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樑
- 作品数:19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城市科学研究会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布局结构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按照今后上海市与周边地区之间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理念,从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构成、多种要素走廊的贯通,以及"指掌形"空间形态的突显,提出上海与上海大都市圈相融合的城市空间系列构成及上海进一步发展的布局形态设想。
- 张绍樑
- 关键词:协调发展
- 高层、高架、高密度的环境改善
- 2004年
- 近些年来,上海中心市区通过大规模开发建设,形成了近于“田”字形的高架道路系统,3000多幢密度较高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高层、高架、高密度”似乎成为上海空间环境的明显特征。“三高”改变了城市结构,强化了空间形象和快节奏行为,但也有负面影响。本文从宏观层面出发,提出对改善“三高”空间环境的一些思考,或许对其他类似的“密集型”特大城市,也有引起共同探索的意义。
- 张绍樑
- 关键词:空间环境建筑密度高层建筑
- 聚焦长三角 畅话新发展
- 2007年
- 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规划工作,是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上海加快落实"四个率先"、实现"四个中心"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本次规划沙龙邀请了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规划、建筑、区域发展、文化保护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聚焦长三角"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1.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按照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协作,推动长三角地区科学、和谐发展。2.围绕如何充分发挥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带动功能,结合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编制,深入探讨城市规划推动长三角联动发展的目标原则、实施策略、工作重点、政策保障等,加快长三角规划工作。3.学习借鉴国外城市密集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及长三角城市规划工作经验,在产业集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地域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规划衔接。
- 崔功豪王士兰周振华诸大建张绍樑周伟林陶康华王德
- 关键词: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科学发展观生态环境保护
- 对上海与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几点意见
- 2007年
- 上海通过建设“四个中心”成为世界级城市,应是努力的方向。而上海迈向世界级城市和长三角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六大都市群”之一,应是同一过程。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整体出发,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包括:
- 张绍樑
- 关键词:世界级城市大都市
- 完善上海规划编制体系,提高规划科技创新能力——“上海城市规划科技创新”规划沙龙被引量:1
- 2006年
- 城市规划是一项宏观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规划事业的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也对科技的创新、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沙龙主要是围绕“上海城市规划创新”主题,从两方面展开讨论:一是借鉴国内外大都市规划编制的成功经验,从上海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上海规划编制体系等方面展开讨论;二是结合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从如何进一步完善新农村规划编制、提高规划管理水平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 汤志平张绍樑简逢敏耿毓修陈秉钊王祥荣李京生郑广宏郑育岗姚存卓
- 关键词:规划编制体系科技创新能力
-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格局新探
- 2006年
- 张绍樑
- 关键词:大都市圈
- 对密集型城市中“高层、高架、高密度”空间环境改善的一些思考——以上海中心市区为例
- 为从源头上减少高层住宅数量和降低容量,提出完善旧区改造政策导向和规划引导的相关建议;为提升高层建筑分布的秩序感,提出重点在于完善高层建筑在主要地段的配置,及与地下通道等建设的整合。为对已建、新建高架道路系统均要营造良好空...
- 张绍樑
- 关键词:空间环境
- 文献传递
- 上海与周边地区空间环境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被引量:1
- 2005年
- 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对于上海与周边区域空间环境协调发展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如下建议.
- 张绍樑
- 关键词:空间环境城市规划生态环境农村区域规划
- 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上)被引量:8
- 2006年
- 为了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和《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联合举办以“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为主题的笔谈会,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和谐社会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工作如何更好地体现和谐社会思想、如何进行理念和方法创新等热点问题。本刊将分两期刊登此次笔谈,以飨读者。
- 郑时龄张绍樑耿毓修沈清基汤建中
-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优化配置地理环境社会各阶层
- 黄浦江、苏州河景观走廊整体创意被引量:1
- 2004年
- 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两岸是城市的缩影。特别是滨水发展的外滩一直是城市的重要象征。浦东的开放、开发为营造黄浦江两岸城市景观带来了历史性机遇。陆家嘴滨江大道及绿带的建设,使黄浦江东侧亲水面貌大为改观。苏州河配合水体整治,环境面貌亦初见成效。
- 张绍樑
-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化公众参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