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治仁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土
  • 2篇岩溶
  • 2篇岩溶地区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恢复
  • 2篇水土流失
  • 2篇珠江上游
  • 1篇山区生态
  • 1篇生态补偿
  • 1篇生态补偿机制
  • 1篇生态恢复对策
  • 1篇石漠化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流失综合...
  • 1篇土地石漠化
  • 1篇喀斯特地区
  • 1篇环境特征
  • 1篇技术标
  • 1篇技术标准

机构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篇孙治仁
  • 1篇陈冬奕
  • 1篇陈文贵
  • 1篇鲁胜力
  • 1篇乔殿新
  • 1篇谢莉
  • 1篇王建文
  • 1篇邓抒豪
  • 1篇王莹
  • 1篇王敬贵
  • 1篇杨德生

传媒

  • 1篇广东水利水电
  • 1篇人民珠江
  • 1篇亚热带水土保...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6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东江水源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和对策被引量:4
2005年
本文分析了东江水源区(东江上中游)水土资源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在于原生植被的过度砍伐,果业开发和速生商品林的建设及工业项目开发建设水保措施不落实,工业污染和城乡“三废”未有效处理,水资源受益区与保护区行政区划分隔,上下游水土资源保护的得、失不平衡;同时,提出了从落实各地政府的水土资源保护责任、建立流域生态协商机制、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陈晓岭孙治仁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我国亚热带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特征及生态恢复对策——以珠江上游南盘江和北盘江岩溶地区为例
2006年
我国亚热带岩溶地区地貌破碎,降水强度高;碳酸盐岩成土物质含量低,成土速度慢;地表与地下双层水文地质结构,干旱缺水严重;人口压力超载,植被破坏严重。必需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提高生态容量;以农村能源建设为主线促进生态修复;以培育替代产业促进农业人口转移;以有序、规范的资源开发模式减少生态干扰等措施恢复该地区的生态。
吴国君孙治仁
关键词:生态恢复
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
杨德生曹建华鲁胜力陈文贵陈冬奕孙治仁乔殿新谢莉王莹刘明忠黄艳霞吕涛王敬贵廖建文王建文
创新点:(1)提出潜在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危险程度的概念并作出定义,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2)针对岩溶地区土壤侵蚀特点,提出了岩溶地区容许土壤侵蚀量及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标准;(3)以基岩裸露率为主要...
关键词:
关键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及生态恢复模式被引量:8
2005年
分析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的形成机理:一是广布的碳酸盐岩成土物质含量低,母岩与土壤之间粘着力差,成土速度慢;二是地表与地下双层水文地质结构,水土分离,干旱缺水严重;三是植物生境严酷,生长缓慢,覆盖率低;四是超载的人口压力引发的滥采滥伐、陡坡开荒,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是该地区土地石漠化最关键的因素。同时探究了珠江上游南北盘江喀斯特地区主要的生态恢复模式:一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模式提高生态容量;二是以农村能源建设为主线促进生态修复的模式提高生态休养时间;三是以培育替代产业促进农业人口转移的模式减少生态负荷;四是以有序、规范的资源开发模式减少生态干扰。
孙治仁邓抒豪
关键词:土地石漠化水土流失生态恢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