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宝青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学
  • 1篇登革热
  • 1篇性疾病
  • 1篇胸苷
  • 1篇胸苷酸合成酶
  • 1篇血清学调查
  • 1篇血清学监测
  • 1篇阳性
  • 1篇疑似
  • 1篇疑似病例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疹性疾病
  • 1篇麻疹

机构

  • 3篇中山市疾病预...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叶宝青
  • 3篇高赛珍
  • 2篇罗小铭
  • 2篇阮坛凤
  • 1篇欧慧
  • 1篇谢颖
  • 1篇吴宝燕
  • 1篇吕海英
  • 1篇黎喜梅
  • 1篇洪海味
  • 1篇周志忠
  • 1篇葛玲
  • 1篇黄宗杰
  • 1篇黄东联
  • 1篇张春梅
  • 1篇黄水发

传媒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山市2004~2005年登革热血清学监测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加强登革热的监测,调查疫区内登革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曾发生登革热流行疫区内健康人群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登革热IgG抗体。结果埒西一四村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占5·02%(11/219),人群分布以老年人为主,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别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5·071,P<0·001);西区长洲村IgG抗体阳性率占3·00%(3/100)。结论健康人群中存在登革热隐性感染者,是引起登革热流行的重要隐患。
高赛珍罗小铭吴宝燕阮坛凤叶宝青
关键词:登革热血清学调查
TYMS基因在64例肝癌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etase,TYMS)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4例原发性肝癌TYMS基因进行扩增,免疫组化对照。结果在64例肝癌中有28例表达TYMS,占43.8%,拷贝数中位数M=3.55×10^4copies/mL,TYMS基因拷贝数对数(Logcopies)与免疫组化分值有相关性,r=0.97,其中高拷贝(〉1.0×10^4)表达有7例(10.9%),中拷贝((1.0~10)×10^4)表达有10例(15.6%),低拷贝(〈10×10^3)表达有11例(17.2%),TYMS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生存期(术后1年)、是否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理类型、AFP水平、HBV—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可替代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YMS基因的表达,TYMS基因在原发性肝癌有表达,对肿瘤生长和转移中有促进作用,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靶向治疗证据。
周志忠黎喜梅黄东联洪海味葛玲黄水发张春梅叶宝青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荧光定量PCR
50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确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探析广东省某HIV确证实验室检测的50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样品,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WB)进行确证检测,对确证试验的带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00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中,确证HIV抗体阳性468例,符合率为93.6%;阴性11例,占2.2%;不确定结果 21例,占4.2%。468例HIV抗体阳性样品的带型分析,反应条带gp160出现率为97.86%(458/468);gp120的出现率为98.72%(462/468);p17出现率为80.34%(376/468);p55出现率为56.41%(264/468)。21例HIV抗体不确定样品中,共发现9种带型,其中以p24出现率最高,为71.43%(15/21);全部患者均随访成功,转阳样品8例,占38.10%(8/21);带型主要为p24、p66、gp160组合模式;转阴样品2例,占9.52%(2/21);带型无进展样品11例,占52.38%(11/21)。结论确定为HIV-1抗体阳性者经WB确证,阳性结果负荷率较高,但阳性者反应条带各带型的出现率不同。HIV抗体不确定者,具有一定的假阳性,必须谨慎处理,重视随访监测,提高对确证结果判读有助于临床诊断。
高赛珍欧慧黄宗杰谢颖叶宝青
关键词:HIV抗体筛查阳性免疫印迹法
539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了解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539例麻疹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539例麻疹疑似病例中7岁前发病占61.0%,而20岁以后发病仍占25.0%。麻疹IgM阳性率为82.6%(445/539),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1.1%(6/539),以麻疹为主。各年龄组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经2χ检验(2χ=2.895,P=0.576),无统计学意义。在出疹后第2天前(0~1d)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2.9%,从出疹后第3天至14天(2~14d)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8.4%,两者之间经2χ检验有统计学意义(2χ=21.08,P<0.001)。结论本地发热出疹性疾病以麻疹为主;发病年龄分布主要在7岁前,而20岁以后仍然占相当大比例,值得注意;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仍然有16.3%的疑似病例未经过实验室确诊,应提高麻疹实验室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建议采集双份血(即采集急性发病期及恢复期血清),对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阴性结果的病例,再进行双份血IgG测定,以提高麻疹疑似病例确诊性。
罗小铭高赛珍阮坛凤叶宝青吕海英
关键词:发热出疹性疾病麻疹风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