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新武 作品数:22 被引量:109 H指数:5 供职机构: 黄委会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水利工程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潼关高程变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3 2003年 三门峡水库蓄水运用2年后,潼关高程急剧抬升。水库修建前,潼关河床基本处于冲淤平衡或微淤状态。经分析,潼关河床高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在水库“蓄清排浑”控制运用期,非汛期、汛期运行水位及上游来水条件是潼关高程上升的影响因素。 陶海鸿 赵梅 屠新武 章蔚红 陈广德关键词:潼关高程 水库运用 来水来沙 微波密封消解法快速测定COD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04年 微波密封消解测定COD是一种新方法,此方法与国标(GB11914-89)重铬酸钾法回流测定COD相比,具有成本低、操作安全、快速便捷等优点。通过试验研究分析,解决了微波密封测定COD的操作技术问题。如消解罐放置位置、消解时间设置、消解液转移等,为微波快速测定COD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刘茹 屠新武 白淑娟 王凯华 孟文琴关键词:COD 微波密封消解法 重铬酸钾法 消解液 GB 黄河三门峡库区水质评价与演变势分析 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依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以1989~203年水质监测资料,对三门峡库区进出库5个断面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入库龙门断面水质污染减轻。其余干支流断面水质污染呈加重态势.均为V类或劣V类水,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铅。水污染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刘茹 屠新武关键词:三门峡库区 水质评价 水污染防治 新时期水文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006年 在水利信息化的新形势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背景下,作为水利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排头兵,水文应该为水利信息化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应强化水文的公益作用和服务功能,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支撑,应发挥水文的深度研究和广义功能,为生态建设和现代治水提供丰富的决策和监督信息。 陈志洁 屠新武关键词:水文 信息化 渭河水沙衰减对下游及黄河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渭河下游及黄河潼关河段近年来河势发生了变化,从渭河及主要支流水沙、降雨、用水等方面,分析渭河水沙量衰减的原因及对渭、黄河的影响。经分析,渭河水沙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流域降水量减少、用水量过度。渭河水沙量衰减是造成渭河下游及潼关河段河势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赵双权 屠新武 杨术容 席保慧 朱小梅关键词:径流量 输沙量 渭河下游蜿蜒弯曲形河道演变及影响分析 2009年 本文分析了蜿蜒弯曲形河道的成因、蜿蜒弯曲形河段的水沙特性及婉蜒形河段的演变规律以及蜿蜒弯曲形河道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弯道治理措施建议。 赵双权 屠新武 徐守璋 朱小梅关键词:河道 黄河龙门河段揭河底洪水探析 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相关水文资料,得出黄河中游龙门河段发生大面积揭河底的条件为:吴龙区间发生高含沙洪水,龙门洪峰径流量在6亿m3以上,输沙量在2.6亿t以上;龙门流量大于5 000 m3/s且持续时间大于5 h,含沙量大于400 kg/m3且持续时间大于3 h;龙门断面平均河床高程达到380.0 m以上。黄河龙门"揭河底"洪水对河床具有强烈的冲刷作用,冲刷深度较大,对河道形态调整同样具有很大影响。 陈江妮 胡月玲 谭宏武 高卫红 胡晓亮 屠新武关键词:揭河底 洪水 退耕还林还草对泾河水系东川流域径流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以泾河水系的东川流域为例,应用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SWIM(Soil and Water Integrated Model)模型模拟比较了退耕还林和还草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覆盖度草地与森林的产水能力相当,占流域面积10%的高覆盖度草地造林后,流域年径流深仅减少0.01mm(针叶林)和0.08mm(阔叶林),减少0.2%(针叶林)和1.2%(阔叶林);(2)低覆盖度草地造林后流域径流大幅下降,占流域面积10%的低覆盖度草地变为高覆盖度草地、针叶林和阔叶林后,流域年径流深分别减少8.0mm、8.2mm和6.7mm,减少了29.9%、30.4%和25.0%;(3)造林后流域径流减少量的70%发生在夏季。 高娃 于澎涛 张淑兰 王彦辉 魏江生 刘革非 徐丽宏 熊伟 屠新武关键词:黄土高原 径流 土地利用变化 造林 黄土高原泾河流域1960—2000年的年输沙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3 2011年 为制订合理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政策,需定量了解流域的泥沙输移总量及其时空变化。以黄土高原多泥沙的典型流域泾河为例,按有连续水文观测数据的11个水文站的控制范围,把流域划分为11个河段,统计分析1960—2000年间的年均输沙量和输沙模数在不同年代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20世纪60年代泾河流域年均输沙量为3.024 9亿t/a,年均输沙模数为6 672 t/(km2.a);输沙等级为强度,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其中输沙等级为极强度和强度的河段面积占流域面积的72.6%,其年均输沙量占流域总量的86.0%;输沙等级为中度和轻度的河段面积占流域面积的27.4%,其年均输沙量占流域的14.0%。2)20世纪70年代以来,泾河流域年均输沙量开始减少,90年代已减至2.657 8亿t/a,较60年代下降了12.1%,减沙主要发生在输沙等级为极强度的河段,其减沙量占流域总减沙量的93.5%,尤其以降水较高、植被较好的西部地区为主要贡献区,而其他输沙等级河段的年输沙量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在侵蚀性暴雨增加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稀疏、抵抗暴雨侵蚀能力差的半干旱地区应列为水土保持重点地区。 刘革非 于澎涛 王彦辉 屠新武 熊伟 徐丽宏关键词:水土流失 输沙模数 黄土高原 泾河流域 泾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简述了泾河流域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分析了泾河径流泥沙特性、洪水特性。 屠新武 廉高峰 李国保 陶海鸿 吕刚关键词:输沙量 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