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天津市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检查的联系
- 杨力董益史学峰蔡鸿英
- 视觉发育关键期大鼠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EPSC-IPSC变化特征
- 刘玉燕史学峰李瑶赵堪兴
- 斜视性弱视皮层损害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33
- 2004年
-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BOL D- f MRI)技术 ,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可能机制。 方法 以 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 11例斜视性弱视、8例正常人枕叶视皮层 BOL D- f MRI数据 ,比较斜视性弱视组与正常组皮层双眼像素指数以及斜视性弱视组两眼皮层神经元的平均活动水平。 结果 正常组双眼像素指数 :4 7.82 %± 5 .34% ,斜视性弱视组 :14 .13%± 4 .5 5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 .0 5 )。选用高空间频率 (1、2 cycle/ degree)刺激时 ,弱视眼驱使皮层神经元平均活动水平较对侧眼降低 (P<0 .0 5 ) ,余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 )。 结论 斜视性弱视可能与皮层双眼细胞减少以及弱视眼对高空间频率视信息存在采样、编码的异常有关。BOL D- f MRI为深入探讨弱视的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 刘虎赵堪兴陈敏周天罡史学峰
- 关键词:斜视性弱视皮层损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
- 大鼠视皮层脉冲时间依赖的突触修饰
- 张卫鹏史学峰赵堪兴
- 发育期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变化
- 2009年
- 目的:研究发育过程中大鼠视皮层2/3层锥体神经元的白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变化,以及在生后早期自发性突触活动情况,探讨视觉经验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元突触的修饰作用。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m—DIC)结合电荷耦合式摄像机(CCD—Camera)可视法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生后2—7、8~14、15-21、22-28d各组sEPSCs变化。同时于电极内液中加入虫荧光黄,对所记录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景:视皮层神经元sEPSCs幅值随发育逐渐升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视皮层神经元sEPSCs频率随发育逐渐提高(单因素方差分析P〈0.01)。但2~7d组与8—14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皮层2,3层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以及生物电学特性随发育逐渐成熟。结论:大鼠视皮层锥体神经元突触后膜AMPA受体功能表达随发育逐渐成熟,生后早期突触并非完全处于静息状态,具有一定的早期白发突触功能活动。
- 张卫鹏史学峰邢咏新赵堪兴
- 关键词:视皮层突触发育AMPA受体
- 5-HT_(2c)受体在正常发育和斜视猫视皮层17区的表达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在发育不同时限视皮层17区神经元5-HT2c受体(5HT2cR)的表达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斜视性弱视的发病机制。方法以5-HT2cR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发育不同时限8只正常发育猫、8只斜视猫视皮层17区5-HT2cR的表达。定量比较正常发育猫与斜视猫视皮层17区5-HT2cR在生后第3周、6周、9周和6月龄的表达差异。结果正常发育猫视皮层各层均可见5-HT2cR染色阳性细胞。其中,II^I V层信号相对较强,V^VI层表达信号较弱。5-HT2cR的表达在生后第6周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6月龄猫5-HT2cR表达与9周龄猫接近。与正常猫相比,斜视猫5-HT2cR表达水平下降,6周、9周和6月龄斜视猫5-HT2cR表达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5-HT2cR是调控视觉发育敏感期及其可塑性的重要因子。
- 刘虎赵堪兴赵凤云史学峰钱学翰
- 关键词:视觉发育视皮层斜视5-羟色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