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树斌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注气辅助热采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气辅助热采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气体注入模块,向长管物理模型内注入可调节注入速度、压力和干度的湿蒸汽,向长管物理模型内注入可调节注入速度的气体,以模拟注气辅助热采过程中蒸汽和气体的注入;通过设置长...
- 贾大雷刘其成赵庆辉王伟伟程海清张树田潘攀张勇张鸿杨兴超齐先有刘鑫蔡庆华胡军庞树斌
- 文献传递
- 储层流体氧化动力学参数测定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层流体氧化动力学参数测定装置及方法,其中,测定装置包括:样品反应系统、供气控制系统和出气控制系统;样品反应系统用于为样品提供反应空间;供气控制系统用于按预设供气方式向反应空间供给反应气体;出气控制系统用...
- 王伟伟刘其成赵庆辉程海清潘攀张勇张树田杨兴超刘鑫贾大雷胡军庞树斌
- 文献传递
- 单井储层敏感性评价及油层保护实验研究——以S1-6-006井为例被引量:1
- 2009年
- 针对辽河曙光油区S1-6-006单井开展了储层潜在敏感性评价及油层保护实验研究。通过室内岩石学分析,认识储层,研究分析其储层损害机理,通过储层岩石系列敏感性评价实验,系统评价了该井储层特征及潜在敏感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油层保护建议,为油田开发、各种作业措施的合理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 周雅萍李亚文赵丽辉张文庞树斌郭冬梅
- 关键词:储集层损害
- “2+3”驱油技术提高稀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针对辽河油田某特定稀油油藏所面临的高含水、注水效果差,剩余油难以采出,常规工艺措施无法解决油层深部和平面矛盾等问题,提出了应用"2+3"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来改善其开发效果。通过对该区块油藏地质特征、开发现状、油水性质分析,开展了适合于该区块油品性质和油藏特点的"2+3"驱油技术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筛选确定出的"2+3"驱油体系具有较好的封堵效率和洗油效果,同时其注入性能、与地层的配伍性和稳定性均能满足现场试验要求;物模研究结果证明了"2+3"驱油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开发中后期非均质稀油油藏的原油采收率,也可作为水驱油藏开发后期的接替技术而推广应用。
- 周雅萍刘其成刘宝良赵丽辉庞树斌
- 关键词:封堵效率驱油效率物理模拟
- 阴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碱组成二元A/S复配体系的筛选被引量:9
- 2009年
- 针对辽河油田某特定区块油藏特征和油品性质,所筛选出的具有较高界面活性A/S二元驱油体系,即碱/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和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耐盐能力差,盐析现象严重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吸附损失大和需要的碱浓度高、溶解性能差等缺点,开展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碱复配后的体系与原油间界面活性和长期热稳定性实验研究,并应用正交实验法进行了实验方案设计,通过直接比较和计算分析等手段,确定了最佳配方的组成。油水界面张力和长期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不仅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较好的长期热稳定性,而且解决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盐析现象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损失大和需要的碱浓度高、溶解性能差等问题,同时减少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浓度、扩宽了碱剂的使用范围。此项研究成果对进一步优化、改善化学驱油体系配方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 周雅萍杨汉玲潘华庞树斌
- 关键词:正交实验法复合驱油体系
- 储层流体氧化动力学参数测定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层流体氧化动力学参数测定装置及方法,其中,测定装置包括:样品反应系统、供气控制系统和出气控制系统;样品反应系统用于为样品提供反应空间;供气控制系统用于按预设供气方式向反应空间供给反应气体;出气控制系统用...
- 王伟伟刘其成赵庆辉程海清潘攀张勇张树田杨兴超刘鑫贾大雷胡军庞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