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颅底
  • 3篇侧颅底
  • 2篇多频听觉稳态...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中耳
  • 2篇中耳炎
  • 2篇手术中
  • 2篇听觉
  • 2篇听觉稳态反应
  • 2篇听力
  • 2篇听阈
  • 2篇肿瘤
  • 2篇稳态反应
  • 2篇颈内
  • 2篇颈内动脉
  • 2篇耳炎
  • 1篇正常听力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吴医婕
  • 6篇吴皓
  • 4篇张家雄
  • 4篇黄琦
  • 4篇汪照炎
  • 3篇贾欢
  • 3篇张治华
  • 3篇李幼瑾
  • 2篇李蕴
  • 2篇邹文焘
  • 1篇庞玲
  • 1篇陈向平
  • 1篇沈敏
  • 1篇肖琴

传媒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2007年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病变的诊断及其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27例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的病史资料,其中后组颅神经鞘瘤9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脑膜瘤4例,胆脂瘤4例,蛛网膜囊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恶性肿瘤3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诊断和手术径路根据术前MR I检查结果确定。结果所有肿瘤均全切除,术后随访中2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1例胆脂瘤复发。结论MR I对桥小脑角病变具有诊断价值,根据术前MR I结果选取手术径路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保证。
汪照炎吴皓黄琦李幼瑾吴医婕张治华贾欢
关键词:桥小脑角MRI手术
23例侧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的处理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侧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侧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的处理,处理方法包括供血血管栓塞以及球囊压迫、轮廓化、分离、推移和切除。结果10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其中7例行血管栓塞;10例中8例行球囊压迫试验,7例耐受,1例不耐受;7例耐受者中6例在术中行颈内动脉切除,1例出现神经血管并发症。所有肿瘤均经手术全切除。术中轮廓化颈内动脉3例,与肿瘤分离5例,推移7例,切除颈内动脉7例;另有1例术前颈内动脉已闭锁。除1例外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2例鼻咽癌术后复发,1例复发鼻咽癌术后因心肺并发症死亡,1例胆脂瘤术后复发,其余19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术前颈内动脉功能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和术后护理是颈内动脉处理效果良好的关键。
汪照炎吴皓黄琦李幼瑾吴医婕张治华贾欢
关键词:颈内动脉侧颅底血管造影手术
纯音听阈与多种客观测听反应阈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分析短声诱发听觉脑干反应(click-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c-ABR)、短纯音诱发听觉脑干反应(Tone Burst Auditory Brainstem Resp...
吴医婕
关键词:纯音听阈听力障碍
文献传递
小儿侧颅底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2007年
儿童侧颅底肿瘤临床上罕见,诊断和治疗均存在较大的困难。儿童侧颅底肿瘤的类型包括听神经瘤与神经纤维瘤病Ⅱ型、脑膜瘤、先天性胆脂瘤、横纹肌肉瘤、脊索瘤和软骨肉瘤、畸胎瘤、黏液瘤、脂肪瘤及其他肿瘤;手术径路包括经乙状窦后径路、经颅-眼眶-颧弓径路、经岩骨径路、经迷路径路、经耳蜗径路、经颅中窝径路、经颞下窝径路等。作者分别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它们的认识。
吴医婕吴皓
关键词:侧颅底肿瘤手术径路儿童
首发表现为渗出性中耳炎的颅底沟通性肿瘤
2008年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我院一例颅底沟通性肿瘤从2001年10月—2003年6月间的首次就诊、再次就诊、鼓膜切开置管、鼻咽部活检、头颅MR I及手术过程等。结果从首发症状到最后确诊历时1年半。手术完整切除肿瘤,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颅底沟通性肿瘤随发病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首发症状。对反复发作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应考虑颅底沟通性肿瘤。
张家雄邹文焘吴医婕
关键词:渗出性中耳炎颅底沟通性肿瘤脑肿瘤
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临床观察克拉霉素对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克拉霉素250 mg,1次/d,口服12周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43例,并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分级评分及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对患者疗效进行主、客观评估。结果治疗前视觉模拟分级评分平均值为(8.22±1.67),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平均值为(7.37±1.44),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分级评分平均值为(3.03±1.11),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平均值为(3.23±1.07);两种评估法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und-Mackey鼻窦CT评分轻、中、重及正常范围评分内治疗前后侧数的变化明显,经χ2检验,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疗效显著。
庞玲张家雄肖琴吴医婕
关键词:克拉霉素小剂量慢性鼻窦炎
多频听觉稳态反应和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在测听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和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反应阈(Tb-ABR)与纯音测听(PTA)阈值的差别和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听力耳50例(正常听力组)和听力障碍耳36例(又分为轻、中、重度听力障碍组),分别进行ASSR、Tb-ABR和PTA测听检查,比较两组的ASSR、Tb-ABR反应阈及PTA阈值,同时就ASSR、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SR和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听力障碍组中,Tb-ABR的反应阈与PTA阈值接近,而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差值较大。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的相关性要普遍优于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的相关性。结论ASSR和Tb-ABR均为较好的评估行为听阈的客观测听方法。
吴医婕吴皓李蕴汪照炎黄琦陈向平沈敏
关键词:多频听觉稳态反应阈值
鼓室成型术中齿突及上鼓室前隐窝处理的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鼓室成型术中齿突及上鼓室前隐窝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治疗37例慢性中耳乳突炎,其中胆脂瘤型23例、肉芽型14例.术中对齿突进行解剖观察,并对其前方的上鼓室前隐窝病灶进行探察与处理.结果:术中见齿突明显下垂的长骨嵴型者9例(24.32%),短骨嵴型28例 上鼓室前隐窝发现胆脂瘤22例、水肿肉芽13例、另有2例黏膜光滑.37例干耳时间为1~3月,平均1.5月.听力以0.5 Hz、1.0 Hz、2.0 Hz(听力级)3个语言频率气导及气骨导差缩小的平均值评定.术后平均气骨导差(15.27±5.00)dB,较术前(34.95±7.52 )dB明显缩小(P<0.01).结论:齿突前方为上鼓室前隐窝,常是胆脂瘤或肉芽病灶隐匿部位,鼓室成型术中切除齿突和开放上鼓室前隐窝有利于彻底清除病灶,可减少术后病灶残留和复发.
张家雄邹文焘吴医婕
关键词:中耳炎听力齿突鼓室成型术
23例侧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的处理
目的探讨侧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侧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的处理,处理方法包括供血血管栓塞以及球囊压迫、轮廓化、分离、推移和切除。结果 10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其中7例行血管栓塞;10例中8例...
汪照炎吴皓黄琦李幼瑾吴医婕张治华贾欢
关键词:颈内动脉侧颅底血管造影手术
文献传递
ASSR、Tb-ABR和c-ABR在正常听力人群客观听阈评估中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研究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Tb-ABR)和短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c-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PTA)在正常听力人群中的差别和相关性。方法:对正常听力的受试者(共58耳)进行ASSR、Tb-ABR和c-ABR以及纯音测听检查,分别得出前三者测试的反应阈并与PT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SR和Tb-ABR的反应阈均与同频率的PT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Tb-ABR的反应阈与PTA的值接近,ASSR反应阈与PTA间的差值较大;c-ABR与PTA2、4kHz听阈的均值呈线性相关。结论:ASSR和Tb-ABR都是较好的评估行为听阈的频率特异性客观测听方法,Tb-ABR结合c-ABR能较好地反映PTA。
吴医婕吴皓李蕴张家雄
关键词:多频听觉稳态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