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俊龙

作品数:59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会议论文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2篇动脉瘤
  • 19篇颅内
  • 14篇栓塞
  • 12篇血管
  • 12篇手术
  • 9篇出血
  • 8篇弹簧圈
  • 8篇动脉
  • 8篇神经内镜
  • 8篇颅内动脉
  • 8篇颅内动脉瘤
  • 8篇内镜
  • 7篇介入
  • 6篇蛛网膜
  • 6篇蛛网膜下
  • 6篇蛛网膜下腔
  • 6篇蛛网膜下腔出...
  • 6篇网膜
  • 6篇下腔出血
  • 6篇颅脑

机构

  • 57篇厦门大学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福建卫生职业...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9篇康俊龙
  • 53篇田新华
  • 46篇陈锷
  • 37篇孙瑾
  • 35篇黄延林
  • 31篇张峰林
  • 30篇杨芳裕
  • 27篇李泉清
  • 21篇陈陆馗
  • 19篇刘禹冰
  • 18篇张俊卿
  • 18篇邓志鸿
  • 18篇丰伟
  • 18篇林晓宁
  • 12篇魏峰
  • 10篇黄志纯
  • 4篇庄再旺
  • 2篇刘运生
  • 2篇陈陆馗
  • 2篇林锦超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会神...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华脑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医学信息(中...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16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37例VBDA患者(32枚VBDA病灶)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动脉瘤特征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记录患者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时的临床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术后预后情况。结果37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为54(24~78)岁。接受介入治疗29例,拒绝手术8例。32枚VBDA病灶中25枚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3枚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4枚行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术。所有患者均在早期行介入治疗(<72 h)。术后随访过程中共有4枚出现复发,再次行介入治疗,其余均保持稳定。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随访中预后极好13例,好3例,差1例,死亡0例;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随访中预后极好7例,好2例,差3例,死亡0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入院时Hunt-Hess分级越低者预后越好(H=7.566,P=0.006),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越低者预后越好(H=5.666,P=0.017)。另外,VBDA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为0~Ⅲ级组预后极好的比例明显高于Ⅳ~Ⅴ组,比例分别为90.0%vs 22.2%,P=0.001。结论VBDA的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术后再出血风险,没有明显的手术并发症,并有良好的随访结果,且术前较低的Hunt-Hess分级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另外,早期栓塞不影响临床结果,但降低了再出血的风险。
杜小林陈鄂康俊龙肖庆丰伟田新华
关键词:椎动脉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中枢血管母细胞瘤显微手术治疗(附26例分析)
张峰林田新华黄延林魏峰杨芳裕陈锷李泉清孙瑾康俊龙林晓宁
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20年
随着介入栓塞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试验证明运用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可取得良好的初期结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治疗中心将介入栓塞术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第一选择。然而,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多项研究表明,对于栓塞后复发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运用介入栓塞技术再次治疗安全、有效;此外,开颅夹闭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特别是早期经栓塞治疗后瘤体不稳定或出现占位效应的颅内动脉瘤。本文综述了介入栓塞术后复发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复发的相关因素、再治疗指征,并着重介绍了栓塞术后复发动脉瘤的开颅夹闭治疗的研究进展。
童俊江康俊龙田新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占位效应治疗指征弹簧圈栓塞开颅夹闭
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急性脑积水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的引流处理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并发急性脑积水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后的脑脊液引流的时机;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206年11月011年6月我科35例并发急性脑积水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栓塞动脉瘤结合引流脑脊液办法进行治疗。其中...
陈锷田新华康俊龙孙瑾张峰林李泉清邓志鸿陈陆馗黄延林杨芳裕刘禹冰张俊卿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急性脑积水介入引流
文献传递
颅内动脉瘤锁孔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和手术技巧
<正>总结135例采用不同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和48例常规翼点入路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病例,结合手术中情况(录像和手术记录),分析动脉瘤部位及与颅底结构和载瘤动脉关系等因素,探讨颅内动脉瘤在锁孔手术中...
田新华黄延林陈锷陈陆馗杨芳裕李泉清张峰林邓志鸿孙瑾康俊龙
文献传递
血清Galectin-3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不良事件的关系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和血管事件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转运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03例为实验组,一个月后对照改良Rankin Scale评分量表将实验组分为重症组(≥4)和轻症组(≤3),另外同期选取2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Galectin-3浓度,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风险与血清Galectin-3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血清Galectin-3浓度显著提高(P<0.01),重症组较轻症组血清Galectin-3浓度显著提高(P<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发现血清Galectin-3>6.28 ng/mL不仅具有预测缺血性卒中的可能,还具有预测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和血管事件风险的可能,此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8310-0.8972],此时敏感度为76.82%,特异度为80.79%(P<0.01)。结论血清高Galectin-3水平的升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死亡或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有独立关系,提示Galectin-3水平可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有重要的预后价值。
罗瑞明吴启锋康俊龙陈中杰
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3缺血性卒中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研究
2014年
目的探究颅内多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75个动脉瘤)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夹闭治疗,观察组则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5个动脉瘤中有60个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另有1例大脑中动脉瘤行开颅夹闭,剩余14例宽颈微小未破裂动脉瘤随访观察。2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发现有46个动脉瘤。完全栓塞50个(83.3%)、只行支架覆盖1个(1.7%)、瘤颈残留9个(15.0%)。并发症发生率为16.7%、致残率为10.0%。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是一种可靠且相对安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治疗开颅难以夹闭的、患者基础条件差的、Hunt-Hess分级高的动脉瘤。
康俊龙陈锷田新华丰伟
关键词:颅内多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
神经导航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神经导航是将影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系统。它可确定术前病变的位置、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实时了解病变的范围,可以更精确、最大范围地切除病变组织,有效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达到最佳疗效。兹将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康俊龙张俊卿
关键词:神经导航神经外科
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体会
张峰林田新华黄延林杨芳裕刘禹冰林晓宁陈锷李泉清孙瑾康俊龙魏峰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显微镜还是神经内镜
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不仅要求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还要努力恢复内分泌功能,微创、简便、准确、安全、少痛苦、效果好是当今垂体瘤治疗的趋势。从文献报道看,显微镜与内窥镜下经单鼻孔碟窦垂体腺瘤切除术逐渐成为主要成
田新华孙瑾康俊龙黄延林杨芳裕陈锷陈陆馗李泉清邓志鸿张峰林刘禹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