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冰
- 作品数:120 被引量:283H指数:9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MiRNA加工酶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 目的 研究微小RNA加工酶(Dicer1,Drosha,DGCR8和Ago2)在原发性胃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I-DLBC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PGI-DLBCL肿瘤组织(患者组)和30例...
- 赵海丰张乐夏冰于泳王亚非王晓芳杨洪亮张翼鷟
- 关键词:预后
- 后路半脊椎切除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
- 目的:讨论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材料及方法:2000 年4月-2002年6月得到随访的采用后路半脊椎不同切除方法治疗的小儿先天性脊椎侧弯11 例。全部病例未行器械内固定。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弯Ⅰ型未闭型...
- 刘福云司丕成夏冰杨险峰
- 文献传递
- F140.三氧化二砷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HP-1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及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 晋鑫李芳郭青夏冰李晓武魏熙胤张翼鷟
- 文献传递
- 后路半脊椎切除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讨论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早期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材料及方法:2000年4月~2002年6月得到随访的采用后路半脊椎不同切除方法治疗的小儿先天性脊椎侧弯11例,全部病例未行器械内固定,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弯Ⅰ型未闭型6例,混合型5例(全部为一侧Ⅰ型未闭型对侧Ⅱ型).半椎体位于中胸段1例,胸腰段7例、腰段1例、腰骶段1例,中胸段及胸腰段同时存在1例.年龄3个月~2.5岁 8例,4~10岁3例,男6例,女5例.4例患儿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采用后路蛋壳样半脊椎切除治疗的小儿先天性脊椎侧弯2例,后路半脊椎全切或同时上下骺板阻止术治疗者8例.术后支具固定4~6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2 年7个月.结果:术前Cobb角最小25°,最大56°,平均39°,术后矫正率最大61.5%,最小负6.1%,平均24.4%.无脊髓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Ⅰ型未闭型半椎体采用后路蛋壳样切除或后路全切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混合型必须采用后路半脊椎切除加上下骺板阻止术才能达到满意效果.后路半脊椎切除不用器械内固定方法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初步随访显示疗效好,是治疗婴幼儿或轻度先天性脊柱侧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 刘福云司丕成夏冰杨险峰
-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弯外科手术
- 一期后路手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腰骶椎后凸合并脊髓畸形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腰骶椎后凸合并脊髓畸形一期脊髓圆锥松解、后路顶椎切除椎弓根钉腰骨盆内固定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步骤包括椎弓根钉固定腰椎、骶椎或髂骨翼,松解圆锥,后路切除顶椎,加压矫正后凸并自体骨加异体骨植骨融合。[结果]5例患儿后凸及神经症状逐渐加重。全部病例合并脊髓纵裂脊髓空洞脊髓低位栓系,固定1~3个腰椎节段。术前后凸Cobb角52°~91°,平均76°,术后Cobb角后凸15°~30°,平均22°,校正率63%~80%,平均71%。手术时间225~390分,平均300min,出血300~600ml,平均420ml。随访时间24~52个月,平均32个月。1例术后短暂神经症状加重,随访时5例神经症状均较术前好转,3例恢复明显。[结论]一期脊髓圆锥松解后路顶椎切除椎弓根钉腰骨盆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腰骶椎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短期随访疗效好,手术可导致神经症状短暂加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并发症越少。
- 刘福云夏冰牛学强董延召李新伟
- 关键词:脊髓畸形内固定
-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损伤患儿1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98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静脉输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肌内注射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加入到生理盐水2 mL中,1次/d。两组均治疗10 d后停用20 d,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神经损伤指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智力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7%、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神经损伤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潜伏期(PL)、峰间期(IPL)各级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两组盖泽尔发育量表适应性发育商(DQ)评分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其智力和神经损伤程度,并缩短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时长,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李林琛朱登纳夏冰牛国辉
- 关键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新生儿脑损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终丝牵拉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和终丝病变类型的特点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终丝牵拉综合征(TFTS)患儿临床表现和MRI显示终丝病变类型的特点,提高对TFTS的认识,为TFTS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TFTS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体格检查、全脊柱X线片、全脊柱螺旋CT、全脊髓MRI、尿流动力学、术后病理结果及术后恢复效果。根据MRI终丝影像学表现,将其分为2组:一组为终丝脂肪变,另一组为终丝增粗(直径>2 mm),比较2组患儿之间的差异。结果 37例TFTS患儿的MRI显示终丝脂肪变24例(64.9%),终丝增粗(直径>2 mm)13例(35.1%)。2组患儿在下肢畸形、脊柱发育畸形和术后恢复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腰背部皮肤异常和大小便功能障碍方面有较明显差别,腰骶部皮肤异常改变23例(62.3%)。其中终丝增粗组5例(13.5%),终丝脂肪变组18例(48.8%);大小便功能障碍26例(70.2%)。其中终丝增粗组7例(18.9%),终丝脂肪变组19例(51.3%)。37例患儿尿流动力学均提示有异常。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终丝脂肪及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TFTS患儿的终丝存在异常改变,MRI显示终丝病变类型多为直径增粗和脂肪变,病变终丝切断对改善症状有效。诊断TFTS需综合临床信息,其中尿流动力学和MRI是诊断的关键指标。
- 刘福云卜建文李剑峰贺盼盼夏冰董延召牛学强
- 关键词:终丝磁共振成像儿童
- 46例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46例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治疗等;对46例均进行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2-64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生存时间(OS)为11个月,预期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36%、3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ECOG评分、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评分、化疗疗程数、疗效是影响老年PTCL患者OS和PFS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及疗程数则均是影响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后指标(P<0.05)。结论:ECOG评分及疗程数对于预测老年PTCL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老年淋巴瘤患者的治疗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一般状况,同时要完成一定强度的化疗,是改善老年患者生存的重要措施。
- 王滕滕赵智刚杨洪亮李倩夏冰赵海丰于泳王晓芳王亚非张翼鷟
- 关键词:老年患者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34^-和CD34^+细胞凋亡与增殖的意义及对生存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 2012年
- 本研究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CD34+和CD34-细胞凋亡和增殖情况,探讨MDS的发病机制,并判断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流式细胞术分析20例高危MDS、20例低危MDS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CD34+细胞和CD34-细胞凋亡、增殖的百分率,计算各组中的凋亡/增殖(A/P)比。并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生存分析法分析CD34+细胞和CD34-细胞增殖和凋亡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①MDS高危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而低危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②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在MDS低危组中均为最高,明显高于MDS高危组和对照组。在低危组中,CD34-细胞的凋亡率为(80.36±1.82)%,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54.75±2.18)%(P<0.05),而在高危组中,CD34+,CD34-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差异;③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组中最高,明显高于低危组和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增殖率在MDS高危和低危组间无显著差异。高危组CD34+细胞的增殖率为(50.67±3.37)%,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30.99±1.96)%(P<0.05);④CD34+、CD34-细胞的A/P值在MDS低危组均明显高于高危组和正常对照组,而CD34-细胞的A/P值在MDS高、低危组均明显高于CD34+细胞的A/P值(P<0.05)。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与生存及预后明显相关。结论:CD34+细胞百分率随MDS危险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在低危组中以CD34-细胞的凋亡占主导,随着病情进展,在高危组中则以CD34+细胞的增殖占主导,提示异常的凋亡和增殖在MD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外,CD34+细胞的凋亡率可能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抑制凋亡可能诱导MDS向白血病的转化。
- 夏冰郭青赵丹丹赵海丰韩晓蘋王卉吴晓雄张翼鷟
- 关键词:CD34+细胞细胞凋亡预后因素
- 三氧化二砷与传统及新型药物协同抑制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增殖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与传统药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和新型药物硼替佐米(Bortezomib,BTZ)、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hydroxamic acid,SAHA)联合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细胞系Hut-78、Hut-1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As2O3单药或与DXM/VP-16/MTX/BTZ/SAHA联合作用于Hut-78、Hut-102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联合指数分析两药是否具有协同效应。结果:As2O3、DXM、VP-16、MTX、BTZ、SAHA单药对Hut-78、Hut-10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培养48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μmol/L、500μg/L、2.5μg/L、1μg/L、10μmol/L、2.5μmol/L。As2O3与DXM/VP-16/MTX/BTZ/SAHA联合时具有协同效应,抗肿瘤作用更为显著。结论:As2O3单药及其与DXM/VP-16/MTX/BTZ/SAHA联合在体外可有效抑制CTCL细胞增殖。As2O3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CTCL的药物,As2O3与DXM/VP-16/MTX/BTZ/SAHA等传统或新型药物联合可为CTCL临床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李婵娟郭姗琦夏冰晋鑫李晓武屈福莲张翼鷟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药物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