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卓宽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斑块性质的关系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检查脑梗死病变中的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探讨与斑块性质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间收治的36例脑梗死病变合并颈部粥样斑块患者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脑梗死病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斑块性质。结果脑梗死组不同斑块间造影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中P、ACU显著较硬斑、混合斑高(P<0.05),Tp、MTT较硬斑、混合斑低(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P、AUC高于对照组,Tp、MTT低于对照组(P<0.05);硬斑P、Tp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UC、MTT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斑P、AUC高于对照组,Tp、MT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有效分析斑块中新生血管性质,同时对斑块评估全面,为该疾病诊疗提供参考。
- 姜燕孙卓宽
- 关键词:脑梗死超声造影
-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根据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分为非转移组24例、转移组16例。术前行PETCT检查前禁食8 h,经肘静脉注射氟代脱氧葡萄糖,1 h后进行PETCT检查,在PET图像上测量非小细胞肺癌原发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和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在CT上测量淋巴结短径。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病理类型;术前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离心收集血清,检测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水平。结果转移组患者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淋巴结短径、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比例、年龄、病理类型、原发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癌胚抗原水平在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淋巴结短径、糖类抗原153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淋巴结短径、糖类抗原153单独和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均P<0.05);其中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AUC=9.174),灵敏度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淋巴结短径、糖类抗原153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孙卓宽张琦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糖类抗原153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 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诊断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诊断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0例,根据糖尿病病程分为<1年组16例,1~10年组49例,>10年组45例。使用肌电图和诱导电位仪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测,检测神经包括尺神经、胫后神经,记录支配肌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远端运动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F波平均潜伏期、F波离散度。结果>10年组患者尺神经、胫后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均明显低于1~10年组、<1年组的患者,远端运动潜伏期明显长于病程1~10年组、<1年组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10年组的患者尺神经、胫后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均明显低于病程<1年组的患者,远端运动潜伏期明显长于病程<1年组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年组患者尺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均明显低于1~10年组、<1年组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10年组患者尺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均明显低于<1年组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年组患者尺神经、胫后神经的F波平均潜伏期、F波离散度均明显高于1~10年组、<1年组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10年组患者尺神经、胫后神经的F波平均潜伏期、F波离散度均明显高于<1年组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异常率在不同糖尿病病程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异常率明显升高。结论神经肌电图指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
- 张琦孙卓宽
- 关键词: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神经肌电图
- 欧前胡素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膀胱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欧前胡素(IMP)调节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膀胱癌(B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和BC细胞5637、UM-UC-3、T24中HIF-1α、VEGF mRNA表达水平;以UM-UC-3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不进行处理)、IMP低、中、高浓度(10、20、40μmol/L IMP,IMT-L、IMP-M、IMP-H)组、IMP-H+HIF-1α/VEGF信号通路激活剂二甲基草酰甘氨酸(DMOG)组(40μmol/L IMP+10μmol/L DMOG)。48 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UM-UC-3细胞增殖率;血管形成实验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形成能力;qRT-PCR检测各组UM-UC-3细胞中以上指标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cadherin)、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HIF-1α、VEGF蛋白表达;Transwell分析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5637、UM-UC-3、T24细胞中上述指标表达水平较SV-HUC-1均显著增加,且UM-UC-3细胞中HIF-1α、VEGF mRNA表达变化最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IMP-L组、IMP-M组、IMP-H组E-cadherin表达显著增加,增殖率、迁移和侵袭、管道交叉点数、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及HIF-1α、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IMP-H组相比,IMP-H+DMOG组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增殖率、迁移和侵袭、管道交叉点数、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及HIF-1α、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IMP通过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阻止UM-U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EMT及血管生成。
- 张庆磊刘霞孙卓宽张开国
- 关键词:欧前胡素膀胱癌上皮间质转化
-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核因子-κB的活化对胰岛素抵抗及大血管病变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表达对胰岛素抵抗(IR)及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对87例T2DM患者(其中A组45例有大血管病变,B组42例无大血管病变)和40例正常对照者(C组)的外周血中NF-κB活性、血浆E-选择素(sE-let)、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NF-κB的活性与sE-let、sICAM-1水平及HOMA-IR值的相关性。结果 A组外周血中NF-κB活性、sE-let、sICAM-1、FINS水平及HOMA-IR值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亦明显高于C组(P<0.01);A、B、C三组外周血中NF-κB活性与血浆sE-let、sICAM-1水平呈正相关(P<0.05),A、B两组外周血中NF-κB活性与HOMA-IR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中多存在NF-κB活化表达增加,可能通过上调sE-let、sICAM-1的表达共同参与了IR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 盛春永宋士洪王德忠孙卓宽张莹莹
-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NF-ΚB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