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京京
- 作品数:33 被引量:86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99mTc-MDP骨显像监测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治疗前后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表现特征和变化,探讨骨显像在MM骨病诊断和疗效评判中的应用。方法研究86例MM患者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表现特征,并与X线摄片结果对比观察,治疗中动态监测全身骨显像变化。结果86例患者用骨显像监测多发性骨髓瘤骨破坏的阳性率为97.7%,共发现病灶447处,脊柱、肋骨最易受累。其中87.7%骨显像异常表现为放射性浓集:肋骨多为多处点状放射性浓集,脊柱为多处条状放射性浓集。12.3%病灶为放射性减低。骨显像比X线摄片发现病灶多,其与X线摄片发现病灶的符合率为45.3%。治疗监测:缓解期患者有74.3%(26/35例次)可见原病灶放射性浓集程度减低,检查13例次进展期MM骨显像示病灶数增多。结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M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MM疗效的动态观察具有监测意义,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可作为MM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常规手段之一。
- 白砚霞杨芳陆敏秋彭京京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显像99MTC-MDP诊断显像
- 核素骨显像诊断与坶外翻合并发生的第二跖骨头缺血性坏死被引量:4
- 1994年
- 本文报道用放射性核素99m_Tc-MDP诊断与外翻合并发生的Freiberg病31例(56足)中,有31足骨显像皆为第二或第三跖骨头放射性分布浓度,D/N比值增高,其中26足X线为阴性,病理报告第二或第三跖骨头部分变性坏死。作者认为核素骨显像发现病变较X线灵敏,这就为外翻畸形矫正术时间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而阻止了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 李为周乙雄彭京京刘波王金城尹大庆
- 关键词:核素骨显像拇外翻FREIBERG病矫形外科手术
- 核素骨显像早期诊断Frieberg病的临床意义
- 1994年
- 本文报道用放射性核素99mTC-MDP诊断 外翻所致的Freiberg病16例(18足),其中12例(14足)骨显像皆为第二或第三跖骨头放射性分布浓集,D/N比值增高而X线均为阴性,病理报告第二或第三跖头部分变性坏死。作者认为核素骨显像发现病变较X线灵敏,这就为 外翻畸形矫正术时间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从而阻止了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 李为周乙雄刘波袁强彭京京李景英尹大庆
- 关键词:核素骨显像外翻FREIBERG病
- 骨科核医学的临床实践
- 1院际会诊首先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报道形式,报道1例临床表现为骨骼疼痛,1年未确诊的外院会诊病例,用核医学方法提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骨髓穿刺的病理结果、患者的治疗及2年后的随访情况。阐述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核医学影像特...
- 彭京京
- 文献传递
- 核医学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01年
- 核医学是一门年轻 的,生命力旺盛的学科,以追踪分子为特征,本质上是分子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把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最好桥梁。本文介绍核医学的临床进展和应用的经验。
- 彭京京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冠状动脉疾病肺栓塞骨肿瘤代谢性骨病核医学
- 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的临床应用
- 1990年
- 如何进一步提高肝胆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愈率,同时减少并发症乃是目前临床有待解决的一项重要工作。核素肝胆显像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为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它具有安全、简便、诊断率高等特点。我院外科与核医学科于1987~1988年对肝胆病患者进行99mTC-EHIDA胆道动态显像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夏福容彭京京李景英王彦彬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肝胆显像肝胆系统疾病胆总管下段纤维十二指肠镜
- 医学影像医师的成长规律与临床教学实践
- 1目的对临床医学院医学本科生教学和住院医师阶段医学教育的不同特点进行对比,探索医学生及毕业后教育和教学规律,融入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和国际医学教育方法的多样化趋势。
- 彭京京田伟
- 文献传递
- 201^T1显像在良恶性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201)Tl显像及其半定量分析在软组织良性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骨肿瘤科66例肢体软组织肿瘤及瘤样病变的^(201)Tl显像临床资料,利用ROI技术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结果^(201)Tl双时相显像对肢体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2%(33/37)、82.8%(24/29)、86.4%(57/66)。早期相恶性肿瘤组T/NT^e值为3.02±1.74,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62±0.84)(P<0.05);延迟相恶性肿瘤组T/NT^d值为2.34±1.28,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1.26±0.46(P<0.05)。结论^(201)Tl双时相显像是一种方便、无创的检查方法。在鉴别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张连娜彭京京刘洪洪杨芳蔡槱伯
- 关键词:铊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核素显像肿瘤
- ^(18)F-FDG显像对骨肉瘤化疗效果评价的初步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18F-FDG显像对术前骨肉瘤患者化疗效果的评价意义。方法:临床诊断为骨肉瘤患者7例,化疗前后分别接受两次18F-FDG显像。观察化疗前后两次图象特征,并进行半定量分析。利用公式(TNR1-TNR2)/TNR1计算获得化疗前后放射性计数率的变化率。经手术获得组织病理学肿瘤坏死率。结果:7例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图象相比,病灶部位放射性摄取程度均有减低,化疗前后最大计数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前后平均计数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患者中,4例获得病理组织学坏死率疗效判定。3例肿瘤坏死率大于90%,1例肿瘤坏死率为80%,18F-FDG显像半定量分析,化疗前后计数率的变化率与坏死率具有正相关关系,(TNR1-TNR2)/TNR1max与坏死率的相关系数为0.94,(TNR1-TNR2)/TNR1average与坏死率的相关系数为0.84。结论:18F-FDG显像可用于判断骨肉瘤的化疗效果,半定量分析结果与病理组织学坏死率有正相关关系,有助于准确评估骨肉瘤的坏死率和化疗效果。
- 冯瑾彭京京刘洪洪杨芳牛晓辉
- 关键词:骨肉瘤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药物疗法
- 放射性核素三时相骨显像操作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 陈瑞玲何海燕冯瑾彭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