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杰
- 作品数:13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分流法建立小鼠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 徐卓明张明杰冯致余朱丽敏龚霄雷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细胞因子变化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CPB)后细胞因子变化,探究体外循环术后的炎症反应状态。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行先天性心脏病CPB手术并完成了术前及术后24 h内细胞因子检测的124例患儿。共检测12种细胞因子、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将患儿根据CPB时间分为CPB≥120 min组和CPB<120 min组;根据炎症因子升高种类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组和对照组。分析炎症指标、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在CPB手术前后的变化和与CPB时间的相关性。结果124例患儿中,男65例,女59例,体重(10.69±8.18)kg,年龄中位数317(141,975)d。CPB≥120 min组22例,CPB<120 min组102例。CPB术后,WBC(13.47×10^(9)/L比8.6×10^(9)/L)、NLR(4.93比0.55)、CRP(81.35 mg/L比0.8 mg/L)比术前明显增高(P<0.001),IL-6(135.69 pg/mL比6.86 pg/mL)、IL-8(33.33 pg/mL比14.95 pg/mL)、IL-10(6.05 pg/mL比2.44 pg/mL)比术前明显增高(P<0.001)。与CPB<120 min组相比,CPB≥120 min组CRP明显降低(57.75 mg/L比84.70 mg/L),IL-6(211.88 pg/mL比119.47 pg/mL)、IL-8(71.67 pg/mL比25.39 pg/mL)、IL-10(7.69 pg/mL比4.92 pg/mL)明显增高(P<0.001)。CRP和CPB时间呈负相关(r=-0.204,P=0.025),IL-6(r=0.254,P=0.005)、IL-8(r=0.358,P=0.001)、IL-10(r=0.198,P=0.03)和CPB时间呈正相关。12例(9.7%)患儿出现了明显的SIRS,4例(3.2%)患儿早期出现CARS,CARS患儿病死率比SIRS患儿和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1)。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PB术后IL-6、IL-8、IL-10明显增高。随着CPB时间延长,IL-6和IL-8明显升高,其中IL-8与CPB时间的相关性最强。术后早期出现抗炎反应的患儿虽然比例少,但是病死率高,临床需要对抗炎反应进行监测和治疗。
- 孔英张明杰陈曦王丽平徐卓明潘蕴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细胞因子
- 腹腔分流法建立小鼠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模型
- 2012年
- 目的通过腹腔分流法建立小鼠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为研究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分子机制提供实用的动物模型。方法将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小分流组(n=24,其中4周组、6周组、8周组各8只)、大分流组(n=24,其中4周组、6周组、8周组各8只)、假手术组(n=8)和对照组(n=8)。小分流组采用传统针扎法,大分流组采用直接剪开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隔制作腹腔动静脉分流。分流组术后4周、6周、8周测小鼠肺动脉压力及右心室肥厚指数,对肺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大分流组的分流通畅率比小分流组的通畅率高(P<0.01);大分流组小鼠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室肥厚指数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切片见分流组小鼠肺动脉内膜层及肌层增厚,管腔狭窄,大分流组的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分流法可建立小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直接剪开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隔的方法提高了分流口的通畅率,为临床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分流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方法。
- 张明杰冯致余朱丽敏龚霄雷徐卓明
- 关键词:小鼠腹腔分流
- 区域组织氧饱和度和乳酸联合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转归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近红外光谱测定之区域组织血氧饱和度(rSO2)和血清乳酸联合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转归的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9月,纳入73例先天性心脏手术后患儿,男43例、女30例,年龄(91±18)d,根据转归分为早期转归不良组和转归良好组。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预测不良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界值。结果早期转归不良率为47%。腹部rSO2谷值水平、乳酸峰值水平是预测不良转归的2个独立因素。腹部rSO2谷值单独预测不良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乳酸峰值单独预测不良转归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联合腹部rSO2谷值和乳酸峰值后,转归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增加至0.944(P<0.05)。结论术后24 h内腹部rSO2谷值、乳酸峰值在预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早期转归方面具有价值,联合二者能提升转归不良的准确性。
- 黄继红徐卓明张明杰蔡及明
- 关键词:乳酸
-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早期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
- :近年来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术后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逐渐下降,大多数研究均着重于发现TCPC术后远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对TCPC术后早...
- 黄蕊徐卓明张明杰朱丽敏龚霄雷
- 关键词:儿童患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术后并发症
- 法洛四联症术后右室限制性生理临床转归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研究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术后右室限制性生理临床转归,探讨TOF术后右室限制性生理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指标和转归情况.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TOF根治术的80例患儿随机入选本次研究,通过床边心脏彩超明确30例患儿发生了右室限制性生理.统计患儿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最后一次超声随访的结果,比较患儿的右室流出道梗阻情况、肺主动脉梗阻情况、肺动脉分支狭窄情况和肺动脉反流情况.结果 右室限制性生理组患儿比非右室限制性生理组的年龄更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更长(P均〈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术前年龄小(OR=0.48,P=0.01)、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OR=1.7,P=0.04)是患儿发生右室限制性生理的危险因素.术后1周内,右室限制性生理组静脉血氧饱和度的上升和氧摄取分数的下降程度均小于非右室限制性生理组(P均〈0.05).右室限制性生理组乳酸水平高于非右室限制性生理组(P=0.03).C-反应蛋白在术后2d内先上升,3~7d内下降,且右室限制性生理组下降的速度要慢于非右室限制性生理组(P=0.08).右室限制性生理组氨基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pro-BNP,NT-proBNP)术后1周内显著升高, NT-proBNP≥4750pg/ml 提示患儿发生了右室限制性生理.中期随访结果表明两组患儿右室流出道梗阻、肺主动脉梗阻、肺动脉分支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肺动脉反流程度也无明显差别(P均〉0.05).结论 TOF术后发生右室限制性生理与手术年龄和体外循环时间相关,NT-proBNP可作为评估TOF术后患儿发生右室限制性生理的指标.术后早期右室限制性生理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儿转归,然而随访数据表明右室限制性生理对患儿中期转归无明显影响.
- 张明杰徐卓明黄蕊孙崇蕊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氨基末端脑钠肽中期随访
- 法洛四联症术后早期右室限制性生理临床转归的研究
- 张明杰徐卓明李稼朱丽敏龚霄雷孙思娟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为预防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肌水肿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预见性地为患儿实施延迟关胸,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患儿术后需要心肺复苏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描述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的比例,并分析可能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9月至2018年12月近5年间所有涉及体外循环的手术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队列根据是否采用延迟关胸分为延迟关胸组(n=418)和对照组(常规关胸,n=1218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与延迟关胸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2606例符合要求的病例,其中延迟关胸组418例(3.32%)。延迟关胸组中最常见的心脏病诊断为大动脉转位(26.8%,112/418),而对照组中室间隔缺损最为常见(45.9%,5599/12188)。延迟关胸组患儿全因病死率为3.3%(14/418),对照组为0.4%(46/1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需要采用延迟关胸可能与年龄(OR 0.164,95%CI 0.079~0.338,P<0.001)、性别(OR 0.742,95%CI 0.648~1.098,P<0.05)、平均体重(OR 1.192,95%CI 1.078~1.318,P<0.001)、术前正性肌力药物支持(OR 0.370,95%CI 0.252~0.699,P<0.001)、复杂手术(OR 0.241,95%CI 0.159~0.367,P<0.001),以及体外循环转流时间(OR 6.412,95%CI 4.339~9.475,P<0.001)相关。结论延迟关胸是婴儿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重要处理方法,手术时年龄、性别、平均体重、术前正性肌力药物支持、复杂手术以及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可能与需要采用延迟关胸相关。
- 宋奕霄陈曦张明杰王丽平庞亚昌徐卓明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延迟关胸急性心力衰竭儿童
-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儿童肺动脉高压被引量:1
- 2022年
- 儿童肺动脉高压(PH)定义为出生3个月后在海平面水平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5 mmHg。《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简称“指南”)对儿童PH的诊断评估及治疗进行总结,强调了儿童PH与成人的区别,文章旨在结合临床实践对指南中儿童PH部分进行解读。
- 张明杰徐卓明
- 关键词:右心导管检查
-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急性肝功能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后急性肝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更合理的术后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指导合理预防及治疗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施行的114例TCPC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5例、女49例,年龄2.5~13.2岁(中位数3.8岁),体重12.0~33.0 kg(中位数14.8 kg)。将患儿进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根据腹水、血总胆红素、血浆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四项检测结果进行评分。其中Child A级34例,Child B级53例,Child C级27例。比较Child A、B、C级三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血流动力学、手术方式、辅助检查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CPC术后急性肝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肝功能良好组(Child A级,n=34)和肝功能损伤组(Child B级和C级,n=80)的围术期参数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导致术后急性肝功能损伤可能的危险因素有体外循环时间长(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长(P=0.005)、机械通气时间长(P=0.000)、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力高(P=0.000)、N末端B型利钠肽原升高(P=0.001)、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降低(P=0.000)、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P=0.001)、正性肌力药物评分高(P=0.000)、心律失常(P=0.000)、腹膜透析(P=0.000)以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膜透析(OR=17.018,95%CI 5.117~56.60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OR=0.922,95%CI 0.871~0.976)是TCPC术后急性肝功能损伤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CPC术后需要腹膜透析以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与术后急性肝功能损伤有明显相关性,而这两个因素体现了TCPC术后心力衰竭以及外周血管灌注不足。术后合理监测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密切观察心功能及外周血管灌注情况,积极治疗,是预防和改善术后急性肝功能损伤的最佳方案。
- 黄蕊徐卓明张明杰朱丽敏龚霄雷
- 关键词: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