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4篇动脉造影
  • 4篇心病
  • 4篇造影
  • 4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4篇冠心病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冠状动脉造影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原
  • 2篇电图
  • 2篇动脉弹性

机构

  • 11篇贵阳医学院第...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市第二人...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唐学杰
  • 6篇韩贞普
  • 5篇夏碧桦
  • 5篇刘贤铭
  • 4篇冉群钗
  • 4篇卞秋武
  • 4篇林海龙
  • 4篇张腾
  • 4篇唐波
  • 4篇龚璇
  • 3篇杨菲
  • 3篇柳东田
  • 3篇刘兴德
  • 3篇张静
  • 3篇徐鹤
  • 3篇王庆胜
  • 2篇夏碧华
  • 2篇李仕华
  • 2篇杨红梅
  • 1篇李薇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蛇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4
  • 7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血压病不同级别心功不全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2007年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监护下心率变异性(HRV)对自主神经功能对高血压病不同级别的心功不全的HRV变化。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和无创性心功能测定高血压病不同级别心功能不全的HRV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不同级别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心功能损害的加重心率变异时域参数SDNN、SDRNN、RMSSD、PNN50和频域参数TP、VLF、LF、HF、LF/HF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在高血压病不同级别的心功不全的患者起着重要的作用。
唐学杰刘兴德
关键词:高血压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
大连地区汉族人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我国北方汉族人β纤维蛋白原(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153名大1连地区汉族人BβFg基因启动子区-455G/A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结果G-455等位基因频率为0.781,A-455等位基因频率为0.219,基因型GG、GA、AA的频率分别为0.588、0.386、0.026。结论大连地区汉族人群βFg基因-455G/A多态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与南方汉族人有差别,但与欧美白种人群相近。
卞秋武林海龙张静徐鹤唐学杰王庆胜柳东田郭子江姚福梅郭春蕾
关键词:Β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汉族人
运动平板心电图阳性与冠脉造影价值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分析无创性的运动平板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1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阳性,再行冠状动脉各分支造影后做对比分析及评价。结果运动平板实验对各病变血管的阳性预测性率,左前降支(LAD)为71.4%,左旋支(LCX)为54.3%,右冠状动脉(RCA)为60.0%,左主干(LM)为100%。运动平板对各病变血管的诊断准确性比较,左前降支(LAD)为72.6%,左旋支(LCX)为60.7%,右冠状动脉(RCA)为68.1%,左主干(LM)为2.8%。结论运动平板实验作为无创性检查冠心病方法,在不同部位血管支病变其诊断意义不同,应结合其他实验综合分析。
龚璇唐学杰韩贞普
关键词:冠心病运动平板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支架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7例左主干狭窄≥50%的冠心病ULMCA患者给予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27例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其中左主干体部狭窄20例、远端分叉部位狭窄7例。7例远端分叉部位狭窄患者有2例使用分步Crush技术处理主支和边支。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12个月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ULMCA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
张腾唐学杰刘贤铭夏碧桦冉群钗唐波杨菲
关键词:左主干病变PCI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普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CR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将73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加服普伐他汀,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彩超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LVEF明显升高、LVDd明显下降,血浆NT-proBNP、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5),与LVDd呈正相关(r=0.75,P<0.05);血浆CRP水平与LVDd呈正相关(r=0.31,P<0.05),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r=-0.387,P<0.05)。提示普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效果确切,其主要作用机制为降低血浆NT-proBNP、CRP水平。
唐学杰韩贞普李仕华夏碧华刘贤銘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N-末端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普伐他汀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改变的研究
目的:观察大动脉弹性指数(C1)与小动脉弹性指数(C2)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硝酸甘油对它们影响,并探讨其改变的可能机理.方法:采用美国HDI公司生产的CVProfilerDO-2020无创动脉功能检测仪测定65例2...
唐学杰
关键词:糖尿病动脉弹性脉搏波形分析硝酸甘油
文献传递
高血压病不同级别心功不全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2007年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监护下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自主神经功能对高血压病不同级别心功能不全的HRV变化。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和无创性心功能测定高血压病不同级别心功能不全的心率变异性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高血压病不同级别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随心功能损害的加重心率变异时域参数SDNN、SDRNN、RMSSD、PNN50和频域参数TP、VLF、LF、HF、LF/HF均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在高血压病不同级别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起着重要的作用。
唐学杰刘兴德
关键词:高血压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
硝酸甘油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动脉弹性指数C1与小动脉弹性指数C2在 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硝酸甘油对它们影响。方法 采用CVProfilerDO - 2 0 2 0动脉功能检测仪测定 4 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5 2名健康人的C1、C2 ,并观察糖尿病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C1和C2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C2显著低于健康人 (3 4 8± 1 6 5vs 6 70± 2 6 5 ,P <0 0 5 ) ,C1无明显降低 (14 4± 5 2vs 15 2± 3 8,P >0 0 5 ) ;含服硝酸甘油后糖尿病患者的C2明显升高 (4 97± 2 5 8vs 3 4 8± 1 6 5 ,P <0 0 5 ) ,但C1无明显变化 (15 8± 5 5vs 14 4± 5 2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小动脉弹性功能 (C2 )显著降低 ,硝酸甘油可有效逆转这一变化。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
唐学杰林海龙陈淑敏张静顾宇徐鹤卞秋武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脉弹性功能硝酸甘油脉搏波形分析
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支架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LM)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8年9月—2010年4月间,共有9例经选择的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惠者,左主干狭窄≥50%(SYNTAX积分均≤32分),接受Firebird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术后均随访12个月。结果:9例患者经桡动脉介人治疗均获得成功,共植入Firebird支架15枚。其中左主干体部狭窄2例、远端分叉部位狭窄7例。7例远端分叉部位狭窄患者有2例使用分步Crush技术处理主支和边支。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12个月无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结论:支架介人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
张腾唐学杰刘贤铭夏碧桦冉群钗唐波杨菲
关键词:左主干病变PCI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9—2010年12月215例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和P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1%,经桡冠脉造影成功率100%,PCI成功率95.4%;术后并发症:出现皮下小血肿和淤斑5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常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张腾唐学杰刘贤铭夏碧桦冉群钗唐波杨菲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