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吗啡用于晚期癌症患者的镇痛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吗啡的镇痛效果。方法40例Ⅱ~Ⅲ级晚期癌症患者应用PCIA镇痛,分为两组,观察48小时内(6h,12h,24h,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8小时内的VAS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两组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吗啡用于晚期癌症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能减少吗啡及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李文波徐树生赵玉国陈树斌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芬太尼吗啡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外科手术患者orexin A水平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外科手术患者血浆中orexin A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研究全麻是否会引起血浆中ORX-A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发生变化。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30例ASAI^II级择期外科手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1 h、诱导后2 h及拔管后15 min采桡动脉血测定血浆中ORX-A、丙泊酚及儿茶酚胺浓度。结果麻醉期间血浆ORX-A无明显变化,拔管后15 min后明显增加。麻醉期间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无明显变化,拔管后15 min后显著增加。与麻醉前比较,血浆肾上腺素浓度在麻醉期间及麻醉后无显著变化。血浆ORX-A浓度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血浆中丙泊酚浓度与血浆中ORX-A浓度也明显相关联(P<0.05),与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相关(P<0.01)。BIS值随丙泊酚浓度增加而降低(P<0.01),而随ORX-A浓度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而升高(P<0.05)和(P<0.01)。血糖浓度在麻醉前(113±6)mg/dL及拔管后15 min(121±7)mg/dL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浆中ORX-A和去甲肾上腺素在丙泊酚-芬太尼全麻拔管后15 min明显增加。
- 赵玉国陈树斌徐树生李文波
-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
- 采用导管周围扩张法处理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拔管困难一例被引量:1
- 2007年
- 徐树生曲宪杰陈树斌赵玉国李文波
-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导管固定扩张法连续硬膜外阻滞胎儿宫内窘迫
- 手术患者输入佳乐施注射液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及其分析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输入佳乐施注射液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测定手术患者术中输入佳乐施者和未输入者的术前和术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并分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中输入佳乐施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术后均比术前有明显降低 ,其中全血粘度 ,还原粘度和RBC压积等指标降低显著 (P <0 0 5及0 0 0 1)。未输入佳乐施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术后比术前明显增高 ,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患者术中输入佳乐施对维持和 /或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微循环 。
- 胡泽溪马晓光杜月娟徐树生王树祥王晓晖
- 关键词:佳乐施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围手术期
- 舒芬太尼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辅助T细胞1/辅助T细胞2(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直肠癌根治术病例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设定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5 ng/mL和5 ng/mL(二者为等效镇痛剂量)。在麻醉诱导前(T0)、手术后6 h(T1)、12 h(T2)、24 h(T3)、72 h(T4)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l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Th2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SF组细胞因子水平T1、T2、T3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2水平均降低;IL-4、IL-10水平均升高,T4与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TI、T2、T3、T4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γ、IL-2水平降低,IL-4、IL-10水平升高;SF组与F组比较: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点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IFN-γ、IL-2水平降低更显著,IL-4、IL-10水平升高更显著。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舒芬太尼对Th1/Th2平衡的影响相对较小,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麻醉镇痛药物。
- 李文波徐树生赵玉国陈树斌米冬梅
- 关键词:舒芬太尼直肠癌根治术
- 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 <正>目的:我们采用从毛莨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中提取的高乌甲素复合芬太尼行静脉术后镇痛,评价镇果及安全性。以期找到一种同时满足安全、高效的术后镇痛药。方法:选取100例ASA1-2级手术后自愿行术后镇痛病人,年龄21-45...
- 徐树生
- 文献传递
- 得普利麻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肠镜的临床观察
- 2008年
- 目的探讨得普利麻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方法160例患者分为无痛结肠镜检查组(1组,n=80),常规结肠镜组(2组,n=80)。1组从静脉注入芬太尼与得普利麻,直至患者睫毛发射消失即可插入肠镜;2组患者常规方法进行肠镜检查;评估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结肠镜检查完成率1组高于2组。在检查3min时1组的SBP、MAV、HR比检查前下降,2组则相反。结论探讨得普利麻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吴丽霞赵立明徐树生
- 关键词:复合芬太尼无痛肠镜得普利麻结肠镜检查小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入
-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的比较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用于麻醉维持是否可行.方法: 40例择期全麻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中心静脉压、脑电双频指数等指标.静脉诱导,气管插管.D 组给予右美托咪啶,P组给予丙泊酚, BIS 维持在40~60.连续输注瑞芬太尼, PETCO2维持在35~45mmHg.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用右美托咪啶及丙泊酚,记录停药到患者清醒(呼之能睁眼)的时间.同时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二氧化碳气腹(T3)、气腹后半小时(T4),气腹后1小时(T5)及手术结束时(T6) 患者的BP、HR、CVP、记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 P组 T1 时点 SBP、DBP、MAP 显著下降,在 T5、T6 时点 HR 显著上升,T3 时点 CVP 显著上升,与 T1 时点比较,D 组 T5 时点CVP 显著上升,P组 T2、T3、T4 时点 SBP、DBP、MAP显著上升,T5 时点 DBP显著上升.D组呼之睁眼时间明显长于P组,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无差异.P组患者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多于 D 组;D 组患者硝酸甘油用量显著多于P 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可用于全麻维持.
- 徐树生陈树斌李文波孙永峰曲宪杰
- 关键词:丙泊酚
-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在丙泊酚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05年
- 宋晓丽李萍孙永兴徐树生洪玉丽韩非
-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指数丙泊酚无痛人流术麻醉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危重病人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通过使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对危重病人麻醉深度进行监测,探讨是否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减轻对病人循环、呼吸、肝肾功能的抑制,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危重病人麻醉的风险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危重病人,随机分为BI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BIS组通过调整异丙酚用量使患者BIS值保持在40~60,两组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0μg/kg。记录诱导前、插管后5min、开皮后5min、开皮后1h及手术毕5min所测定的MAP、HR、SpO2、BIS值的变化以及丙泊酚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差异明显,两组患者插管后5min血压均较诱导前降低,对照组在插管后5min下降较BIS组明显,BIS组异丙酚使用量要比对照组少。结论在危重病人手术麻醉过程中使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可以减少异丙酚用量,提高病人手术的安全性。
- 陈树斌徐树生孙永峰赵玉国曲宪杰李文波
-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异丙酚危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