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华丽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塌方形成机理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某水电站巨型地下厂房第一层开挖施工过程中0+125m至0+147m段发生塌方,塌方总规模5000m3,塌腔呈不规则的葫芦状。结合施工期的监测成果和现场实际情况,从工程地质、爆破震动、开挖卸荷、支护措施以及应力集中等5方面,阐述了塌方形成机理,得出了如下结论:地下厂房塌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存在β80岩脉断层;直接原因是β80岩脉断层段支护措施不当,未能有效限制岩脉断层带由于爆破开挖引起的较大变形。因此,针对地下洞室爆破开挖后暴露的地质薄弱带,及时采取适当的支护和加固措施,加强围岩变形观测,是控制和避免塌方的有效手段。
- 孟凡理陈向浩何伟费文平崔华丽
- 关键词:地下厂房塌方安全监测
- 重力坝结构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某水电站枢纽非溢流重力坝坝段的结构模型试验,主要研究了水工建筑物———重力坝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结构性态,即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坝的超载破坏试验,分析研究了重力坝坝段的极限承载力和安全度,以及在超载过程中的变形破坏机理,为重力坝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 杨宝全冯镜洁崔华丽张林
- 关键词:重力坝超载安全度
- 某水电站坝前右岸拉裂变形体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拉裂变形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分离体,其稳定性评价方法尚不成熟。以某水电站坝前右岸拉裂变形体为例,采用二维极限平衡方法分析了各运行工况下边坡治理前后的稳定性。基于外部变形、测斜仪和滑动测微计的监测成果,结合具体地质情况,对边坡的可能滑面位置和滑动可能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破碎带"的错动是边坡变形的主要原因,施工期拉裂变形体总体趋于稳定。
- 况磊强杨晓娟费文平陈科文崔华丽
- 关键词:测斜仪滑动测微计
- 深部地下洞室施工期围岩大变形机制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大岗山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地下洞室埋深大,花岗岩因风化卸荷强烈,岩脉破碎带发育,应力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岩脉、断层穿越的主变室部位出现较大的变形,严重影响施工安全与进度。采用地质调查和现场监测的方法,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分析主变室围岩大变形特征和机制,提出2种可能的大变形破坏模式,分析影响围岩大变形的因素,并评价主变室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主变室围岩大变形主要受辉绿岩脉8 1和断层f59,f60控制,同时,地应力高、施工强度大、支护进度滞后加剧围岩的大变形。深部地下洞室施工期的地质调查及现场监测可以及时预测高应力区卸荷围岩的大变形,以确保洞室施工期的稳定安全。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费文平张建美崔华丽张国强
- 关键词:岩石力学地下洞室大变形围岩稳定性
- 高边坡卸荷岩体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6
- 2010年
- 岩质边坡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往往会被多组结构面所切割,形成复杂的卸荷裂隙岩体,而高边坡中的卸荷岩体直接影响到整个边坡的稳定性.依托西南某拱坝右坝肩高边坡工程,从地质分析的角度,对边坡卸荷岩体进行分区节理统计,进而划分出可能的局部不稳定块体,并定性评价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分别采用强度折减法和关键块体理论分析并评价了该工程高边坡卸荷岩体的局部稳定性,并提出了在地质勘察、安全监测、加固处理和施工控制等方面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高边坡卸荷岩体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局部存在潜在不稳定块体.该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费文平张国强崔华丽
- 关键词:卸荷岩体强度折减法稳定性分析
- 岩质高边坡裂缝成因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水电站建设的顺利进行。西南某水电站右岸高边坡岩体卸荷深度大,岩脉、断层、裂隙发育,且施工开挖规模大,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裂缝,对后续施工和运行期的稳定性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针对该水电站岩质高边坡出现裂缝的现象,结合该边坡的地质资料、监测成果及施工情况,综合分析了边坡出现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对类似工程的勘探、监测分析和工程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崔华丽费文平张国强
- 关键词:岩质边坡安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