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中英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气藏
  • 3篇地震
  • 3篇油气
  • 2篇地震波
  • 2篇地震道
  • 2篇地震记录
  • 2篇地质
  • 2篇地质解释
  • 2篇油气藏
  • 2篇油气勘探
  • 2篇震波
  • 2篇剖面
  • 2篇勘探
  • 2篇储层
  • 1篇地震波形
  • 1篇地震反射
  • 1篇地震反射剖面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震子波
  • 1篇盐丘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四川石油管理...

作者

  • 7篇徐中英
  • 2篇曹志斌
  • 1篇马波
  • 1篇武跃东
  • 1篇彭勇

传媒

  • 3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5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层状模式反演及其在川东地区的应用
徐中英
在构造复杂地区,特别是当地层层序速度变化较大,存在波的折射时,用该方法或程序绘制的地震反射剖面较之常规方法更为精确。在川东地区,由于常规方法未考虑波的折射而构成的制图误差,已导致60口以上石炭二迭系探井的失误,约占总井数...
关键词:
关键词:地质解释计算程序地震波地震反射剖面地震勘探油气勘探
换子波剖面被引量:1
1993年
从地震记录中求取拟合子波,用消去反褶积方法将地震波形剖面转换成反射系数剖面,再与一个窄的方波褶积,就得到了换子波剖面。文中给出的换子波剖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波的极性和振幅特性以及波组结构特征都比较明显,这种剖面更便于地质解释。
徐中英韦进平
关键词:反褶积地震记录
地震记录的终极地质解释--试论从地震波形剖面到波阻抗剖面的转换
2013年
地震记录终极地质解释的目标包含两重含义:①能够展示地震记录中客观存在的全部地质信息;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的精度应该是客观上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探讨了从地震波形剖面到波阻抗剖面转换的思路和方法:从地震记录道中提取一个时变的反射子波,与地震记录道按褶积的逆过程作反褶积运算,可以求得反射波的振幅—时间序列;在把反射波振幅系列标定为反射系数系列的同时,推算出各反射层的波阻抗,从而把地震波形剖面转换为波阻抗剖面,以达到充分分离地震记录道中客观上所蕴含的各种地层地质信息的目的,同时获得更为精确的各类地震信息数据,用以拓展地震资料的解释应用领域。该文也可以被看做是编制相关转换软件的一个简要设计,对转换中涉及的重要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转换所获得的地震波阻抗剖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并最终服务于提升布井的针对性和钻井的成功率。
徐中英
关键词:地震子波子波提取
应用地震道分析技术研究二叠系裂缝─孔隙型气藏
1995年
应用地震道分析技术研究二叠系裂缝─孔隙型气藏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曹志斌,徐中英由徐中英独创的F─LHG方法,是地震五分析技术系列中的一种.本项目所展开的研究,旨在对该方法进行探索和检验,并对上古生界主要目的层系进行普查,以为寻找四川大中型...
曹志斌徐中英
关键词:地震道二叠纪气藏
绕射丘状结构的成因及与油气藏的关系探讨
1992年
在四川盆地中部的地震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中三叠统及下三叠统顶部广泛发育绕射丘状结构。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总结了它们的特征,分析了它们的成因,认为小幅度、低速度的盐丘是形成这些绕射丘状结构的地质实体,进而结合井下地质资料探讨了它们与油气藏的关系。
徐中英彭勇
关键词:绕射波盐丘油气藏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横向追踪及预测技术
徐筏冰韦进平马波武跃东徐中英曹志斌
一、成果内容简介、关键技术、技术经济指标:该专题推出的2项独创的用于储层横向预测和追踪的地震道分析新技术(F-LOG分析技术和换子波剖面技术)。通过对磨溪气田雷一1气藏和香二气藏的分析,根据实际钻井结果考核了新技术的可靠...
关键词:
关键词: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岩性油气藏含油气性油气勘探四川盆地
应用地震道的F-LOG分析技术研究裂缝-孔隙性气藏
1991年
根据不同岩石对地震波不同频率分量衰减的差异,作者提出一种新的地震道分析技术,称为拟频率测井,用F-LOG表示。在地震道频谱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一个表征高频分量衰减程度(较低频分量而言)的参数,叫高衰指数。为了消除不相干因素的影响,计算中采用比值表示,故所得高衰指数只表示相对大小。 F-LOG是由地震道上每个样点值的高衰指数组成,它的相对高值表示对应的地层是岩石相对柔软、疏松或含油气情况。因此,利用这种F-LOG曲线有可能对储层的变化作出预测。文中讨论了F-LOG的层位标定、对比和提高分辨率的具体方法。采用本方法对四川盆地的乐平统生物礁的裂缝-孔隙性气藏;阳新统灰岩的裂缝-溶洞性气藏及中三叠统白云岩的裂缝-针孔性气藏开展了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徐中英
关键词:储层预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