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静

作品数:11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运动疗法
  • 3篇疗法
  • 2篇电刺激
  • 2篇孕产
  • 2篇孕产史
  • 2篇妊娠
  • 2篇卒中
  • 2篇围绝经
  • 2篇围绝经期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经期
  • 2篇绝经
  • 2篇绝经期
  • 2篇康复
  • 2篇梗死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发射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机构

  • 1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张静
  • 3篇王志宏
  • 3篇王文清
  • 2篇高静
  • 2篇李艳双
  • 2篇姜贵云
  • 2篇柴叶红
  • 2篇刘桂琴
  • 1篇杨晓莲
  • 1篇徐振奇
  • 1篇祝金华
  • 1篇毕胜
  • 1篇李晓慧
  • 1篇朱振丽
  • 1篇朱振莉
  • 1篇勾丽洁
  • 1篇郭欣
  • 1篇冯晶晶
  • 1篇王宏卫
  • 1篇史立民

传媒

  • 2篇河北中医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承德医学院学...
  • 2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虚拟现实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VR)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平衡训练、肌力训练、步行训练及认知训练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VR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量表(LOTCA)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MSE、LOTC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MMSE评分[分别为(27.00±2.00)分和(25.44±2.23)分]、LOTCA定向评分[分别为(7.50±0.71)分和(6.28±1.23)分]、知觉评分[分别为(21.80±1.47)分和(19.94±2.69)分]、视运动组织评分[分别为(23.30±2.17)分和(20.00±3.31)分]、思维运作评分[分别为(16.80±3.00)分和(14.61±2.52)分]及注意与集中评分[分别为(3.94±0.24)分和(3.89±0.28)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LOTCA定向、知觉、视运动组织及思维运作4个子项目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VR训练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疗效及生活质量.
付亏杰孙丽楠范飞刘云芳王泽熙姜贵云姜博李艳双张静
关键词:虚拟现实脑梗死康复治疗
膝痛消熏洗结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膝痛消熏洗结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膝痛消熏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配合手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对照组35例予单纯手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周。治疗6周后评定2组治疗前后疼痛、活动范围、步行能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活动范围、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膝痛消熏洗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减轻疼痛,增加活动范围,改善步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王文清朱振莉张静徐振奇王宏卫冯晶晶
关键词:正骨手法薰洗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孕囊着床于子宫下段,即前次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常导致阴道大量流血及晚期子宫破裂,是较难处理的异常妊娠.CSP若误诊为宫内早孕而行常规人工流产手术,易引起子宫破裂、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
田熹刘亚曼杨明张静秦燕郭艳巍
关键词:瘢痕部位妊娠剖宫产术
3种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速度的临床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比较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mCIMT)、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和常规神经发育技术(neurodevelopment treatment,ND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5例)、强制组(15例)和常规组(15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周、第3周、第5周和第8周的随访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法(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的功能评定。结果在治疗前3组患者上肢的ST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3组的STEF评分均有上升趋势,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组的上升趋势有所不同,CIMT组上升很快,治疗后2周在3组中评分最高,由治疗前的(42.3±9.6)分提高到(72.3±5.7)分,随访时提高到到(75.2±8.4)分;mCMT组治疗后3~5周近乎直线上升,由治疗前的(42.1±9.7)分提高到(73.6±4.7)分,随访时仍继续提高到到(79.8±5.1)分,并在治疗后8周维持在3组的最高水平;Bobath组作用缓慢,由治疗前的(41.2±9.8)分提高到(56.6±4.7)分,在治疗3周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降低到(50.3±5.3)分,为3组中评分最低。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常规神经发育技术治疗更为有效。对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速度的提高和效果的持续时间,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王文清崔志新柴叶红张静高静谢瑞智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运动疗法上肢
骶神经磁刺激联合膀胱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骶神经磁刺激联合膀胱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 包括间歇导尿、饮水计划制订、膀胱功能训练等,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膀胱电刺激, 观察组则辅以膀胱电刺激及骶神经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对比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膀胱容量(MCC)、残余尿量(PVR)、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 max)]、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改善情况, 并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CC、PVR、Pdet max、QOL评分及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观察组MCC、PVR、Pdet max、QOL评分及SAS评分[分别为(408.95±70.64)ml、(74.67±54.84)ml、(48.38±9.64)cmH2O、(2.71±1.19)分和(45.33±4.77)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亦较对照组(66.7%)显著提高(P<0.05)。结论骶神经磁刺激联合膀胱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的排尿功能, 缓解焦虑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 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艾欣马明郭华平李明阳张静勾丽洁
关键词:脑卒中尿流动力学
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肝性脊髓病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由肝性脊髓病(HM)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5例HM患者施行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每天给予患者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后增加运动疗法治疗,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FMA-L)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5例患者治疗后下肢FMA-L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肝性脊髓病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朱振丽柴叶红郭欣张静祝金华
关键词:运动疗法功能性电刺激肝性脊髓病康复
孕产史与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孕产史与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22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14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状况、孕产史、不良孕产史,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流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次、产次、首次分娩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死胎、葡萄胎、异位妊娠、新生儿窒息、胎儿畸形、胎膜早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分娩年龄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冠心病的保护因素,产次为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首次分娩年龄、产次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冠心病的因素,临床上对具有相关临床特征的患者,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加强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宣传和普及女性保健相关知识,尽量减少围绝经期冠心病的发生。
张静王志宏王杰刘桂琴田熹秦燕刘亚曼
关键词:孕产史围绝经期冠心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局部脑血流(rCBF)半定量分析法,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61~79(67.9±6.5)岁,病程21~77(42.7±13.6)d.进行8周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不限制健侧上、下肢活动,每天保持4 h的患侧上、下肢训练,其中上肢1 h,下肢3 h.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手功能检查法(STEF)、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和大脑皮质缺血灶rCBF评估.结果 治疗后STEF患侧评分为76.33±17.13(t=-6.09),STEF健侧评分为86.25 ±16.84(t=-5.86);MWS评分为6.78±3.72(t=4.88);缺血区放射性计数评分为-10.12 ± 7.25(t=5.33),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使用SPECT技术观察发现,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明显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推测可能与大脑皮质rCBF重新分配有关.
王文清张欣李艳双张静毕胜瓮长水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疗法
开放二孩政策实施后二胎妊娠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开放二孩政策实施后二胎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期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存在妊娠期并发症的二胎孕妇102例设为病例组,另选无妊娠期并发症的二胎孕妇108例设为对照组,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对有妊娠并发症的孕妇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不良妊娠史、与一胎间隔时间长、无孕前检查及孕期营养指导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一胎间隔时间长、无孕前检查及孕期营养指导为二胎妊娠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一胎间隔时间、孕期营养指导及孕前检查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李晓慧王志宏周玮月刘阳张静
关键词:妊娠并发症生育间隔孕期营养指导
不良孕产史与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病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不良孕产史与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疾病的关系,为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40~60岁患有高血压疾病女性患者256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就诊的40~60岁无高血压疾病女性31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体重指数(OR=1.946,95%CI:1.072~3.534)、妊娠期高血压(OR=3.649,95%CI:1.064~12.510)、早产(OR=2.693,95%CI:1.179~6.152)、首次分娩年龄(OR=0.492,95%CI:0.248~0.976)。结论:调整混杂因素后,体重指数≥28kg/m2、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人群均为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分娩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女性,为围绝经期高血压的保护因素。因此加强对围绝经期高血压人群危险因素的管理,提高高血压保护因素的认识,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
张静王志宏曲东辉刘桂琴史立民李淑芬
关键词:不良孕产史围绝经期高血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