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笛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用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5年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乙型肝炎晚期的表现,一般指乙型肝炎发展到后期,出现肝脏功能失代偿的表现,常合并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并发症,预后不佳。目前研究表明抗病毒治疗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患者非常重要,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选用最强效且低基因耐药发生率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是前两位在我国使用的乙型肝炎抗病毒药物,目前在我国使用仍很广泛,但是它们耐药、肾脏毒性等问题一直让人头痛,二者联合或优化使用就是为了解决耐药等问题。本文就目前LAM及ADV用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笛杨丽
- 关键词: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心理压力、心理资本现状及与职业期望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学员的心理压力、心理资本及职业期望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住培的516例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epression-Anxiety-Stress Scal e,DASS)、心理资本量表、职业期望量表调查住培学员的心理压力、心理资本与职业期望现状,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学员心理压力、心理资本与职业期望的相关性。结果住培学员DASS量表各维度得分分别为(7.68±1.93)分、(9.11±2.86)分、(13.09±3.64)分,心理资本量表各维度得分分别为(23.69±3.88)分、(25.63±4.18)分、(21.05±3.94)分、(16.67±3.12)分,职业期望量表各维度得分分别为(28.34±4.82)分、(28.02±4.23)分、(18.12±3.53)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抑郁、焦虑、压力与地位声望、自我发展、稳定性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25、-0.565、-0.536,-0.633、-0.259、-0.234,-0.486、-0.357、-0.199;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与地位声望、自我发展、稳定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44、0.487、0.238,0.447、0.391、0.187,0.476、0.351、0.228,0.330、0.569、0.226,P<0.05);心理资本在住培学员心理压力与职业期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7.18%。结论住培学员存在较高心理压力,处于中等心理资本水平,职业期望与心理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故通过改善学员的心理资本和心理压力有助于提高其职业期望。
- 雷蕾李良平张颖慧张笛雷姗黄鑫宇彭羽
- 关键词:住院医师心理压力心理资本中介效应
-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优化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观察比较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或优化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在我院就诊并采用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或优化治疗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 w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治疗48 w时,初始联合治疗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84.0%和89.3%,显著高于优化组患者的46.0%和50.7%(P〈0.05);初始联合治疗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新增A级和C级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2.7%和12.0%,显著高于优化组的10.7%和5.3%(P〈0.05);初始联合治疗组腹水减少率为76.0%,显著优于优化组的56.0%(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肾功能、血浆肌酸激酶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对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效果优于优化治疗。
- 张笛赵光斌李良平张宇妮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 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最佳时机探讨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10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初始联合组、12周联合组及24周联合组,每组35例。三组均给予保肝、利尿等常规治疗,初始联合组同时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和阿德福韦酯10 mg/d;12周联合组、24周联合组先予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剂量同上),用药12、24周时检测血清HBV DNA,HBV DNA>1×103copies/m L者加用阿德福韦酯(剂量同上);均连续治疗1年。三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治疗后)检测血清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计算ALT复常率及HBV DNA转阴率,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激酶(CK)。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血清ALT均降低(P均<0.05),血清ALB水平均升高(P均<0.05);初始联合组、12周联合组血清TBIL水平均降低(P均<0.05);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初始联合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12周联合组和24周联合组,且12周联合组高于24周联合组(P均<0.05)。治疗后初始联合组和12周联合组Child-Pugh A级患者数均多于、C级患者数均少于24周联合组(P均<0.05)。三组治疗前后血清CK、BUN、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初始治疗即应采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应用。
- 张笛杨丽李良平赵光斌
- 关键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 成都市三级医院消化专科医师关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专业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通过对成都市三级综合医院消化专科医师进行调查,了解成都市消化专科医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及对我国《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知晓情况。方法以我国《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基础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自愿、不记名、独立的完成方式,分别对成都地区20家三级综合医院共224名消化专科医师进行关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知晓情况的调查,问卷完成后由专门的调查员统一收回。结果 208名(92.9%)医师获得最新治疗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不断更新的指南;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方面,关于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和乙型肝炎抗病毒疗程等知识知晓情况较好,认为需要抗病毒治疗者220人(98.2%),有203人(90.63%)能回答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疗程不确定,可能需长期或终身服用药物等,而关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指征、药物治疗过程及随访等知晓情况稍差:能完整正确回答HBe Ag阳性代偿期患者抗病毒治疗指证者只有40人(17.9%),知晓HBe Ag阴性代偿期患者抗病毒治疗指证者只有35人(15.6%),知晓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指证者只有87人(38.8%);能正确回答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患者随访要求的医师只有28人(12.5%);对于成都地区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相关问题调查显示,对于核苷(酸)类药物的知晓最多的是阿德福韦酯193人(86.2%),有161人(71.9%)认为经济原因仍是决定抗病毒药物选择的主要原因。结论成都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消化专科医师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及目的知晓情况较好,但是对于抗病毒治疗的指征、药物选择、随访等具体情况,知晓情况较差。
- 张笛李良平
-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肝炎核苷类药物
- 慢性肝病患者空腹血糖异常的门诊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肝病门诊首次就诊患者空腹血糖情况,了解慢性肝病患者血糖异常的发生率等,提出慢性肝病患者在门诊就诊时血糖监测的重要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消化科门诊2010年8月~2010年11月期间的70例慢性肝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7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血糖异常18例,发病率为25.71%。其中男性11例,较女性多。隐性血糖异常者占血糖异常患者总数的66.67%。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结论慢性肝病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较普通人有所升高。血糖异常(包括胰岛素抵抗),在一些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其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在患者首次就诊时,不能忽视对于血糖的监测。
- 张笛赵光斌李良平张宇妮何晓娟
- 关键词:慢性肝病血糖异常空腹血糖门诊患者
- 一种肝硬化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模型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肝硬化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模型及其应用。本发明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对有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肝硬化组和无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肝硬化组之间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分析,基于该分析结果构建了肝硬化...
- 张笛易诗语黄鑫宇杨岚
- 慢性肝病患者门诊随访情况调查被引量:3
- 2012年
-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246例门诊慢性肝病患者,调查患者中以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为主(74.0%,182例),其他肝病患者较少.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失访率较低(40.1%,73/182).低于其他肝病失访率(Х^2=12.382,P〈0.05).失访者中,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与其他肝病患者相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10.137,P〉0.05),不同年龄(Х^2=31.783.P〈0.05).学历(Х^2=32.803,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失访原因中对病情的不重视(44例,38.3%)及医生沟通欠佳(21例,18.3%)为主要原因。加强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对疾病认识非常重要。
- 张笛赵光斌李良平袁素平张宇妮何晓娟
- 关键词:肝病随防
- 肝脏超声造影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效果的预测
- 张笛李贞茂罗俊宋阳汪健
-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亚群增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亚群(Tregs)增殖的影响。方法 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骨髓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后的贴壁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间充质细胞免疫表型;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自体血清作为培养基,实施BMSCs和患者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分为A组(BMSCs+淋巴细胞+PHA接触培养)、B组(BMSCs+淋巴细胞+PHA非接触培养)、C组(淋巴细胞+PHA培养)、D组(淋巴细胞),均72 h后观察BMSCs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及Tregs细胞表达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培养3代后的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高表达T细胞亚群(Tregs)中的CD44(95.26%)、CD29(92.18%),低表达CD34(1.27%)、CD25(1.33%)。C组淋巴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A、B、D组(P<0.05),A、B两组显著高于D组(P<0.05),但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Tregs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D组(P<0.05),A、B两组显著高于C组(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BMSCs对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调上调T细胞亚群表达,BMSCs可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 张笛晋琼玉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