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东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广东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胎之一胎儿无头无心畸形1例
- 2012年
- 患者女性,26岁。因“孕龄为31+4孕周,不规律腹痛1周”于201103—20入院。病史采集:LMP为2010—08—08,G。P。。停经2个月时超声显示双胎,停经4个月显示一胎为无心无脑畸形。不规律腹痛1周,伴腹部撑胀、睡眠困难。既往体健。
- 张婷吕东
- 关键词:双胎之一病史采集超声显示无脑畸形LMP停经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疗效探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老年患者纳入该次研究工作,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关节成形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假体松动脱位0例、静脉血栓1例、感染0例、假体周围骨折0例,总发生1例,对照组假体松动脱位2例、静脉血栓3例、感染2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总发生10例,并发症发生率1(2.5%)例低于对照组10(25.00%)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7 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评分(89.26±5.59)分高于对照组(72.26±4.23)分,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37 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身体功能、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身体功能、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身体功能、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等评分,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全面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且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治疗安全系数较高。
- 吕东
-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
- 肌管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肌管阻滞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对膝关节置换(KA)术后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15例,其中肌管阻滞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59例(观察组)、股神经阻滞5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术后4、8、12、24、48、72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12、24 h,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连接后12 h(T1)、连接后48 h(T2),观察组心率(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股神经阻滞,肌管阻滞联合关节腔周围注射在KA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有利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DVT。
- 张雪涛臧兴华吕东庞涛裴亚丽
- 关键词:镇痛血流动力学
-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通过研究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胎盘滋养细胞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来分析胎盘滋养细胞Bax,Bcl-2蛋白在子痫前期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验胎盘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胎盘Bax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表达增加。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胎盘Bcl-2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加重表达降低。结论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胎盘Bcl-2阳性表达强度降低,Bax阳性表达增加,它可能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 张婷吕东王凤莲
- 关键词:BAXBCL-2子痫前期胎盘
- 带蒂深筋膜瓣促大段组织工程骨成骨效果的观察
- 2010年
- 目的 研究带蒂筋膜瓣包裹大段组织工程骨的长期成骨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每只兔双侧桡骨制作1.5 cm骨缺损,将组织工程骨植入骨缺损处,左侧用带蒂筋膜瓣将之包裹作为实验组,右侧不用带蒂筋膜瓣包裹作为对照组.术后早期2、4、6、8、12周行X线、ECT、组织学等手段检测;远期在术后6、12个月行X线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标本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看,在各个时间段,实验组的骨痂生成和血管化成度均优于对照组,从X线片和ECT可以看出,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后的各个时间段,实验组的骨修复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远期X线和组织学显示组织工程骨与兔桡骨牢固愈合,并开始塑形且出现髓腔再通,β-TCP在体内逐渐被吸收,自身架构消失.结论 早期采用筋膜瓣包裹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能力,远期组织工程骨可以完全修复兔大段骨缺损,形成正常骨组织并发挥功能.
- 吕东戴金良
-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筋膜瓣成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