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朝繁

作品数:56 被引量:39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4篇地震
  • 19篇地壳
  • 13篇地壳结构
  • 11篇地震测深
  • 11篇测深
  • 8篇深地震
  • 8篇深地震测深
  • 7篇断层
  • 7篇震群
  • 7篇强震
  • 7篇强震群
  • 7篇伽师强震群
  • 7篇活断层
  • 5篇龙门山
  • 5篇勘探
  • 5篇基底
  • 5篇城市活断层
  • 4篇断层探测
  • 4篇中段
  • 4篇盆地

机构

  • 52篇中国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兰...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海南省地震局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福建省地震局
  • 2篇山西省地震局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吉林省地震局

作者

  • 56篇徐朝繁
  • 30篇张先康
  • 23篇杨卓欣
  • 23篇段永红
  • 17篇刘志
  • 17篇嘉世旭
  • 13篇田晓峰
  • 12篇潘纪顺
  • 11篇王夫运
  • 7篇刘保金
  • 7篇张成科
  • 6篇赵金仁
  • 6篇酆少英
  • 6篇张建狮
  • 5篇原秦喜
  • 4篇沈繁銮
  • 4篇林吉焱
  • 4篇潘素珍
  • 3篇郭文斌
  • 3篇方盛明

传媒

  • 7篇地震地质
  • 6篇地震学报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地震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Applie...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第七届世界华...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10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门山中段及其临近地区上地壳细结构——人工地震测深结果
2012年
收集了最新完成的穿过青藏高原东缘松潘一甘孜地块、龙门山中段及四川盆地的遂宁一阿坝人工地震测深剖面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用波前成像方法对高信噪比的跑、Sg波走时数据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处理,得到了该区域上地壳P、S波速度细结构特征及泊松比分布(如图所示)。结果表明:整体上龙门山山前隐伏断裂为一条明显的地质构造分界线,东西两侧的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上地壳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徐朝繁田晓峰嘉世旭刘志刘保金李学民刘妍
关键词:人工地震测深龙门山中段上地壳结构细结构青藏高原东缘
地震折射波法在郑州市西区浅层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6年
在城市活断层勘探中,对于面波干扰大、地震反射波法难以开展工作的区域,可尝试利用地震折射波法进行探测,并对折射波法探测的原始记录采用时间项、差异时距曲线和有限差分成像等方法进行综合计算、分析,以探索折射波法在城市活断层勘探中的应用成效。文中针对郑州市须水断层西段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勘探记录,利用时间项、差异时距曲线和有限差分成像等计算方法,获取剖面速度结构与界面构造;综合震相特征、计算结果等资料确定主要地层的界面深度和构造特征,3种方法都取得了相近的结论。后又通过在测线上4个钻孔资料的验证,认为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与钻孔资料相吻合,说明折射波法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吴怡嘉世旭段永红徐朝繁杨卓欣
关键词:城市活断层地震折射波法
三维空间深地震测深方法研究
张先康李松林赖晓玲杨卓欣徐朝繁杨健赵金仁郑需要宋战隆宋建立周雪松张成科
该研究课题以地震层析技术和现代反演理论为基础,对人工地震测深解释方法由二维向三维推广做了实际而有意义的尝试,为今后进一步在地壳细结构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针对所提出的人工地震测深三维观测系统。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资料处理解释方...
关键词:
关键词:深地震测深地壳结构
高分辨折射勘探技术在浅层反射勘探失效地区的应用--兰州市活断层浅层地震探测实例被引量:7
2009年
浅层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是城市活断层探测通常采用的方法,然而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常会使反射波法勘探失效,此时可尝试利用高分辨折射波地震勘探方法。在兰州市活断层浅层高分辨折射地震资料的解释中,笔者以初至时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为主,结合常规折射波资料解释方法,并综合初至折射波走时特征获得了各测线的速度结构和界面构造特征。文中选取SS04-1和SS11-2测线,对其探测结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由这2条测线各自确定的主要地层界面和构造特征都与测线上的钻探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文中的探测结果表明:在城市活断层的探测研究中,对于反射波法勘探难以开展的地区,高分辨折射波法勘探技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杨卓欣袁道阳段永红徐朝繁嘉世旭酆少英
关键词:城市活断层探测
长治市区浅部地层及剪切波速度结构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长治市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中已完成的43个钻孔及剪切波速测井资料,基于克里金插值方法,构建长治市区浅部地层及剪切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长治市区浅部地层及剪切波速具有较强的横向非均匀性结构特征,其沉积建造明显受水文地质环境及主要断裂的控制。
耿伟徐朝繁刘妍冯宁石磊
关键词:地层结构剪切波速度
新疆伽师强震群区基底界面结构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用射线分布分析法对伽师强震群区的高分辨折射地震剖面资料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得到了伽师强震群区更完整的基底界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伽师强震群区地壳上部存在两个明显的结构界面:第一个界面的结构连续、完整,其埋深变化不大,在2.6~3.3km之间,为一向天山方向逐渐抬升、近平直的倾斜界面;第二个界面的埋深变化较大,在8.5~11.8km之间,为古老的塔里木盆地结晶基底.在约37km桩号附近结晶基底有近2.5km的深度突变,推断可能是伽师强震群区超基底断裂所致.以该断裂为界,结晶基底分为西南、东北两段.每段内界面的埋深变化不大,西南段的埋深约11.5km,东北段的埋深约为8.5~9.0km,该段在从西南向东北整体抬升的背景上略有上隆,反映出在塔里木地块西北缘特殊的构造环境下上部地壳的变形特征.
徐朝繁段永红田晓峰潘纪顺张建狮胡修奇
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沿四川红原至甘肃武威一线布设了2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在一年的观测时间里共接收到81次远震记录,利用台站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和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沿测线的接收函数剖面、每个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壳速度结构复杂,整个地壳的平均S波速度偏低.在四川阿坝弧形断裂—秦岭地轴北缘断裂之间,地壳中10~40km的深度范围内普遍存在低速层,是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从闭合、斜向碰撞到俯冲板块折返或逆冲岩片抬升等复杂地质过程所形成的构造特征.沿剖面莫霍面深度约为50km,南边略深北边略浅.
段永红张先康刘志徐朝繁王夫运潘纪顺梁国经
关键词:接收函数
镜泊湖火山群地震监测研究
镜泊湖火山群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安宁县县城西南,区内共有13个火山口,均匀复式火山机构.全新世形成的火山群集中在'火山口森林'和蛤蟆塘两个地区.在火山口森林中Ⅰ、Ⅱ、Ⅲ、Ⅳ号火山口呈北北东方向排列是镜泊湖全新世火山活动中...
段永红张先康刘志原秦喜徐朝繁杨卓欣
关键词:火山群地震监测
文献传递
镜泊湖火山地震监测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利用布设在镜泊湖"火山口森林"附近的14个24位宽频带三分量流动地震台站所记录的地震资料,对镜泊湖火山区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观测结果表明镜泊湖及周围地区有一定的地震活动性,但活动水平不高,经综合分析认为所记录的地震大部分为火山构造地震。从地震定位的结果看大部分地震震源深度在10~30km之间,震级大部分小于ML2.0,震中主要集中在"火山口森林"和穿过火山区的敦化-密山断裂附近。在记录条件较好的2号台,记录到2种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的事件,其波形特征与长周期火山事件(LP)和火山颤动事件的波形特征有相似之处,但频率特征不同。
刘志段永红徐朝繁原秦喜杨键周雪松
关键词:地震类型地震活动地震定位
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上地壳结构——马尔康—碌曲—古浪深地震测深剖面结果被引量:22
2007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川北甘南地区的马尔康—碌曲—古浪深地震测深剖面穿越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利用该剖面获得的Pg,Sg初至折射波资料,采用有限差分成像、射线追踪反演、时间项反演和走时曲线分析等方法,对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及其两侧的上地壳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基底变化较大.由南向北,基底在若尔盖盆地呈稳定的上隆状态,在阿尼玛卿缝合带内强烈下陷,在缝合带北侧一定范围内隆升之后,向北呈下陷趋势.阿尼玛卿缝合带相对两侧整体表现为南倾的低速带结构,且内部速度存在非均匀性.库赛湖—玛沁断裂、武都—迭部断裂和舟曲—两当断裂均表现为不同规模的低速带.库赛湖-玛沁断裂和舟曲—两当断裂位置处基底界面埋深有明显变化,是区隔阿尼玛卿缝合带南北两侧的主要断裂.武都—迭部断裂发生在基底界面深度变化带上,它与舟曲—两当断裂可能具有同一深部构造背景.阿尼玛卿缝合带所呈现的强烈下陷的基底低速结构和非均匀性体现了上地壳受挤压的破碎结构特征.
张先康杨卓欣徐朝繁潘纪顺刘志王夫运嘉世旭赵金仁张成科孙国伟
关键词:上地壳结构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