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刚
- 作品数:20 被引量:24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临床结果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报告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结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连续30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手术要点、围术期处理以及近中期结果。结果:共行PTE术30例,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45.7岁,平均病史48.0个月。术前心功能为纽约心功能协会分级标准(NYHA)Ⅳ级者12例,Ⅲ级者18例。手术均在深低温间断停循环下完成肺动脉血栓及机化内膜剥脱术。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3.3%)。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13.3%),再灌注肺水肿7例(23.3%),肺内出血1例(3.3%)。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1.1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1 min,平均停体外循环时间47.7 min。术后平均拔除气管插管时间85.1 h。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的91.4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术后的48.3 mmHg、动脉血氧分压由56.2 mmHg升至88.9 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由0.90升至0.97(P均<0.01-0.05),均有显著改善。随访26例,平均随访时间36.8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2例,Ⅱ级3例,Ⅲ级1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PTE术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手段,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病例,彻底剥离肺动脉血栓和机化内膜,正确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 宋云虎吴永波柳志红熊长明刘平孙晓刚熊辉王旭
-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血栓内膜剥脱术肺动脉高压
- A型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的细化分型、外科处理策略和临床疗效评价
- 目的 A型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是血管外科的挑战.冠脉受累程度对于手术策略至关重要.目前国际上对于A型夹层冠脉受累仅有Neri分型,但该分型对于指导手术作用有限.因此,本研究通过总结我中心A型夹层累及冠脉患...
- 李岩常谦于存涛钱向阳孙晓刚张海涛
-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事件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升主动脉置换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因出现升主动脉事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主动脉A型夹层11例,升主动脉瘤15例;行Bentall手术9例,升主动脉置换术10例,Bentall或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象鼻支架置入术7例;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年龄较轻、二瓣化畸形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其升主动脉直径≥45mm应积极考虑行升主动脉置换术,避免远期升主动脉事件发生。
- 魏波于存涛孙晓刚钱向阳常谦
- 关键词:主动脉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 7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回顾被引量:27
- 1997年
- 作者对阜外医院7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结果,按时间分A、B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症、心功能Ⅲ~Ⅳ级、左主干病变、广泛三支病变等在患者中所占比例近三年有显著的增高(P<0.05);合并高血压病(41.3%)、陈旧性心肌梗塞(65.0%)、有左室室壁瘤(24.3%)、术后需使用IABP(9.4%)发生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心肌保护方法的改进、冠状动脉充分再血管化技术的提高和内乳动脉的广泛采用,使术后早期死亡率(B组9.6%,A组2.7%)及围术期心梗发生率(B组9.0%、A组3.2%,P<0.005)明显下降。
- 胡盛寿郭加强朱晓东肖明第吴清玉吴学军张怀军孙晓刚王小启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预后
- 床旁开胸紧急体外循环术抢救心脏外科术后恶性心律失常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床旁开胸紧急体外循环术(ECPB)抢救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因心脏术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而接受床旁紧急体外循环术抢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两种主要术式;术后10 min^18 h是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时间段;冠脉缺血事件和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是导致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两个常见原因。全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6.6%,高龄、低体重和延缓的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是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床旁开胸紧急体外循环术是抢救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岩常谦钱向阳孙晓刚张海涛杨戎
- 关键词:心脏手术恶性心律失常床旁
- 226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临床结果与随访被引量:76
- 2002年
- 目的 总结 2 2 6 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结果与随访。方法 1977年至 2 0 0 0年间 ,2 2 6 1例病人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手术。男 12 0 6例 ,女 10 5 5例。年龄14~ 6 9岁 ,平均 (43 73± 9 2 9)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 2 0 6 2例 ;术前心功能 (NYHA)III~IV级者 136 4例。4 6例为二次瓣膜置换 ,39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部正中纵劈胸骨 2 173例 ,胸部正中部分纵劈胸骨或右侧腋下小切口 88例。全部切除二尖瓣者 1978例 ,保留后瓣者 16 4例 ,保留前瓣者 6例 ,保留全瓣者 91例。 4 99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 ,5例同期行三尖瓣置换。共置换人工心脏瓣膜 4 5 2 7枚。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 2 6 5 % ,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 10 30 %。术后总随访率为 88 80 % ,实际生存率在术后第 5、10、15年时分别为 (95 .76± 0 .70 ) %、(92 .90± 1.6 4 ) %、(74 .32± 16 .6 7) %。结论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联合瓣膜疾病的可靠、有效手段 。
- 胡盛寿孙晓刚郭加强朱晓东吴清玉祁国奇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假体植入手术方法
- 34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被引量:71
- 1999年
- 目的:报告34 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正中切口21 例,左前外侧切口11 例,右前外侧切口和左胸骨旁切口各1 例。单支病变17 例,双支病变11 例,三支病变6 例;平均每例搭桥1 .4 支,其中1 例同时激光打孔心肌血运重建。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 .1 小时,平均带气管插管时间10 .9 小时,22 例病人(64 .7 % ) 不需输血,平均住院花费3 .4万元。术后UFCT或MRI检查示血管桥通畅。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
- 胡盛寿吴清玉任杰王巍孙晓刚
- 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冠心病
- 8例心内直视手术后三尖瓣置换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后三尖瓣发生严重病变的原因及二次手术时三尖瓣置换的方法。方法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完成8例心内直视术后因严重三尖瓣病变所致三尖瓣置换术。对7例术后存活者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死亡1 例。7例术后存活者随访中(...
- 孙晓刚胡盛寿宋云虎董超
- 文献传递
- 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的围术期和中期随访结果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总结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的临床经验。方法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在杂交手术室完成一期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分别采用正中开胸、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替换和(或)主动脉瓣置换和(或)冠脉旁路移植术,顺行或逆行主动脉弓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比较体外循环组与同期采用传统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行主动脉弓置患者的围术期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全组均成功同期完成手术并置入覆膜支架。体外循环(130.7±22.6)分钟,主动脉阻断(48.6±12.8)分钟;支架直径(33.8±0.6)mm,支架长度(187.9±6.3)mm;1例术后12d死于严重腹腔缺血,1例术后30d死于肺部严重感染,1例术后32d死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杂交手术者ICU时间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杂交手术组患者术后脑卒中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也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47例患者存活出院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8.4±10.9)个月,3例患者随访死亡,随访死亡率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比较,手术时间和CUI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旧术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结果亦不劣于传统手术组。
- 李岩常谦于存涛钱向阳孙晓刚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杂交
- 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手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再次外科治疗
- 目的总结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手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的再次外科治疗结果,探讨相关治疗策略。方法从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28例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手术后远端主动脉病变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
- 孙晓刚常谦李汉美郭宏伟于存涛钱向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