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鲁宁

作品数:34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地质
  • 12篇海槽
  • 12篇冲绳海槽
  • 7篇盆地
  • 5篇中国海
  • 5篇海底
  • 5篇海洋地质
  • 4篇地壳
  • 4篇地质意义
  • 4篇中国海域
  • 4篇热液
  • 4篇海域
  • 3篇地壳结构
  • 3篇地质调查
  • 3篇新生代
  • 3篇矿物
  • 3篇磁异常
  • 2篇地球物理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剖面

机构

  • 30篇青岛海洋地质...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国土资源部
  • 5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中国石油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34篇尚鲁宁
  • 12篇张训华
  • 8篇张勇
  • 6篇韩波
  • 6篇杨传胜
  • 5篇梅西
  • 5篇孙治雷
  • 5篇胡刚
  • 4篇祁江豪
  • 4篇黄龙
  • 4篇王忠蕾
  • 4篇耿威
  • 3篇吕大炜
  • 3篇李增学
  • 3篇侯方辉
  • 3篇田陟贤
  • 3篇黄威
  • 3篇姚永坚
  • 3篇杨长清
  • 3篇孟祥君

传媒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中国地质
  • 4篇海洋地质前沿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崖城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岩心成分、粒度及沉积构造特征综合分析,对琼东南盆地崖南凹陷西北部渐新统崖城组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崖城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岩性以粗碎屑岩为主,夹多层薄煤层并含有海相自生矿物海绿石;粒度累积概率曲线类型多样,兼有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特点;层理类型包括平行层理、沙纹交错层理、均质层理和潮汐层理等,此外还发育冲刷面及变形构造,反映了复杂多变的水动力环境。对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研究区崖城组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为断陷早期平衡充填背景下发育于箕状断陷主断裂隐没端附近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海南隆起和崖城凸起。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的煤层可作为良好的气源岩,与以粗碎屑岩为主的储层组成了有利的生储配置,对崖城13-1气田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尚鲁宁吕大炜李增学张训华张功成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油气地质琼东南盆地
西太平洋弧后地区新生代构造迁移的深部地震证据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研究西太平洋弧后边缘海盆地的深部构造特征,于2015年在东海琉球岛弧弧后地区布设了一条穿过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南冲绳海槽地区和琉球岛弧的主动源广角反射/折射深部地震剖面.利用走时正演和反演的方法得到的二维速度结构模型展现了西太平洋边缘弧后地区莫霍面的深度由东海陆架地区的大于30 km显著抬升至南冲绳海槽轴部的约16 km,地壳高度拉张减薄,并存在一系列显著的不连续下地壳高速体,速度达6.8~7.3 km/s,这是地幔上涌的显著表现.模型从深部结构角度展现了新生代以来西太平洋弧后盆地扩张中心的变迁,证实了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内深部上涌的软流圈在弧后拉张过程中不断地向洋跃迁,形成自西向东的构造迁移,并带动岩石圈进行幕式伸展,认为新生代向洋变新的构造迁移是太平洋俯冲带后撤引起的一系列弧后深-浅部地球动力效应.
祁江豪吴志强吴志强温珍河张训华尚鲁宁温珍河胡刚
关键词:OBS深部结构海洋地质
“中国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集成及应用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航遥中心共同组队实施的“中国海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集成及应用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1.
张勇张勇尚鲁宁尚鲁宁
关键词:区域地质调查中国海域油气资源
复杂板块汇聚背景下盆地差异构造变形模拟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杂板块汇聚背景下盆地差异构造变形模拟装置及方法,属于盆地构造变形与演化研究基础领域;模拟装置包括旋转实验平台和固定实验平台,旋转实验平台上设置砂箱、旋转驱动装置以及影像记录系统,以模拟被碰撞板块地层及记录...
杨传胜杨长清梁杰李清廖晶尚鲁宁
深海热液金属硫化物矿床原位种植系统
本发明提出一种深海热液金属硫化物矿床原位种植系统,包括热液金属硫化物丘体、钻井套管、井口控制导流装置和流体混合控制罩,钻井套管穿入热液金属硫化物丘体,热液金属硫化物丘体由外向内依次为隔水层、热液流体富集层和丘体基岩,钻井...
孙治雷尚鲁宁曹红孙致学郭磊黄威翟滨耿威
文献传递
东北印度洋85°E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综述和新认识被引量:2
2020年
85°E海脊是东北印度洋一条重要的线性基底隆起,形成于中生代印度板块北漂过程中的构造和岩浆活动.海脊的结构、性质和起源蕴含了东印度洋扩张和印度板块北漂过程的关键信息,然而目前对其构造属性和形成演化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分析了85°E海脊及邻区的重磁异常特征,结合前人对海脊外部形貌、内部结构、深部构造以及东印度洋板块重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结果表明,85°E海脊的形成是热点活动、洋脊扩张、转换断层、扩张中心跃迁以及板块汇聚远程效应等多种地质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海脊呈现明显的构造分段性,不同分段的结构、性质和成因机制不同.12°N以北的海脊形成于板内热点型岩浆作用;2°~12°N的海脊与NW-SE向和N-S向两期海底扩张的边界高度吻合,是白垩纪东印度洋扩张中心调整和板块重组的产物;2°N以南的阿法纳西-尼基廷海山是随着海底扩张逐渐侵位的热点型海脊,可能与2°N以北的海脊不存在成因上的关联.分析认为,2°~12°N的海脊中段是未来部署地球物理测量、进一步确认海脊性质和成因的关键区域.通过深海钻探揭示海脊不同分段的物质组成和形成时代,是破解85°E海脊的性质和起源、白垩纪印度洋板块重建事件以及热点-洋中脊相互作用机制等重大地质问题的关键途径.
尚鲁宁胡刚胡刚祁江豪潘军
关键词:东北印度洋重磁异常
冲绳海槽及邻区重力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6年
通过分析冲绳海槽及邻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的分布特征,对其构造地质学意义进行了定性研究。冲绳海槽空间重力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较高,与其下地幔物质上涌引起的质量盈余有关;海底正向地形单元、基底隆起等具有较高的空间重力异常,而地壳浅部低密度岩浆房表现为较低的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及其上延结果反映了地壳厚度的变化,冲绳海槽地壳显著减薄,台湾地区地壳显著增厚;琉球岛弧及弧前布格重力异常受菲律宾海板片俯冲和岛弧地壳结构的共同影响,俯冲洋壳与琉球岛弧地壳的接触带位于琉球海沟以西,大致与120mGal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相对应。
尚鲁宁张训华韩波
关键词:冲绳海槽海底构造
冲绳海槽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地壳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冲绳海槽地区最新的调查资料,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冲绳海槽地区地震波场、重力场、磁力场、热流场的特征,通过居里面的反演和莫霍界面的计算,结合编绘的图件对该地区的居里面深度和莫霍面深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居里面的深度为4~15km,莫霍面深度在4~28km之间,综合分析以往OBS的调查结果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该地区的深部地壳结构进行了探讨。
孟祥君张训华韩波尚鲁宁
关键词:冲绳海槽地球物理场地壳结构
复杂板块汇聚背景下盆地差异构造变形模拟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杂板块汇聚背景下盆地差异构造变形模拟装置及方法,属于盆地构造变形与演化研究基础领域;模拟装置包括旋转实验平台和固定实验平台,旋转实验平台上设置砂箱、旋转驱动装置以及影像记录系统,以模拟被碰撞板块地层及记录...
杨传胜杨长清梁杰李清廖晶尚鲁宁
东海陆架外缘区构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被引量:5
2018年
东海陆架边缘的构造特征记录了有关冲绳海槽张裂过程的关键信息,对于进一步理解海槽的形成演化以及弧后张裂与弧-陆碰撞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多道地震和重磁资料,分析了东海陆架边缘的地形和构造特征,并对冲绳海槽早期张裂过程、北西向断裂带的分隔控制作用、钓鱼岛隆起带南北构造差异和冲绳海槽的向西前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冲绳海槽西侧陆坡存在的分段性,各分段在地形地貌、地层展布和构造特征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其构造演化和现今构造活动性的差异。冲绳海槽中—北段的张裂始于陆架前缘坳陷,在晚中新世向东扩展至整个海槽,晚中新世至今以分散式张裂为主。北西向断裂带对东海陆架边缘不同分段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活动起到了分隔控制和转换协调作用,控制了不同类型陆坡的形成和发育。受冲绳海槽在全宽度上向西前展的影响,钓鱼岛隆起带南段的基底隆起及其支撑的陆架边缘发生了破坏和沉降,形成基底起伏较大、地形崎岖不平的陆坡。
尚鲁宁张勇张训华曹瑞孙治雷
关键词:冲绳海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