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国荣

作品数:1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5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生态
  • 4篇生态环境
  • 3篇文学
  • 3篇观照
  • 2篇译本
  • 2篇英译
  • 2篇语言
  • 2篇原始主义
  • 2篇原始主义倾向
  • 2篇生态关怀
  • 2篇拓荒
  • 2篇文学观
  • 2篇文学观照
  • 2篇伦理
  • 2篇美国文学
  • 2篇蒙古族
  • 2篇凯瑟
  • 2篇环境伦理
  • 2篇环境主义
  • 2篇福克纳

机构

  • 15篇内蒙古民族大...
  • 4篇吉林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作者

  • 17篇卢国荣
  • 2篇付景川
  • 1篇张朋飞

传媒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英语广场(学...
  • 1篇当代外语研究
  • 1篇民族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化改革,协同创新--外语专业分类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文章指出内蒙古民族大学应转变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外语+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大学之道,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分类卓越;主动服务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经济。
卢国荣
关键词:民族地区外语专业教学模式
蒙古族与北美印第安人无中生有创世神话对比研究
2018年
作为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世神话反映了原始人的集体无意识。本文运用荣格原型批评理论,对蒙古族和北美印第安人创世神话中的无中生有神话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具有相似的叙事结构,世界都是由造物者或主宰者所创造,在创造之前,"世界"并不存在,而造物者或主宰者先于世界而存在。同时,从神话中佛祖不杀生、动物协助造物者创造世界,动物教会人类生存的本领等情节,可以看出蒙古族与北美印第安人在远古时代便有了尊重生命、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理念,由此可以警示后人敬畏自然。相比而言,蒙古族创世神话显然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卢国荣徐驰
关键词:蒙古族
海明威寻归自然的文学想像(英文)
2009年
海明威的诸多作品都充满了生态意识。本文拟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重新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大双心河》、《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最后一方清净地》等短篇小说,审视其中回归自然的文学表达。
卢国荣
关键词:回归自然短篇小说
《边城》金介甫英译本的成功之道被引量:8
2016年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被翻译到西方国家,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美国汉学家金介甫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对沈从文进行研究,不仅写出了令人称赞的《沈从文传》,还英译了沈从文的代表作品《边城》,成为《边城》四个英译本中的最佳。通过研究,本文发现金介甫先生不仅在翻译策略上或贴近源语、或形神兼顾、或细译厚译,或适当省译,还充分运用了他本人作为沈从文研究专家所做的研究,这是其译文得以畅行的重要保障和成功之道,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卢国荣张朋飞
关键词:《边城》省译
《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被引量:15
2006年
《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几十年来,国内外评论界曾对其表现的硬汉形象、虚无思想、悲剧意识和冰山理论作了充分的研究。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作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问——生态批评为我们研究该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拟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分析《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海明威在作品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整体生态观、揭示了征服和统治自然的可怕后果、呼吁人类回归自然。
卢国荣
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意识美国文学
论史诗英雄江格尔和贝奥武夫形象的相同特质
2022年
中国蒙古族史诗英雄江格尔和西方史诗英雄贝奥武夫都是理想的英雄人物化身。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为史诗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塑造有着相同之处。两个英雄人物形象都具有英雄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随身携带的作战装备、英雄卓越的能力三个方面的特质。同时结合原型批评理论,深入细致地解读史诗英雄人物并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了解文化差异背景下的人性共通特质,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卢国荣刘锐
关键词:史诗江格尔
入于“化境”——评《汤姆大伯的小屋》中译本
2005年
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反奴隶制小说《汤姆大伯的小屋》具有巨大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本文探讨了我国翻译家黄继忠的《汤姆大伯的小屋》中译本,从成语的运用、长句的拆译、语气语调的表达和意境的传达四方面评析了该译本的"入于‘化境"的特色。
卢国荣
关键词:成语语气语调意境
图里翻译规范视角下电影《长津湖》字幕英译策略评析
2023年
随着影视业的国际化发展,中国电影不断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影片的字幕翻译有着不可逾越的特殊性。高质量的电影字幕翻译能够提升整体观影感,且能在相当程度上增强海外观众对电影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本文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视角出发,从三个规范出发剖析我国爱国影片《长津湖》字幕翻译中的翻译规范,探讨其字幕翻译策略,以期为国产电影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黄伟卢国荣
关键词:翻译规范理论字幕翻译
海明威、福克纳的“狩猎道德”与生态关怀被引量:2
2008年
狩猎一直是美国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20世纪的美国作家海明威和福克纳都创作了以狩猎为主题的作品,并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狩猎道德和对自然界其它生命物种的关注。本文以海明威的《非洲的青山》、《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与福克纳的《去吧,摩西》等作品中体现的狩猎原则和道德为切入点,探讨两位作家的生态关怀。
卢国荣
关键词:狩猎道德生态环境
汉语、英语交际的文化差异
2005年
语言交际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要了解其文化背景。本文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交际、文化与交际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汉语、英语在交际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如人际称谓、招呼用语、道谢敬语等方面的不同习惯和特点,并指出这些不同习惯和特点都是受各自不同传统文化制约的。
卢国荣
关键词:语言交际文化文化差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