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利伟
- 作品数:22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丙戊酸钠血清药物浓度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检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TDx)法。结果测定目标血清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的占受试58.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 孙利伟闫红月
- 关键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
- HPLC法测定多西他赛注射液中多西他赛的含量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建立了HPLC法测定注射用多西他赛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结果测定多西他赛注射液样品中多西他赛含量为标示量的97.4%。结论 HPLC法测定注射用多西他赛结果准确、速度快、方法简便等优点。
- 邓卫青娄素琴孙利伟
- 关键词:多西他赛高效液相
- 正交实验优选地黄叶中梓醇的提取工艺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对干地黄叶中梓醇的提取方法进行优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表L8(2)7安排实验。结果提取方法对梓醇提取率影响最大。结论确定地黄叶中梓醇的最佳提取工艺,即加水煎煮提取,提取次数为2次,1h/次。
- 孙利伟李钦
- 关键词:地黄叶正交实验梓醇
- 星点-效应面法优化阿苯达唑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考察阿苯达唑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复合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阿苯达唑脂质体。以高速离心法结合紫外检测法测定阿苯达唑脂质体的药物含量及包封率;以复合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投药量、水化温度为考察因素,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优化后的最佳工艺为:复合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2. 03,投药量1. 73 mg,水化温度49. 93℃;按最佳处方制备的3批阿苯达唑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83. 51%,粒径分布均匀,电位大小符合要求。结论所建模型具有良好预测性,优化的最佳处方可以用于制备阿苯达唑脂质体。
- 孙利伟刘伟芬蒲晓辉
- 关键词:阿苯达唑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薄膜分散法
- HPLC法测定紫杉醇注射液中紫杉醇的含量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新乡市中心医院新购置的一批紫杉醇注射液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C18 Diamond(150 mm×4.6 mm)柱;检测波长227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流动相冰醋酸-乙腈-水(0.1∶40∶10)。结果:紫杉醇注射液质量检验合格。结论:HPLC法测定紫杉醇含量快速准确。
- 孙利伟赵辉刘建青
- 关键词:紫杉醇高效液相色谱法
-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处方与工艺优化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工艺与处方。方法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剂,以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来优化制备工艺和处方,并对最优工艺和处方所得制剂进行粒径和形态表征。结果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物溶液注入速度60mL·min^-1,400W超声10min、重复2次,水相温度0℃;最佳处方为药物和稳定剂的质量比为1:1,即2mL无水乙醇,药物浓度为2mg·mL^-1;由粒径测定和透射电镜成像结果可知: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具有小而均匀的粒径,且形态为矩形,不同于原料药的针状。结论所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和处方可满足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制备需要。
- 孙利伟宗兰兰蒲晓辉
- 关键词: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空间位阻稳定性
- 怀地黄叶的生药学研究
- 2008年
- 目的:对怀地黄叶(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地黄叶粉末,可观察到腺毛、非腺毛(2个~6个细胞不等)及螺纹导管;地黄叶横切片观察,可见明显的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叶肉部分表皮细胞一层,椭圆形、长圆形,大小不等,上表皮下方有栅栏细胞一层,长柱形,大小较均匀。栅栏组织内布满散点状叶绿体,海绵组织内叶绿体较少,下表皮无栅栏组织,栅栏组织不通过叶脉。结论:地黄叶具有独特生药学特征,为生药地黄叶的鉴定、质量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孙利伟李钦
- 关键词:地黄叶生药学
- 珠光香青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
- 2010年
- 目的对珠光香青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甲醇部分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以96微孔板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珠光香青石油醚部分提取物的活性最好(IC50=173.3μg/ml)。结论珠光香青具有良好的潜在开发价值。
- 闫红月刘世峰孙利伟
- 关键词: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正交实验优选萹蓄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
- 2019年
- [目的]对萹蓄绿原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优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表L8(27)安排实验。[结果]提取溶媒对萹蓄绿原酸百分含量影响最大。[结论]确定萹蓄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是A2B2C2D2,即加50%甲醇超声提取,提取次数为2次,每次1 h。
- 孙利伟
- 关键词:萹蓄正交实验绿原酸
- 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药剂中的应用被引量:28
- 2009年
- 本文就2003年以后,以β-环糊精在中药药剂包合中的主要作用为分类,对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中药药剂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 李云孙利伟赵胜芳崔瑞杰
- 关键词:Β-环糊精中药药剂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