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科
- 作品数:14 被引量:78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持久收入理论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本文运用基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两种分解方法的省际面板模型检验了持久收入理论的三个假设。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安徽、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和海南等省份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为零,而其他省份的农村居民消费与暂时收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为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是过度敏感的,导致持久收入理论失灵。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对消费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 张邦科邓胜梁
-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持久收入假说
- 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函数的假说检验被引量:2
- 2013年
- 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表明,持久收入假说与生命周期假说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随机游走假说与绝对收入假说不适用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但预防性储蓄假说与流动性约束假说是适用的。
- 张邦科邓胜梁
- 关键词:消费函数假说检验
- 持久收入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2
- 2011年
- 运用基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两种分解方法的省际面板模型检验持久收入假说的三个假设。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为零;就诸省份而言,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进一步探讨了持久收入假说不能完全解释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原因。"λ假说"检验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过度敏感,其呈现理性化趋势。
- 张邦科邓胜梁陶建平
-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
- 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势力有损经济效率吗?被引量:1
- 2011年
- 笔者动态考察了经济运行过程,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供给农产品等方面的市场势力引起的福利损失只是一个局部现象。考虑到转移给农民的财富大部分转化为人力资本,而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高于物质资本,因而增加的投资回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弥补市场势力造成的福利损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势力不会损害经济效率,甚至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 张邦科
-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势力人力资本经济效率
- 湖北农村居民消费的内外部习惯形成——基于消费结构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采用消费结构数据和广义矩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内外部习惯形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居民在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住房支出上有负的内部习惯形成,在文教娱乐支出上有正的内部习惯形成,其他方面的则不显著;城镇居民在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支出上的示范效应为正,而在住房和衣着支出上为负,其他方面不显著。农村居民消费开始呈现理性特征,但还不成熟。
- 张邦科陶建平
- 关键词:消费结构农村居民广义矩方法
-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波动的福利分析——基于异质居民户的数值模拟
- 2014年
- 文章在Lucas(1987)模型中引入习惯形成,并将其拓展成含收入变量的形式,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国农村五等份收入户的收入数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收入增长比收入平稳更为重要。当风险偏好不变时,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随习惯强度变化的轨迹呈倒U型;习惯形成不变时,两类福利成本的比值随着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的增大而递减。在不考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时,促进收入增长能为低收入户带来相对较多的经济福利;不考虑收入增长的福利效应时,收入波动加剧会给低收入户带来相对较多的福利成本。因此,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应该兼顾收入波动给低收入群体造成的消极影响。
- 张邦科邓胜梁
- 关键词:福利成本
-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收入弹性研究:1980~2008被引量:11
- 2011年
-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居民消费的短期变化不仅与同期的收入变化相关,还与上期的均衡误差修正项有关。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是消费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1980年以来,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弹性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1980~1988年的趋势是增加的,1988年达到极大值,而1989~2008年持续下滑。因此,收入因素是启动城镇居民消费的关键。
- 张邦科邓胜梁陶建平
- 关键词:误差修正模型状态空间模型
-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被引量:6
- 2012年
- 本文采用1980-2009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发现,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不能完全解释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绝对收入假说和随机游走假说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不适用,而预防性储蓄假说和流动性约束假说适用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
- 张邦科邓胜梁
-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理论假说实证检验
- 三部门收入对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湖北数据的状态空间模型检验
- 2011年
-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湖北省居民部门收入、企业部门收入和政府部门收入(简称三部门收入)对湖北省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部门收入几乎不直接产生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1990-2007年,最终消费(或居民消费)对居民部门收入的弹性都大于其对政府部门收入的弹性。1994年以前,二者的差距较小,但是从1994年开始,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前者几乎是直线上升,而后者几乎是直线下降。因此,增加湖北省的居民部门收入占比,虽然会相应的减少企业部门收入和政府部门收入占比,但能够达到刺激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的效果。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很可能是湖北省最终消费(或居民消费)对居民部门收入弹性和政府部门收入弹性剧烈变化的原因。
- 张邦科邓胜梁陶建平
- 关键词:居民消费
-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垄断势力与经济效率被引量:1
- 2011年
- 动态考察了经济运行过程,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供给农产品或劳动力等方面的垄断或寡占引起的福利损失只是一个局部现象。考虑到转移给农民的财富投入人力资本,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率高于物质资本,增加的投资回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弥补垄断势力造成的福利损失。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垄断或寡占不会损害经济效率,甚至可能增加经济效率。
- 张邦科邓胜梁陶建平
- 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垄断势力福利损失人力资本经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