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振兴

作品数:17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苗疆
  • 4篇土司
  • 3篇苗疆边墙
  • 3篇明清
  • 3篇明清时期
  • 2篇文化
  • 2篇明代
  • 2篇边墙
  • 1篇动因
  • 1篇学者
  • 1篇雍正
  • 1篇雍正朝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种
  • 1篇玉米种植
  • 1篇灾变
  • 1篇入侵
  • 1篇入侵物种
  • 1篇生平
  • 1篇生平事迹

机构

  • 12篇吉首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16篇张振兴
  • 3篇李汉林
  • 1篇马国君
  • 1篇刘翀
  • 1篇张颖洁

传媒

  • 4篇吉首大学学报...
  • 3篇原生态民族文...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质量与市场
  • 1篇文教资料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中共郑州市委...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第二届中国民...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来物种入侵灾变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清水江三板溪库区“水白菜”泛滥为例被引量:10
2014年
"水白菜"系我国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的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该物种从巴西引入我国后,在南方淡水河流或库区水域快速繁殖,压制和排挤本地物种生长,形成单极优势群落,对当地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构成严重威胁。贵州黔东南的清水江系长江支流沅江干流上游,沿江水库较多,其中锦屏三板溪水库自建成后,水白菜就开始在此泛滥成灾。灾变范围涉及到锦屏文斗寨以上至剑河境内100多公里的库区水域,不仅阻挡水上交通、污染水面,而且还损害了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如何化解这一灾变,已成为当前生态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
马国君张振兴张颖洁
关键词:外来入侵物种生态治理
明清苗疆边墙多重功能研究
所谓苗疆边墙就是现在称之为“南方长城”的古城墙遗址。这段古城墙西起正大营东至喜鹊营,横贯湘西苗疆,绵延三百余里。它是一道明清时期由政府出资,多次修建又多次倾塌,起到阻隔作用的重大工程设施。以往人们将这一工程的功能,归结为...
张振兴
关键词:明清时期苗疆边墙经济功能军事功能
文献传递
浅析湘西苗疆文化的历史生成——以明清时期苗疆边墙兴废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明清两代在湘西苗疆修筑起来的边墙是苗疆文化生成的两个不同阶段。明代边墙的修筑是湘西苗疆汉族儒家文化与苗人土著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的时期,由明入清之后,边墙的修筑是湘西苗疆特质的历史文化现象正式开始形成的时期。明清两代边墙的修筑,也是湘西苗疆多元一体文化形成的过程。
张振兴
关键词:文化边墙
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的困境与出路探索——基于凤凰县新崇礼村的调查与反思
2021年
凤凰县新崇礼村地处腊尔山台地,属武陵山深处特色苗族村寨,当地民族成分复杂,主要由汉族、苗族交错而居。其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导致大量村民前往浙江、广州等东南沿海地区打工,村寨空心化程度严重,留守老人与儿童是村寨主要人口。在当下党和国家大力提倡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论文试图基于对新崇礼村的实地调查,探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南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现状与困境,反思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村寨发展路径与模式,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发挥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总结。
张振兴
论清代在西南山区推广玉米种植的生态后果被引量:10
2010年
清代在西南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玉米,是为了解决西南"改土归流"后军队给养、税赋征收以及大量汉族移民进入后的粮食自给等诸多问题,虽然玉米在西南山区大规模推广的初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玉米的生物属性与西南山区特殊的生态背景的不相统合最终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要治理这一生态灾变我们借鉴了生态人类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认为必须发掘和利用当地民族传统的本土生态知识,这样生态建设才可能收到应有的成效,以便为当代我国的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张振兴
关键词:清代中期玉米种植水土流失
明代初期土司子弟入监求学探析
2020年
明初太祖朱元璋诏令土司子弟入南京国子监求学,其目的是为了完善土司制度,巩固边疆稳定,土司基于巩固自身地位、维护自身利益的现实考虑,亦乐于选送子弟入监学习。明初土司子弟入监求学往往通过恩荫与选贡两种途径,入监求学的土司子弟,较民生而言,享有更加优渥的学习条件与政策。通过施行土司子弟入监求学,提高了土司的汉文化素养与行政能力,对土司地区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加强明廷对土司地区的有效管控与治理。
张振兴
关键词:明初教育
清雍正朝乌蒙、镇雄土司“改流”动因考——兼论清朝“改土归流”之实质被引量:1
2015年
雍正朝对乌蒙、镇雄土司的"改流"是在特殊地域与特殊局势下的一次特殊战略决策。其背后的动因是为了清除漠西蒙古对乌蒙、镇雄土司的裹挟,防范西南土司倒戈,威胁清廷统治。与之同时进行的西南其他区域的"改土归流",是雍正皇帝战略决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清廷加强对西南地区直接管理的表现。所以清朝"改土归流"的实质,不是要对西南土司进行大规模裁撤,更非废除土司制度,而是一场军事战略决策与特殊事件引发的对西南地方行政设置的变动。
张振兴
关键词:土司
以问题与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尝试——“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程教学改革被引量:1
2019年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程是我国大学历史学本科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主要内容为史籍介绍与文献讲读等。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具有较高的难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经过数年教学与摸索,提出“以问题与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标点断句”“带着问题阅读”与“总结提炼史料观点”三步走的教学设计,培养与提高学生阅读文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振兴
关键词:教学改革
北宋沅水流域溪峒治理与湘西边地的国家化进程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北宋时期,沅水流域沿边溪峒已成为中原至西南之“过境通道”。正缘于该地地缘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中央王朝加强了对沿边溪峒的治理。北宋前期对沿边溪峒主要采取抚绥与羁縻的策略,通过任命溪峒酋长为官、不征纳溪峒赋税等方式实施治理,这一治策对沿边溪峒社会稳定与民族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北宋中期以后,宋廷对溪峒之地的治策由原先相对保守的抚绥羁縻向积极主动的经略开发转变,通过平定彭仕羲之“乱”与章惇开溪峒,沿边溪峒被直接纳入国家体系,边地的国家化进程步步深入。宋初至中期从抚绥、羁縻到平乱、开拓,在体现沅水流域溪峒之地治策转变的同时,也反映了湘西边地的国家化进程情势。
张振兴莫宇翔
关键词:北宋
从哨堡到边墙:明代对湘西苗疆治策的演递——兼论明代治苗与土司制度的关系被引量:8
2014年
苗疆边墙是明代在湘西苗疆修筑的一项拟军事工程,它在发挥军事震慑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诸多的社会功能。明代边墙是在萧授兴建"二十四堡",张岳改建"十三哨所"的基础上,由蔡复一组织修建完成。治理苗疆的政策从表面上看变动十分明显,但若就其实质而言却一脉相承,核心内容都是要对苗民实施招抚和教化,征讨和防御等军事手段仅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之所以能做到这一步,关键得力于明代完善的土司和土官制度。因而,不管是"二十四堡"、"十三哨所"还是"边墙",都是以土司和土官为依托,军事设防仅仅局限于土司领地的缺口,也就是"滇黔驿路"主干线起点地带的软肋。明代"治苗"决策的调整,其根本动因不是苗民"叛服"无常,而是依据苗疆区域特点与民族文化差异实施地"因俗设置"。
张振兴
关键词:土司制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