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磊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9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汉语史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媳妇”形成的过程
- 每个词的形成过程都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只有把一大批单个词的源流分析透彻后,整个汉语词汇演变规律的全面揭示才会成为可能.本文对“媳妇”产生的时间、地域、形体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词汇的形成往往不是偶发...
- 史文磊
- 关键词:历史词汇学词义演变媳妇汉语词汇词源学
- 文献传递
- 从学术史看二徐《说文》援引李阳冰观点之异同
- 2007年
- 徐铉本《说文解字》和徐锴《说文繋传》中都曾援引李阳冰刊改《说文解字》的观点。前贤时或论及二者差别,但并未全面分析二者援引李阳冰观点的异同。本文在比较异同的基础上得出:二者对李氏观点的基本立场一致,即驳斥阳冰。但二者对其观点的具体处理有差异,徐锴多主观评价,过于偏激;徐铉述多作少,较为审慎。然后,提供了学术史这样一个宏观文化视角,据此考察了徐锴、徐铉、李阳冰各自著述特点的成因。
- 史文磊
- 关键词:《说文解字》徐铉学术思潮
- 汉语历史词汇学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
- 2022年
- 文章对近几十年来汉语历史词汇学的研究进展做了概览,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概览部分述评了汉语历史词汇学领域重要的通论及理论性专著、常用词演变研究、词典编纂以及历史文献语料的整理、选择和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着重讨论了常用词演变的研究。展望部分强调了夯实基础和更新观念的重要性,夯实基础主要是加强语料建设,更新观念则提出了语文学和语言学互给的“新语文学”研究理念。在此基础上列出了10项值得期待的研究课题。
- 汪维辉史文磊
- 关键词:汉语词汇史常用词词典
- 海南闽语“要”的功能演变与语源问题
- 2023年
- 海南闽语中“要”做动词有{索取}、{拿取}、{给予}、{允让}与{致使}等5个义项,做介词有被动标记与工具格标记两种用法。这7种功能通过语义引申与语法化能够建立起清晰的演变关系,它们的语源相同,结合历史音韵与语义来看,本字定为「要」最为合理。
- 杨望龙史文磊
- 关键词:海南闽语语义引申语法化
- “鉴”“鉴于”“有鉴于”异同考辨——兼论跨层结构词汇化问题与词汇史上的“睡美人”现象被引量:3
- 2019年
- 文章旨在辨析“鉴”“鉴于”“有鉴于”这三个词的异同,并考察它们在历史形成中的 纠葛。结论如下:1.“鉴于”和“有鉴于”。从现代汉语的使用情况来看,“鉴于”和“有鉴 于”意义和用法高度一致。从历时发展来看,第一,“鉴于”和“有鉴于”的功能在历史上也 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第二,“有鉴于”动词性用法和虚词用法的使用都晚于“鉴于”;第 三,“有鉴于”很可能是受到了“鉴于”等形式的类推而形成的。无论从共时分布还是历时 发展来说,“有鉴于”早就成为结构凝固、语义明确的一个词;它既区别于“有利于”等松散 形式,又独立于“有鉴于此”这一习语。鉴于以上考虑,“有鉴于”宜作为“鉴于”的一个同 义词,收录到词典中。2.“鉴”和“鉴于”。现代汉语虚词“鉴于”的直接来源,并非承自上 古汉语里作为句法组合的“鉴于”,而是近代汉语正式语体中作为韵律词而存在的“鉴 于”。“鉴于”这个例子,对于我们追溯现代汉语正式语体中的一些非组合性双音词的来 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些非组合性双音词,看似来自句法上的跨层结构词汇化,其 实不是。这种词汇史上的“睡美人”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 史文磊
- 关键词:韵律词
- 汉字理据重构及构形学、符号学阐释被引量:8
- 2006年
- 汉字系统内部形、音、义任何一方面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构形理据难以显现,促使汉字使用者在理据意识的驱使下对汉字进行理据重构。理据重构的动因,从构形学角度看,是由于汉字构形系统要求据义构形,形义、音义协调统一;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是因为所指(即汉语系统)和能指(即字形)协调统一性受到破坏和回归统一的要求。
- 史文磊金硕
- 关键词:汉字符号学
- 《论语·子罕》“止吾止也”诸说平议
- 2022年
- 关于《论语·子罕》“止吾止也”“进吾往也”这两句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看法。本文在梳理历代训释谱系的基础上,主要从语法的角度对“建功宜笃”“为仁由己”“唯义与比”三说做了进一步的辨析。“建功宜笃”和“为仁由己”两说均难成立,“唯义与比”说是最能站得住的。本文提出的“吾”“我”之别的句法表现这一思路,还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其他经典例句,如《庄子·齐物论》“吾丧我”。文末提出,训诂学中加强语法尤其是句法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 史文磊
- 论“媳妇”的形成过程被引量:11
- 2008年
- "媳妇"最初写作"息妇",产生于晚唐五代的北方话,是"新妇"在特定地域的转音变体。"新妇"在语音、语义等条件综合作用下转写为"息妇","息妇"通过偏旁类化写成"媳妇"。而"媳妇"可以单说"媳",则是汉字类化以后构形理据的重新分析导致双音词内部形式重新分析的结果。"媳妇"的形成过程体现了汉语词汇演变过程中语音、语义、汉字构形以及构词形式之间互动的界面关系,具有较为独特的历史词汇学价值。
- 史文磊
- 关键词:历史词汇学词义演变媳妇
- 李阳冰刊改《说文》之统计分析
- 2006年
- 中唐时期李阳冰曾刊定《说文》。就徐铉《说文解字》和徐锴《说文系传》中所引李阳冰之说,可以对李之刊定分为刊定字形、别立新解、刊定字形兼别立新解等若干类,分析其对《说文》的刊改情况。通过量化分析可知李阳冰之刊定主要是定为会意字,其次为象形字;李阳冰对有些字的刊定突破了传统六书的构造方法;徐锴、徐铉对李阳冰有些字的刊改是肯定的,但同时又极力维护了许说。
- 史文磊金硕
- 关键词:《说文解字》
- 从语篇关系再探现代汉语“怀疑”的语义
- 2023年
- 既有研究一般认为汉语中的命题态度动词“怀疑”表达“相信”和“不相信”两种相对立的语义。本文从“怀疑”适用的语篇关系出发,再探“怀疑”消歧的机制并对两解进行统一分析。本文认为,汉语里只有一个“怀疑”,核心功能是说话人尝试提出和已有结论不同的意见。“怀疑”预设语篇中对于宾语命题φ是否正确这一议题存在一个已有的观点p,断言说话人认为可能不是p,记作◇¬p。“怀疑”的两解来自于p的不同取值。p可以取φ,也可以取非φ。如果p取φ,解读为“怀疑doubt”,即语篇中已经有人提出过和宾语命题φ相似的观点,而说话人认为这一观点可能不对(◇α¬φ),得到“怀疑”的“不相信”的解读。如果p取非φ,则解读为“怀疑suspect”,即语篇中有人表达过与宾语命题φ相反的观点或者尚未讨论过φ的可能性,说话人认为φ也有可能(◇ᬬφ等于◇αφ),从而得到“怀疑”的“相信”解读。此外,φ和非φ间的相对可能性也可以为“怀疑”的识解提供线索。如果说话人认为φ的相对可能性大于非φ,得到“怀疑”的“相信”解读,反之得到“怀疑”的“不相信”解读。
- 刘莹史文磊
- 关键词:命题态度认识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