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翊夫 作品数:24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应用超声骨刀与气动磨钻行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经超声骨刀与传统气动磨钻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OL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应用超声骨刀或气动磨钻行胸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的74例TOL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分为超声骨刀组(21例)和气动磨钻组(53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随访1年以上。超声骨刀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为(129.44±40.27)ml,手术时间为(6.09±2.27)min;气动磨钻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为(186.28±35.46)ml,手术时间为(9.92±3.70)min,2组术中单节段出血量与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骨刀组术中出现4例(19.05%)硬膜损伤或脑脊液漏,气动磨钻组术中出现11例(20.75%)硬膜损伤、脑脊液漏或脊髓损伤,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8)。超声骨刀组住院时间为(19.24±7.87)d,气动磨钻组为(20.64±7.14)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术后1年,超声骨刀组JOA评分为(9.24±1.48)分,气动磨钻组为(8.92±1.94)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结论与气动磨钻相比,应用超声骨刀行胸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TOLF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李长宽 孙翊夫 胡艳龙 李辉 顾锐关键词:胸椎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手术中并发症 椎板切除术 平山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6年 1临床资料张xx,男性,17岁,因"左上肢肌萎缩伴无力3年余"于2014年1月12日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上肢肌萎缩伴肌力下降,遂就诊我院神经内科,确诊"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平山病)"后接受颈托外固定治疗,由于患者依从性差,未按要求佩戴颈托,3年来患者左上肢肌无力及肌萎缩症状进行性加重,并于半年前出现右上肢肌无力伴肌萎缩症状,双上肢肌无力症状于寒冷环境中加重. 徐勤利 孙翊夫 姜睿 刘昊川 王晓 马少龙 顾锐关键词:平山病 进行性加重 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在修复兔尺骨骨缺损中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可降解复合人工材料用于兔尺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已建立尺骨缺损模型家兔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单纯硫酸钙组及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组,比较3组家兔术后12周骨痂形成率、骨性修复率及双轨征出现率、骨缺损修复X线片评分、尺骨扭转强度等。结果硫酸钙/骨基质明胶组骨痂形成率为93.33%、骨性修复率为86.67%、双轨征出现率为93.33%、骨缺损修复X线片评分(11.85±2.14)分、尺桡骨扭转强度(0.87±0.13)N×M,5项均明显高于单纯硫酸钙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钙/骨基质明胶可降解复合人工材料,用于兔尺骨骨缺损修复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骨痂形成及骨结构修复。 孙翊夫 夏鹏 叶开其 陈健关键词:硫酸钙 骨基质明胶 骨缺损 脊柱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例报道 被引量:1 2021年 黄色肉芽肿是一种良性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因好发于婴幼儿,也被称为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uvenile xanthogranuloma,JXG)[1],偶可发生于成年人。皮肤为常见发病部位,表现为无痛性单发或多发皮肤隆起,影像学易误诊为神经鞘瘤等。Touton细胞是JXG典型细胞,但当Touton细胞稀少时,肉芽肿形态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结核等。JXG可发生于眼虹膜、宫颈、肺、肝脏及脾脏,发生在脊柱罕见,目前仅有十余例脊柱JXG英文文献报道[2~20]。我院收治1例脊柱JXG的患者,报道如下。 毕淞淇 孙翊夫 张孟超 王丽萍 王学菊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 黄色肉芽肿 英文文献 脊柱 发病部位 C2双侧跨椎间孔型节细胞神经瘤1例 2023年 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生长缓慢的、完全分化的肿瘤,多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受累部位常见于后纵隔、腹腔和腹膜后间隙[1],很少发生于颈部并压迫脊髓。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合并双侧C 2跨椎间孔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案例报告患者女性,59岁,因“四肢乏力、麻木1年”就诊于该院脊柱外科门诊,于2021年3月24日入该科治疗。患者既往有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史。查体:全身可见多处神经纤维瘤肿块。 孙运鑫 邵立伟 刘晓宇 姚帅浩 韩亮 孙翊夫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 脊柱 BMP-2和VEGF在大鼠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二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大鼠股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SD大鼠左侧股骨制备1个5 mm缺损,在手术后1周、2周、4周、8周后对大鼠进行X线照射,然后处死所有动物,收获新生骨组织和缺损两端的组织,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及BMP-2和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X线检测和HE染色均表明8周时骨缺损在对照组没有愈合,存在骨不连现象;BMP-2和VEGF在手术后第4周时表达达到高峰,并且在骨缺损断端和周围区域表达较缺损中心多。结论持续添加外源性BMP-2和VEGF因子有助于骨缺损的修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孙翊夫 康明阳 候婷婷 王永明 王峰 夏鹏关键词:骨缺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C_(4-5)椎间孔扩大成形对预防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_(5)神经根麻痹有效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C_(4-5)椎间孔扩大成形对预防颈椎后路减压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搜集有关C_(4-5)椎间孔成形对预防颈椎后路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均为1990年1月1日~2020年3月2日。由2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以及质量评价等后,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688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颈椎后路减压手术中,行预防性C_(4-5)椎间孔扩大成形者的术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后路减压者[RR=0.26,95%CI(0.13,0.53),P=0.0002];而预防性C_(4-5)椎间孔扩大成形对于术前和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以及术前、术后C 2-7 Cobb角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预防性C_(4-5)椎间孔扩大成形可以降低颈椎后路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吴昌炎 高旭 邵立伟 李放 孙运鑫 孙翊夫关键词:颈椎手术 META分析 后入路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蝴蝶椎伴腰椎不稳一例 被引量:1 2019年 1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腰部疼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5个月,曾于当地医院行理疗、腰背肌练习等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7-03-05来我院脊柱外科门诊就诊。 陈奇 高旭 邵立伟 李放 吴昌炎 孙翊夫关键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腰椎椎旁肌间隙至棘突正中线距离的MRI测量及意义 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测量国人腰椎各节段(L1~S1)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的距离,探讨该距离的分布规律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MRI检查的200例腰腿痛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在MRI上测量每位患者L1~S1各节段在椎间盘水平多裂肌外缘最凸出一点至棘突平分线的距离,采用频数分析、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在不同节段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性别与该距离的相关性。结果:L1/2、 L2/3、L3/4、L4/5、L5/S1椎间盘水平椎旁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的距离均呈现正态分布,相同节段男女间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距离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L1/2~L5/S1椎间盘水平椎旁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6.17±1.87mm、19.91±2.38mm、24.97±2.96mm、29.85±3.45mm、33.56±3.97mm,各节段平均距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人腰椎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至棘突平分线距离随着节段的升高逐渐缩小,与患者性别无显著相关性,术前MRI测量可为经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切口的精确定位提供依据。 王洋 武汉 张子言 孙翊夫 李文选关键词:椎旁肌间隙入路 巨大间盘突出症侧路PELD与椎板间PEID手术比较 目的 椎间孔镜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占椎管2/3以上)常用的手术入路有经椎间孔入路(侧路)和后方经椎板间入路两种,都可以取得良好疗效。但两者对解剖结构的破坏程度、手术技术学习曲线、并发症等不尽相同,本文根据实例做... 武汉 赵东旭 朱庆三 孙翊夫 尹若峰 黄艳关键词:PELD 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