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扬君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丁苯
  • 1篇丁苯酞
  • 1篇序贯
  • 1篇序贯疗法
  • 1篇序贯疗法治疗
  • 1篇血小板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诱因
  • 1篇诱因分析
  • 1篇展性
  • 1篇神经白塞病
  • 1篇双联
  • 1篇双联抗血小板
  • 1篇卒中
  • 1篇疗法
  • 1篇疗法治疗
  • 1篇疗效
  • 1篇疗效研究

机构

  • 2篇揭阳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彭扬君
  • 1篇陈栎
  • 1篇张展青
  • 1篇盛文利
  • 1篇黄如训
  • 1篇韩巧琳
  • 1篇林东
  • 1篇黄晓新
  • 1篇戴启麟
  • 1篇林凯胜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08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脑卒中发作的诱因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与脑卒中发作有关的常见诱因,为更好地预防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对逐例统计的21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总结,分析脑卒中发作的常见诱因。结果218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明确诱因者108例,占49.5%;出血性脑卒中45例(42%);缺血性脑卒中63例(56.7%)。诱因的频数依次为过度劳累、睡眠或晨起、情绪改变、洗澡时间过长、饮酒过多、旅途较长、心脏病、失眠、饮食失调、玩牌(含打麻将、下棋)等。结论脑卒中的诱因有的能使机体在一短时间内处于易发病状态,而有的可即时引起发作。积极控制诱因,有助于明显减少脑卒中发作。
彭扬君
关键词:脑卒中诱因
神经白塞病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分析神经白塞病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探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8例神经白塞病患者的临床 和影像学资料;随访5例神经白塞病患者,对该病的演变规律进行总结。结果 8例神经白塞病患者均有白塞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其 中口腔溃疡8例,生殖器溃疡6例,眼部病变3例,皮肤病变4例,针刺反应阳性5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者只有1例,其余7 例从白塞病基本临床表现到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时间平均2.5年。8例中单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例,周围神经损害1例,两者同时 合并者3例。6例行头颅MR检查均显示颅内散在点状或小片状T,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影,其中2例行头颅CT未见异 常。结论神经白塞病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均可因小血管炎而受损,临床表现随其受累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以中枢神经系 统多见,周围神经较少,病程中有典型的缓解复发,病灶多且分散,影像学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针刺反应特异性高,结合白塞病的基 本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可诊断神经白塞病。
彭扬君盛文利黄如训戴启麟
关键词:神经白塞病影像学
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的临床效果。方法103例超时间窗AP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52例)和单一组(5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单一组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行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且联合组NIHSS评分(8.67±2.91)分显著低于单一组的(14.75±3.69)分,ADL评分(88.25±4.11)分显著高于单一组的(68.32±4.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Hcy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超时间窗APCI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血清NSE、Hcy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可供临床参考。
林凯胜韩巧琳彭扬君杨白杨林东陈栎张展青黄晓新
关键词:双联抗血小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