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肺癌
  • 2篇再灌注
  • 2篇早期肺癌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食管肿瘤
  • 2篇皮肺
  • 2篇切除术
  • 2篇缺血
  • 2篇肿瘤
  • 2篇经皮肺穿
  • 2篇经皮肺穿刺
  • 2篇灌注
  • 2篇肺穿刺
  • 2篇肺段
  • 2篇肺段切除
  • 2篇肺缺血

机构

  • 4篇江苏大学附属...
  • 3篇昆山市第一人...
  • 2篇南通大学第二...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溧阳市中医院

作者

  • 11篇张亚年
  • 4篇吴晓阳
  • 4篇仲宁
  • 3篇李星
  • 3篇张小川
  • 2篇夏春秋
  • 2篇陈文
  • 2篇仲崇俊
  • 1篇杨栋
  • 1篇沈晓军
  • 1篇王建良
  • 1篇李海
  • 1篇刘刚
  • 1篇张璐
  • 1篇曹立
  • 1篇张露

传媒

  • 2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戊乙奎醚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9
2007年
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肺移植早期和心脏转流术后肺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肺水肿和急性呼吸衰竭。我们过建立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抗肺I/R损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仲崇俊张亚年夏春秋
关键词:肺缺血再灌注盐酸戊乙奎醚急性呼吸衰竭肺功能障碍
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总结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采用全腔镜技术对31例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术,胸腔镜下游离胸段食管,清扫胸部区域淋巴结,腹腔镜下游离胃,清扫腹部区域淋巴结,胃制成管状在颈部与食管吻合重建消化道。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3±48)min,术中估计失血量平均(220±59)ml。1例术后腹腔迟发性出血,2例术后乳糜胸,无死亡病例。结论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上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但对术者要求较高。
张亚年仲宁吴晓阳
关键词:食管肿瘤胸腔镜腹腔镜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肺结节或肿块110例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周围病灶中定性诊断的作用,以提高肺部病变取材成功率及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取病灶至胸壁最近距离处为穿刺点模拟进针,计算进针角度及距离。屏气状态下刺入穿刺针,CT扫描确定在病灶内,击发取活检组织,涂片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110例取材成功率100%,良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92例,不能确诊2例,病理确诊率98.2%。并发气胸27例(24.5%),胸腔积液15例(13.6%),肺出血38例(34.5%),穿刺部位疼痛需药物止痛57例(51.8%)。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准确度高,安全有效的获得组织学的好方法。
张亚年
关键词:肺穿刺免疫组织化学法
山莨菪碱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被引量:10
2006年
夏春秋仲崇俊张亚年
关键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消旋山莨菪碱乙酰胆碱受体I/R损伤茄科植物
CT引导下肺周围结节穿刺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周围病灶中定性诊断的作用。方法分析12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取材成功率100%,病理确诊率98.3%,良性病变26例,恶性病变92例,不能确诊2例。并发气胸27例(22.5%),胸腔积液15例(12.5%),肺出血38例(31.7%),穿刺部位疼痛需药物止痛57例(47.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准确度高,安全有效的获得组织学的好方法。
曹立张亚年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CT引导结节下肺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30例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6月—2008年8月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30例。结果:3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远端胃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312(256~450)min。术中出血量:145(60~250)mL,术中均未输血。平均清扫淋巴结21.1(16~35)枚。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44(36~56)h,下床活动时间56(24~96)h。常规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36(24~48)h,进流质时间2.6(2~4)d。术后近期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早期及较早的远端进展期胃癌经腹腔镜辅助行D2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根治效果与开腹手术相近,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等优点。
吴晓阳杨栋李星张亚年沈晓军刘刚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性胃切除
对患者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后不为其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对患者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后不为其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46例患者均进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均不为其留置引流管,然后观察其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这46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无患者死亡。其手术持续的平均时间为(46.27±8.15)min,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36.35±9.24)ml,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03±0.75)d。术后6 h,这46例患者中疼痛评分低于3分的患者有39例,占84.78%;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3分的患者有42例,占91.30%。这46例患者术后均未服用阿片类镇痛药。术后,有2例患者因出现气胸而接受了胸腔穿刺抽气治疗,没有患者接受二次手术。这4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大量积液、血胸及持续性肺漏气等并发症。结论:患者在接受单孔胸腔镜手术后,若具有不留置引流管的指征,则可以不为其留置引流管。这种方法是安全、可行的,不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造成大的影响。
张璐李星张亚年陈文仲宁
关键词:引流管安全性可行性
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探讨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5例用管状胃加幽门成形重建上消化道的食管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2例,胸胃瘘1例,吻合口狭窄4例,胃出血1例,胸胃无力征2例,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结论管状胃加幽门成形术可以使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地解决食管癌术后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小川张亚年吴晓阳
关键词:食管肿瘤管状胃幽门成形术食管癌切除术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特征及手术方法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直径为1 cm以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直径小于l cm非小细胞肺癌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特点和结果结果平均年龄为63.4岁,其中男性31名和女性29名临床分期:Ⅰa期53例(88%),Ⅱa期2例(3%),Ⅲa期5例(8%)31例行肺叶切除,19例行肺段切除,10例行楔形切除,均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分期Ⅰa期51例(85%),Ⅱa期l例(2%),Ⅲa期3例(5%),Ⅲb期3例(5%),Ⅳ期1例(2%)。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应仅根据肿瘤大小来选择是否系统淋巴结清扫,在肿瘤直径超过1 cm前可能就需要手术干预。
张亚年
关键词:淋巴结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楔形切除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评估并比较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5例早期肺癌手术患者,分为肺叶组(n=17)和肺段组(n=18)。肺叶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组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选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作为肺功能的评估指标,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叶组相比,肺段组手术时间更长;所有患者随访1年,肺段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肺叶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术后近期内均安全有效,肺段切除术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张小川仲宁张亚年张露
关键词: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