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电泳
  • 4篇人脸
  • 4篇人脸识别
  • 2篇正交
  • 2篇人脸识别方法
  • 2篇识别方法
  • 2篇手机
  • 2篇小波
  • 2篇小波变换
  • 2篇波变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分离
  • 1篇电路
  • 1篇电路设计
  • 1篇电洗脱
  • 1篇电泳分离
  • 1篇毒剂
  • 1篇多通道
  • 1篇血清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淄博职业学院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航天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张强
  • 6篇刘伟文
  • 5篇樊柳荫
  • 3篇蔡云泽
  • 1篇张薇
  • 1篇许晓鸣
  • 1篇戚春
  • 1篇曹成喜
  • 1篇肖华
  • 1篇马艺馨

传媒

  • 6篇色谱
  • 2篇南方农机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监督式正交迹比判别投影在图像集人脸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分析了人脸识别中提取原始数据特征的已有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应用监督式正交迹比判别投影(SOTRDP)的新型特征提取方法,即SOTRDP方法。不同于现有的非监督判别投影(UDP)方法,SOTRDP方法能够同时利用局部信息和类别信息建立相似性矩阵。在利用改进局部切空间对齐(ILTSA)非线性降维的基础上,利用聚类中心或最靠近它的样本作为输入,拓展SOTRDP用于图像集人脸识别。在PIE和Honda/UCSD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张强蔡云泽
基于判别改进局部切空间排列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被引量:7
2012年
改进型局部切空间排列(ILTSA)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流形学习方法。基于对ILTSA的线性逼近和判别拓展,该文提出一种新的称为判别改进局部切空间排列(DILTSA)的特征提取方法,并给出了理论证明和算法分析。基于最大邻域间隔准则和ILTSA,DILTSA能够同时保持类内与类间局部判别几何结构。此外,提出一种增强型Gabor-like复数小波变换以缓解照明和表情变化对人脸识别的影响。通过融合Gabor-like复数小波变换和原始图像特征,能够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在Yale和PI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张强戚春蔡云泽
关键词:人脸识别流形学习
多通道非接触电导检测装置用于自由流电泳分离在线检测被引量:2
2022年
现有自由流电泳(FFE)装置因不具备在线检测功能,其实用性仍然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该工作发展了一种多通道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MC-C^(4)D)装置并开发了自动测量软件。MC-C^(4)D装置采用了并行分时的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即由多个同样的非接触电导检测模块并行排列,而单个电导检测模块又由多个非接触电导检测池组成,采用模拟开关切换这些检测池,能够分时检测流经相应检测池溶液的电导率。多个电导检测模块的检测池总数等于FFE的组分数,它们分别串行接入到FFE各流路中,这样MC-C^(4)D装置就可在线并行分时在线测量各组分溶液的电导率。为验证所设计MC-C^(4)D装置的检测性能,采用配制的氯化钾标准溶液作为检测对象对MC-C^(4)D装置进行了标定和测试。实验数据表明,MC-C^(4)D装置电导率检测范围为0.015~2.5 mS/cm,检出限(LOD)为0.002 mS/cm,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3)为2.31%,测量相对误差(RE)为3.03%和通道间测量相对偏差为1.60%,这些参数表明该装置检测范围较大,LOD低,重复性好,准确性高,通道间测量相对偏差小。另外,将MC-C^(4)D装置应用于往复式自由流等电聚焦电泳(RFFIEF)在蛋白质聚焦过程中对各组分溶液电导率进行实时在线检测,结果表明,所开发的MC-C^(4)D装置不仅可实现对FFE各组分溶液电导率的实时在线检测,而且还可在RFFIEF实验中辅助掌握分离的实验进度,提高FFE装置的实用性。
梁子其张强姜晓腾刘小平曹成喜肖华刘伟文
关键词:在线检测多通道蛋白质分离
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式毛细管电泳装置检测消毒剂中2种季铵盐被引量:3
2021年
现有的小型毛细管电泳(CE)装置仍采用平板或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其便携性仍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发展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CE装置,实现了真正的便携式定量分析。该装置集成了电容耦合式非接触式电导检测(C4D)和蓝牙通信功能,并提供了手机界面软件。通过手机界面软件,不仅可以控制CE装置的电泳运行,还可以实时接收C4D检测器发出的数据信息,显示电泳图谱和进行数据处理。该装置尺寸为20 cm×20 cm×15 cm,重量为2 kg。为了验证所设计装置的性能,采用季铵盐(QAs)消毒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DDBAB)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作为分析对象。实验数据表明,DDBAB和DTAB线性范围分别为20~1000和30~1000μmol/L,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5和0.9989,检出限(LOD)分别为10和13μmol/L,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n=3)分别为1.9%和2.7%。另外实验对DDBAB和DTAB混合离子液进行了测试,在8 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最后,对现场使用的新洁尔灭消毒液中QAs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DDBAB和DTAB的回收率分别为100.5%~101.5%和96.2%~99.3%。研究结果表明,所开发CE装置具有线性好、LOD低、重复好、准确性高,尤其便携好等优点,可用于消毒液中QAs现场定量检测。
王源豫张瑞华张强曹成喜樊柳荫刘伟文
关键词:毛细管电泳季铵盐消毒剂
凝胶中荧光颗粒原位电泳洗脱过量异硫氰酸荧光素用于图像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去除荧光标记后残余荧光染料可以提高荧光颗粒检测的灵敏度、准确度和效率。该文发展了一种原位电泳洗脱(electrophoretic elution,EE)模型,用于在荧光标记后快速去除多余的荧光探针,实现荧光颗粒的灵敏检测。将牛血清蛋白(BSA)和磁珠(MBs)作为模式蛋白和微颗粒,混合孵育获得MBs-BSA,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对MBs-BSA标记,得到MBs-BSA_(FITC)复合物。将含有多余FITC的MBs-BSA_(FITC)溶液与低凝聚温度琼脂糖凝胶溶液按1∶5的体积比混合,并将混合物凝胶和纯琼脂糖凝胶分段填充到电泳通道中。电泳过程中,利用颗粒尺寸与凝胶孔径的差异来保留MBs-BSA_(FITC),同时将游离的FITC洗脱。经过30 min的电泳洗脱,通道内多余的FITC清除率达到97.6%,同时目标颗粒荧光信号保留了27.8%。成像系统曝光时间为1.35 s时,电泳洗脱将颗粒与背景的荧光信号比(P/B ratio,PBr)从1.08增加到12.2。CCD相机的曝光时间增加到2.35 s,可以将PBr提高到15.5,可进一步实现对微弱荧光亮点的高灵敏检测。该模型有以下优点:(1)能对颗粒表面非特异性吸附的FITC实现有效洗脱,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2)能够将97%以上的游离FITC清除;(3)30 min内能够使凝胶内的背景荧光大幅降低,提高了PBr和检测灵敏度。因此,该方法具有在凝胶中进行基于磁珠/荧光颗粒点的免疫检测、在免疫电泳或凝胶电泳中对蛋白质/核酸条带进行荧光染色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陈国宏郭泽华曹毅仁樊柳荫刘伟文马艺馨曹成喜曹成喜
关键词:电泳电洗脱图像检测
一种新颖的LED应急灯设计方案
2019年
基于对传统应急灯节能指标、环保和可靠性等方面性能的分析,提出一种新型LED应急灯设计方案,主体任务是自主设计应急灯的控制电路部分,并结合磷酸铁锂蓄电池充电电路和LED驱动电路,最终整合为完整的LED应急灯电路。对组装好的应急照明灯进行了相应的调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应急照明控制电路达到了预期效果。
张强
关键词:LED应急照明灯电路设计控制电路
基于智能手机图像的移动反应界面电泳距离检测和分析
2023年
现有的电泳滴定(electrophoresis titration,ET)技术仍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其定量检测的即时性和便携性仍存在明显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ET系统,实现了ET的即时性定量分析。该系统集成了三通道电泳滴定芯片与蓝牙通信功能,并设计了手机软件。通过该软件,不仅可以控制ET装置的电泳运行,还可以调用手机摄像头获取有色电泳界面,即时识别反应界面并显示定量检测结果。ET装置尺寸为10 cm×15 cm×2.5 cm,重300 g,可轻松手持,适用于现场检测。本文以人源血清总蛋白和尿酸(UA)为研究目标,分别使用基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蛋白电泳酸碱滴定与基于琼脂糖凝胶的尿酸酶催化电泳滴定进行检测分析。用人血清白蛋白(HSA)标准品与尿酸标准品验证装置的性能,结果表明:HSA和UA的拟合优度(决定系数)分别为0.9959和0.9935,线性(或对数线性)范围分别为0.5~35.0 g/L和100~400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05 g/L和50μmol/L,相对标准偏差最大值分别为2.87%和3.21%,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选取了5位志愿者的血清样本,针对人源实际血样中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尿酸含量进行检测,并与医院临床检测所使用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检测相对误差分别≤6.03%和6.21%,证明本文提出的检测系统是一种具有综合性检测潜力的通用平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与现场检测潜力。
宋欣樵郭泽华刘伟文查根晗樊柳荫曹成喜张强
关键词:血清标志物
融合复小波与零空间判别投射的人脸识别方法被引量:1
2009年
提出一种新颖的零空间判别投射(NDPE)的子空间人脸识别方法。基于局部保持映射(LPP)和非参数判别分析方法,NDPF能够同时编码人脸数据流形的几何和判别结构,并且通过在零空间中求解特征值来克服小样本尺寸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提出融合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与NDPE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人脸识别方法在ORL、Yale和AR人脸数据库上均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率。
张强蔡云泽许晓鸣
关键词:人脸识别
两维正交迹比判别投影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2017年
提出同时利用局部信息和类别信息建立相似性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称为两维正交迹比判别投影(2DOTRDP)的特征提取方法。2DOTRDP直接以人脸图像矩阵作为算法输入,通过简单的迭代方法得到行和列双向正交特征变换矩阵,能够避免矩阵奇异问题,并且充分保持图像像素的空间局部性。在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张强
关键词:人脸识别特征提取
基于电泳滴定和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测定人源血清总蛋白
2023年
血清总蛋白含量检测与人体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密切相关,本文基于电泳滴定(ET)技术结合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C4D)技术实时捕获ET过程中通道内物质的电导率变化,在不依赖指示剂和光学检测设备的情况下,定量检测人源血清总蛋白含量,ET-C4D检测总耗时约300 s。本文以人源血清白蛋白(HSA)标准品作为模式蛋白,与聚丙烯酰胺凝胶(PAG)母液、核黄素等混合后,在紫外灯光下照射10 min聚合形成凝胶,进行ET实验,耦合在ET管道外壁的非接触式电导检测电极捕捉通道内物质在电泳过程中的电导率信号,经检测模块和数据采集卡处理后送入计算机,由开发的分析测试软件根据电导率信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为0.25~3.00 g/L,线性拟合度(R2)在0.98以上,检出限(LOD)为0.01 g/L,相对标准偏差为1.90%,0.50 g/L的HSA标准品的测试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低于7.20%,表明该检测系统具备较好的检测稳定性和灵敏度。最后,针对人源实际血样中的血清总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建立了相应的总蛋白标准曲线,然后选取4位志愿者的血清样本进行ET-C4D检测,并将ET-C4D检测结果与双缩脲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在4.43%以内,进一步证明了该检测系统的准确性与可用性,以及该检测系统在临床即时检测(POCT)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和生化分析价值。
张瑞华郭泽华张强查根晗曹成喜樊柳荫刘伟文
关键词:血清总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