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华

作品数:48 被引量:201H指数:9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骨折
  • 17篇关节
  • 9篇股骨
  • 8篇术后
  • 6篇内固定
  • 6篇近端
  • 5篇固定术
  • 5篇关节镜
  • 5篇关节炎
  • 5篇钢板
  • 4篇性关节炎
  • 4篇置换术
  • 4篇肘关节
  • 4篇膝关节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4篇老年
  • 4篇假体
  • 4篇骨头
  • 3篇炎症

机构

  • 48篇南通大学
  • 3篇如皋市博爱医...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海门市人民医...
  • 1篇南通市海门区...

作者

  • 48篇徐华
  • 31篇王友华
  • 27篇刘璠
  • 24篇陶然
  • 22篇曹毅
  • 19篇周振宇
  • 17篇陆跃
  • 17篇刘雅克
  • 6篇王洪
  • 4篇朱建炜
  • 3篇朱鸣镝
  • 3篇张亚峰
  • 2篇张磊
  • 2篇韩庆林
  • 2篇祝勇
  • 1篇严勋
  • 1篇孙晓亮
  • 1篇戴涟生
  • 1篇殷俊
  • 1篇沈爱国

传媒

  • 6篇交通医学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4篇南通大学学报...
  • 3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工企医刊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富含载药纳米囊泡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富含载药纳米囊泡的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中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从大鼠的跟腱中分离并培养TSPCs:S2:制备纳米囊泡;S3:制备MN‑WP1066‑NVs:通过共孵育法...
陈民浩邹丰锴徐华王友华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3月应用PFNA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39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资料,男67例,女72例;年龄60~93岁,平均74.1岁。骨折根据AO分型:31AI型19例,31A2型80例,31A3型28例,31A合并32型7例,单纯近端32型5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13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1个月(12~36个月)随访。14例(10.1%)患者行切开复位。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2rain(45—170rain),平均透视时间为164s(92~396S),平均住院时间为15d(12~19d)。术后x线片显示:131例(94.2%)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或可,129例(92.8%)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11例(7.9%)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38例(99.3%)患者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6周(12-25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4分(46~100分),其中优43例,良60例,可26例,差10例,优良率为74.1%。结论PFNA治疗各种类型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安全,且疗效良好。
陆跃陶然徐华王友华曹毅周振宇刘雅克刘璠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
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3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1—71岁,平均43岁。按照AO分型:C1型9例,C2型17例,C3型12例。均取肘后正中切口,其中经尺骨鹰嘴截骨显露肱骨髁间骨折21例,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者11例,肱三头肌内外侧人路者6例。5例由于骨折块粉碎严重,采用Ⅰ期自体髂骨植骨。结果38例患者中35例获得随访,时间14—30个月,平均24.2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范围90°~135°,平均119°;欠伸直5°~25°,平均16.2°。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根据Aitken和Rorabeck评分标准,优13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82.9%。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小指一过性麻木。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能提供有效可靠的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显著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刘雅克徐华刘璠王友华陶然曹毅王洪周振宇祝勇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术
股骨头坏死的部位与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探讨股骨头坏死缺损的部位与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MMSA)后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年人股骨标本25具,要求生前无髋关节疾患。将其随机分组,分别制造股骨头不同部位(负重区与非负重区)的骨缺损模型(模拟已发生塌陷并且坏死骨被清除后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将标本分为正常组、股骨头负重区域的坏死缺损10%、20%与非负重区域的坏死10%、20%,共5组。均在股骨头表面覆盖相匹配的金属假体,模拟单足站立时肢体负重力线的方向,加载一定的重量,直至股骨颈发生骨折为止。并分析股骨头不同坏死部位与股骨颈骨折发生的生物力学相关性。结果:股骨头负重区域坏死的股骨颈强度比非负重区坏死的强度来得小,易发生变形和骨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股骨头负重区域坏死对MMSA术后股骨颈的影响较大,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头负重区坏死>20%是MMSA术的相对禁忌证,术后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刘雅克徐华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骨缺损生物力学
软骨干/祖细胞移植治疗大鼠骨性关节炎
2022年
目的:探究大鼠软骨干/祖细胞(cartilage stem/progenitor cells,CSPCs)对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鉴定、培养大鼠CSPCs,利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刺激大鼠软骨细胞诱发炎症反应,后与软骨干细胞共培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数目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基因表达。采用半月板失稳术(destabilization of the medial meniscus,DMM)法建立大鼠OA模型,预防组术后3 d膝关节腔内注射CSPCs,治疗组术后8周注射CSPCs。采用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Pelletier评分、Mankin′s评分、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病理学评价系统(osteoarthritis research society international,OARSI)评分评价关节内软骨损伤情况。结果:CSPCs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基因表达下降,TUNEL阳性凋亡细胞的数量减少,凋亡标志物Cleaved 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CSPCs关节内注射明显改善OA软骨缺损情况,Pelletier评分、Mankin′s评分、OARSI评分均显著下降。结论:CSPCs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OA。
尤逸然孙凯陈民浩徐华王友华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炎症凋亡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通过建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Knee traumatic arthritis,KTA)的风险预测模型,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可能性。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5年4月共258例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17例,女141例。258例被分为模型训练队列和模型验证队列,在模型训练队列中,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和Nomograph图进行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在模型验证队列中,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风险预测模型校准度和区分度的评价。结果258例中,2009-2012年训练队列共151例,2013至2015年验证队列共107例。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在性别、年龄等一般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例训练队列中11例KTA(7.3%,11/151)。训练队列中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患者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骨质疏松和骨折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KTA发生的危险因素。以Logistics回归模型为基础绘制Nomo图,建立可视模型。107例验证队列中9例发生KTA(8.4%,9/107),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erson检验(χ2=321.64,P=0.329)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标准度;验证队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51,表明其有中等区分度预测KTA的发生。结论高体重指数、不稳定骨折、骨质疏松和骨折非解剖复位是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独立风险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有较好校准度和中等区分度,可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发生KTA的风险预测提供参考。
刘雅克陶然王洪朱鸣镝曹毅朱建炜王友华陆跃张亚峰徐华张磊张波韩庆林刘璠周振宇
关键词:胫骨骨折校准
PHILOS钢板结合肩袖加强缝合治疗肱骨近端NeerⅣ型骨折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proximal humerus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钢板结合肩袖加强缝合治疗肱骨近端NeerⅣ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4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28~69岁,平均56.3岁。致伤原因:摔伤39例,交通事故伤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5d,平均2.8d。均为完全移位的肱骨近端NeerⅣ型粉碎骨折,其中合并脱位11例。患者均在解剖复位大结节后,用PHILOS钢板行内固定,然后将肩袖缝合于钢板上以加强固定。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65~90min,平均76.9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4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复位良好并且均正常愈合,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4.6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肩峰下撞击、骨块再移位、螺钉切出等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肱骨头坏死,但肩关节基本功能尚可,症状较轻,未行处理。术后3个月患者基本恢复上肢功能,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ILOS钢板结合肩袖加强缝合治疗肱骨近端NeerⅣ型骨折,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提高术后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马金权倪颖辰陈民浩张维东徐华王友华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大结节肩袖
miRNA-140-5p低表达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2022年
目的探讨miRNA-140-5p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构建miRNA-140-5p模拟物(Mimic组)、抑制剂(Inhibitor组)、重组质粒pcDNA3.1-Wnt1及其相应的阴性对照并转染hBMSCs,应用CCK-8、茜素红染色、Elisa、qRT-PCR、Western blot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hBMSCs的细胞活力和成骨分化情况,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NA-140-5p的靶基因。结果转染后,Mimic组miRNA-140-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nhibitor组显著降低(P<0.05),而hBMSCs的细胞活力在两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茜素红染色和成骨分化标志物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蛋白检测结果显示Inhibitor组hBMSCs的成骨分化明显升高(P<0.05),Mimic组hBMSCs的成骨分化受到抑制(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结果显示,Wnt1是miRNA-140-5p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显示Wnt1和β-联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在Mimic组降低(P<0.05),在Inhibitor组升高(P<0.05)。在hBMSCs中高表达Wnt1后,其成骨分化明显升高(P<0.05)。结论miRNA-140-5p的低表达可以通过靶向Wnt1/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hBMSCs的成骨分化。
刘正标徐华周正宇衣昕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的护理方法,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方法通过对60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工作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60例患儿中:出现发热、皮疹者60例(100.0%),口腔黏膜病变者44例(73.3%),眼结膜充血者39例(65%),淋巴结肿大者41例(68.3%),趾指端改变者49例(81.7%),鼻衄者4例(6.7%);住院时间7—21d;未出现冠状动脉血栓及冠状动脉瘤破裂现象,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川崎病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患儿治愈率,促进疾病康复。
高燕徐华吴玲艳
关键词:川崎病护理并发症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技巧,以期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71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前行x线摄片、CT平扫及三维重建,按Letournel和Judet的髋臼骨折分类法进行分型;通过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用重建钢板固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1.4个月(5~48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本组优29例,良28例,一般11例,差3例,优良率为80.3%。术后6例发生股骨头坏死,但无死亡、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的患者。结论髋臼损伤程度、手术复位质量、早期功能锻炼是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术前应正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最佳入路并提高手术技巧。
王洪刘璠曹毅王友华陶然周振宇徐华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髋关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