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岩磊

作品数:19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大豆
  • 5篇蛋白
  • 4篇育种
  • 3篇植物
  • 2篇雄性不育
  • 2篇选育
  • 2篇育性
  • 2篇品种选育
  • 2篇转基因
  • 2篇相关蛋白
  • 2篇小叶
  • 2篇分子育种
  • 2篇不育
  • 2篇草甘膦
  • 2篇大豆遗传
  • 2篇大豆遗传转化
  • 1篇单杂交
  • 1篇蛋白质
  • 1篇豆种
  • 1篇多样性

机构

  • 10篇黑龙江省农业...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农业经...
  • 1篇广东农工商职...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牡丹江市种子...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9篇岳岩磊
  • 7篇宗春美
  • 7篇任海祥
  • 6篇邵广忠
  • 6篇韩天富
  • 5篇蒋炳军
  • 5篇杜维广
  • 5篇孙石
  • 4篇侯文胜
  • 4篇孙晓环
  • 3篇王燕平
  • 3篇齐玉鑫
  • 2篇武婷婷
  • 2篇黄艳胜
  • 2篇年海
  • 2篇孙殷会
  • 2篇王红华
  • 2篇杜震宇
  • 2篇童淑媛
  • 2篇王玉莲

传媒

  • 5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技纵横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土壤与作物
  • 1篇第十届全国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豆分子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近十余年来世界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科技动力。2011年,国内外在大豆分子育种相关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分子标记开发与辅助育种方面,发掘出与产量、发育、品质、抗病和抗逆等性状相关的新的分子标记或QTL;在新基因挖掘方面,克隆了与光周期反应、共生固氮、品质及抗逆性相关的基因,并分析了其功能。在大豆转基因育种方面,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取得了新的进展,转化效率有所提高,同时对一些功能基因(包括来自其它物种的一些基因)进行了功能评价和育种利用价值评估。转基因大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出现一些新的发展方向。该文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蒋炳军岳岩磊王彩洁孙石韩粉霞韩天富
关键词:大豆分子标记基因挖掘转基因育种
大豆多小叶类型遗传规律初探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合丰25×东农7296系谱法经5个世代选育获得多小叶突变体,并以其作为父本分别与4个小叶正常的栽培大豆配制杂交组合的F1、F2为试验材料,进行多小叶类型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叶数正常的不同大豆亲本与多小叶大豆杂交(3叶×5叶),F1全部植株均表现为5叶,说明5叶性状是受显性核基因控制;不同组合3片叶、3+4片叶、3+5片叶、3+4+5片叶、4+5片叶和5片叶类型组成遗传分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而在3片叶和>3片叶的遗传分离模式相同。杂交F2单株复叶为3片叶和>3片叶的个体分离的比例呈1∶3,符合1对显性单基因的遗传规律。因此,该多小叶突变体牡5796-3的复叶数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该多小叶突变体可作为新种质用于大豆遗传育种及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宗春美宁海龙任海祥杜维广岳岩磊邵广忠孙晓环齐玉鑫
关键词:大豆
大豆长童期基因J的图位克隆及功能研究
短日作物大豆作为光周期研究的模式植物在低纬地区往往过于早花而产量低下。长童期性状赋予大豆在短日高温条件下仍能保证足够的营养生长,从而增加产量。其发现与应用,使原本不适宜种植大豆的低纬度地区迅速发展成为大豆主产区,改变了世...
岳岩磊年海韩天富蒋炳军
关键词:大豆J
文献传递
DNA双链断裂处染色质重组机制被引量:1
2013年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DSBs)的修复过程包括DNA断裂处染色质结构变化、DNA修复蛋白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染色质构型的重新恢复等过程。因此,DSB周围包裹的核小体及其染色质构型对断裂处DNA的修复产生一定影响。该文通过从DSBs处开放而松弛的染色质结构的形成机制和DNA修复蛋白在DSB特定区域的募集过程,综述了真核细胞DSB修复的早期事件,以期为研究植物DSB修复过程中表观遗传修饰机制、植物耐逆机制以及作物诱变育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纳小凡姬明飞岳岩磊
关键词:DNA双链断裂DNA修复
EPSPS基因作为大豆直接筛选标记的研究
草甘膦(Glyphosate),学名N-(膦酰基甲基)氨基乙酸,其除草性质是1971年发现的,投放市场至今30多年来被大面积使用,只有极少数的杂草对它具有抗性,成为世界上生产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草甘膦作用机理是抑制植...
岳岩磊
关键词:大豆
文献传递
大豆GmFT2a启动子InDel区结合蛋白的筛选被引量:1
2015年
GmFT2a是大豆光周期反应中的关键基因,为研究其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光周期敏感品种自贡冬豆和钝感品种黑河27为材料,比较分析两品种Gm FT2a启动子序列的差异,发现在自贡冬豆GmFT2a启动子区存在两个含有光反应元件的插入片段T1和T2,而黑河27无上述片段。根据光响应元件I-box和Sp1的序列,构建诱饵载体,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自贡冬豆叶片cDNA文库,获得一个与T1元件结合的MYB转录因子。该转录因子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GmFT2a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高友菲岳岩磊蒋炳军韩天富
关键词:大豆启动子酵母单杂交MYB转录因子
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积累规律被引量:5
2010年
概述了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规律,并对影响大豆脂肪和蛋白质积累的因素(纬度、温度、肥料、光照和水分)及其积累特点进行了总结。
邵广忠任海祥宗春美岳岩磊
关键词:大豆蛋白质脂肪
牡豆8号(大豆)
任海祥邵广忠宗春美王红华黄艳胜岳岩磊孙晓环郭爱民孙殷会王世清王燕平杜广平齐玉鑫王玉莲王蕊杜维广
高油大豆新品种牡豆8号品系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2002年以垦农19为母本,滴200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五个世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品系株高102㎝左右,主茎结荚型,有分枝,直立植株生长习性,幼苗拱土...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品种选育
一种植物育性相关蛋白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育性相关蛋白及其应用。本发明保护通过降低或抑制目的植物中GmMS1蛋白的活性和/或含量得到雄性不育植物的方法。本发明还保护通过沉默或抑制目的植物中GmMS1基因的表达或敲除GmMS1基因得到雄性不育植...
蒋炳军孙石陈莉韩天富岳岩磊侯文胜刘路平袁珊武婷婷
文献传递
抗大豆白粉病南方栽培大豆种质资源的初步筛选被引量:5
2016年
研究对南方7省抗白粉病栽培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以期获得抗性大豆资源,为杂交育种培育抗病品种提供优异亲本,并探讨了栽培大豆的抗病资源分布和白粉病的防治。供试材料分别来自海南、广东、湖南、广西、福建、四川、江西7个省(区)。在白粉病高发期进行田间调查,同时采用喷雾接种法进行人工辅助接种,待充分发病后,分3次进行植株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285份栽培大豆资源中有161份材料表现为抗病反应,占鉴定资源总数的56.5%;33份资源为中间反应类型,占11.6%;91份资源表现为感病反应,占31.9%。对栽培大豆资源的来源分析表明:广西的栽培大豆资源抗性最丰富,占78.6%;其次为广东和四川,抗性比例分别为75.0%和64.5%。
李穆刘念析岳岩磊江炳志李秀平年海
关键词:栽培大豆抗性筛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