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修蓉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脂溢性脱发的能量弥散X线微量分析被引量:5
- 1995年
- 脂溢性脱发的能量弥散X线微量分析李玉平,孙修蓉,廖海鹰扫描电镜结合能量弥散X射线微量分析(energydispersiveX—raymicroanalysis,EDXA),简称能谱分析,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近代物理技术,此技术可对小到微米范围的区域同...
- 李玉平孙修蓉廖海鹰
-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扫描电镜
- 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的细胞DNA含量流式细胞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光线性角化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表皮细胞的非典型增生。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该病的这一特征,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定量分析了27例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细胞的DNA含量及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光线性角化病细胞的增殖指数(PI)高于正常人皮肤的PI值(P<0.05),8例非典型增生严重的光线性角化病细胞的DNA指数(DI)高于其余19例光线性角化病的DI值(P<0.05)。提示: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细胞增殖活跃,细胞非典型增生程度越高,DNA含量异常越明显。
- 李玉平廖海鹰孙修蓉王凤荣四荣联姚春华张贵贞张玉敏
- 关键词:光线性角化病DNA流式细胞术
- 皮脂腺癌及汗腺癌细胞Bcl-2蛋白的定量分析被引量:2
- 1997年
- Bcl-2蛋白是Bcl-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 gene)的表达产物,经研究证实,该蛋白具有抑制细胞程序性死亡(又称细胞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目前已在多种肿瘤中发现有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我们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对皮脂腺癌及汗腺癌细胞的Bcl-2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探讨Bcl-2蛋白与这两种皮肤附属器癌的联系。一、材料和方法标本来源:采用1972~1995年我院保存的石蜡包埋组织块,皮脂腺癌11份、汗腺癌7份(乳头状囊腺癌2份、大汗腺癌1份、小汗腺癌4份),以4份正常人皮肤石蜡包埋组织块为对照。测定前先将石蜡包埋组织作常规组织切片及HE染色,在光镜下核对诊断。
- 四荣联李玉平姚春华孙修蓉张贵贞
- 关键词:皮肤肿瘤皮脂腺癌汗腺癌BCL-2蛋白
- 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检测被引量:3
- 1998年
- 李玉平孙修蓉靳贵品张贵贞郭丽英
- 关键词:银屑病内皮素1CGRP
- 皮脂腺癌与汗腺癌细胞p53蛋白的定量分析
- 1997年
-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对18例皮脂腺癌及汗腺癌患者细胞的p53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癌细胞与正常对照细胞的增殖指数、DNA指数及p53蛋白相对含量之间有显著的差别。癌细胞的异倍体率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和100%,对照细胞的p53蛋白均为阴性表达。由此可见皮脂腺癌和汗腺癌细胞具有很高的增殖活性及p53基因的过度表达。
- 四荣联李玉平姚春华张贵贞孙修蓉
- 关键词:皮脂腺癌汗腺癌皮肤肿瘤P53蛋白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3例死亡病历分析
- 1993年
-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我科1981~1991年共收治本病61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以下简称金葡菌型)20例,非金葡菌型41例;痊愈48例,死亡13例(21.3%)。现将13例死亡病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8天,最大69岁,20~40岁8例。
- 四荣联姚春华孙修蓉褚京津
- 关键词: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 冰黄肤乐软膏封包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4年
- 佟盼琢孙修蓉
- 关键词:冰黄肤乐软膏
- 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细胞的P21^(ras)蛋白定量及DNA倍体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李玉平刘强孙修蓉廖海鹰石凤梧
- 关键词:光线性角化病P21^RAS蛋白DNA倍体
- 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细胞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定量分析被引量:3
- 1997年
- Bcl-2蛋白是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可抑制细胞凋亡,在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出现过度表达。为探讨Bcl-2蛋白与光线性角化病(AK)的关系,作者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27例AK。结果显示:27例AK及正常对照的Bcl-2蛋白相对含量FI(FluorescenceIndex)分别为1.150±0.188和0.996±0.065(X-±S),0.05<P<0.01。但其中8例不典型增生严重AK的FI为1.335±0.0176(X-±S),与正常对照相比P<0.02。提示该病的Bcl-2蛋白有增高的倾向。
- 李玉平廖海鹰王凤荣王凤荣孙修蓉孙修蓉四荣联张玉敏
- 关键词:光线性角化病BCL-2蛋白基因表达
- 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肉芽肿
- 1996年
- 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肉芽肿孙修蓉,四荣联,郭丽英我们应用伊曲康唑治疗1例念珠菌性肉芽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5岁,鼻、面、头部、双手长癣20年。自幼口腔长"白膜",破溃、疼痛、口周及鼻部长小红疙瘩,逐渐扩大,表面结厚痂皮,高出皮肤,呈...
- 孙修蓉四荣联郭丽英
- 关键词:伊曲康唑念珠菌性肉芽肿萎缩性瘢痕皮肤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