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龙 作品数:13 被引量:2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建筑科学 艺术 更多>>
同根异路——三个台湾事务所的“在地”与“在场” 2015年 台湾现代建筑的发展先于大陆,文化同根而道路迥异的同时自身也存在不小的差异性。文章选取台湾当代较为活跃的三个事务所,于"在地"与"在场"两方面展开讨论,以期对大陆建筑师有所启示。 孙嘉龙“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格拉萨在里斯本的两个房子 2016年 谈起若昂·路易斯·卡里略·达·格拉萨(Joao Luis Carrilho da GraGa)和他的工作室JLCG Arquitectos。在国内的知名度似乎不及他的两位葡萄牙同胞阿尔瓦罗·西扎和德·莫拉。后两者曾分别于1992年和2011年获得普利兹克奖。但在葡萄牙浓厚的历史背景下,三位建筑大师在探索本土建筑的道路上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有着紧密的联系——格拉萨是阿尔瓦罗·西扎的学生,德·莫拉曾与西扎共事。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看到葡萄牙本土建筑师的传承关系,以及建筑设计中共享的观念。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建筑与场地之间关系的探究。 孙嘉龙 陆媛关键词:房子 本土建筑 建筑大师 工作室 范曾艺术馆 被引量:2 2014年 范曾艺术馆是为满足范曾书画艺术作品以及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的展示、交流、研究、珍藏的需要而建造的。设计以传统空间的'院'为切入,将院落从物化关系中脱离,继而呈现游目与观想的合一,以期达到'得古意而写今心'的意境。 章明 张姿 李雪峰 孙嘉龙 张之光 苏婷关键词:书画艺术 浑融 建筑底层 框架剪力墙结构 基地面积 星巴克世博会最佳实践区特别店设计建造手记 2014年 通过介绍同济大学原作设计工作室近期完成的一个小品建筑在设计及建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态度,试图阐明建筑介入环境的姿态、结构设备的内在逻辑以及在材料及构造方面的探索。 孙嘉龙 章明漫步读城——三个“螺旋坡道”的比较阅读 2015年 选取三个以"螺旋坡道"为主要元素的建筑,在城市语境下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其漫游路径带来的空间体验,探求其在时间、地域维度下的呼应和传承。建筑亦可作为载体成为读城的一种途径。 陆媛 孙嘉龙同檐共景、向史而新--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 被引量:2 2022年 文章从传统形式的现代演绎、材料的溯源与创新、文化性体验场景的营造、漫游路径的内外交融和新技术的探索与应用等方面,对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呈现了设计团队近年来对文化建筑设计创作的持续性思考。 章明 孙嘉龙 孙嘉龙关于M2游船码头建筑与结构的对谈 被引量:1 2019年 从结构选型、竖向传力体系、抗侧力体系等方面将游船码头的设计逻辑予以逐步推演,提出了后设计阶段的三个假设同时探讨了结构设计中的竖向受力体系与水平抗侧体系分离的趋势,以及建筑与结构学科相融等现象。 孙嘉龙 黄永强科尔多瓦:时间画布上的叠色 2015年 以西班牙古城科尔多瓦为例,以城之底色、城之叠色、城之笔触等方面分别分析其一老一新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科尔多瓦大清真寺和科尔多瓦当代艺术中心,在时间的画布上,二者共同构成了这幅城之画作。 陆媛 孙嘉龙关键词:当代艺术中心 院·境 范曾艺术馆 被引量:4 2014年 文章介绍了南通大学范曾艺术馆的建筑设计。范曾艺术馆以"前置于本体之上的局部关系"为切入,将院落从物化关系中脱离,继而呈现游目与观想的合一,以期达到"得古意而写今心"的意境。 张姿 章明 孙嘉龙手造实述——“手造实述”展&原作设计工作室营造 2014年 原作Space首展——“手造实述”于2013年12月14R在原作工作室新址拉开序幕,这次主题展览以图片、模型、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大家呈现了这个历经三个多月由全体原作设计师共建、共创和共享的新家园的改造历程。 章明 武筠松 孙嘉龙关键词:建筑设计 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