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淑英

作品数:15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糖尿
  • 13篇糖尿病
  • 10篇2型糖尿
  • 10篇2型糖尿病
  • 7篇病变
  • 5篇血管
  • 5篇血管病
  • 5篇血管病变
  • 4篇代谢
  • 4篇血糖
  • 3篇大血管
  • 3篇大血管病
  • 3篇大血管病变
  • 3篇动脉
  • 3篇动态血糖
  • 3篇血清
  • 3篇病患
  • 2篇动态血糖监测
  • 2篇血糖监测
  • 2篇胰岛

机构

  • 11篇西安市中心医...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铁路分局

作者

  • 15篇成淑英
  • 7篇农晰婷
  • 6篇李楠
  • 5篇张利红
  • 3篇王丽萍
  • 3篇田竹芳
  • 2篇荆爱玉
  • 2篇袁晓红
  • 2篇润琳
  • 2篇张金惠
  • 2篇王翔
  • 2篇门敏
  • 1篇周鑫
  • 1篇徐静
  • 1篇王芳
  • 1篇刘晓霞
  • 1篇刘萍
  • 1篇周玲
  • 1篇吕阳梅
  • 1篇李小凤

传媒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药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08
  • 1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动态血糖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水平、血糖波动幅度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按24h尿蛋白排泄异常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无微量蛋白尿组(n=26)和微量蛋白尿组(n=32),每组患者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血脂、24h尿蛋白检测,每例患者均行72h动态血糖监测进行相关对比分析。结果:72h动态血糖监测期间微量蛋白尿组平均血糖水平高于无微量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体质指数及病程后,按HbAlc(<7.0%:0,≥7.0%:1)分层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血糖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微量蛋白尿的影响因素。结论:日平均血糖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严重程度相关。
成淑英张利红农晰婷张金惠田竹芳
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正常糖代谢人群胰岛素抵抗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并分析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T2DM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63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及非抵抗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选的93例对象进行血压、血糖、胰岛素、血脂的测定,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结果①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组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水平、HOMA-IR、HOMA-β明显升高(P<0.05);②胰岛素抵抗组体质指数、舒张压、甘油三酯、餐后血糖、HOMA-β明显高于胰岛素非抵抗组(P<0.05);③相关分析示胰岛素抵抗与体质指数、舒张压、甘油三酯、餐后胰岛素呈正相关(P<0.01,P<0.05),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收缩压、胆固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T2DM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胰岛β细胞代偿性的高分泌,早期已经出现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体重增加、舒张压升高及甘油三酯的升高有关。提示对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应严格控制体重、血压及血脂,对减少T2DM具有积极意义。
荆爱玉李秀丽谢璇张春虹成淑英袁晓红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作为糖尿病组,并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单纯组,100例)和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组(并发组,86例)。选择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受试者80例作为正常组。依据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的不同,将186例患者分为A组(4.0~12.0 μg/L)、B组(12.1~18.0 μg/L)和C组(18.1~24.0 μg/L),各62例。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临床资料、单纯组和并发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不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组年龄、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吸烟史比例高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男性、饮酒史比例和体重指数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组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LDL-C、HbA1c水平和吸烟史比例高于、而病程和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短于(低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发组男性、饮酒史比例和腰臀比、三酰甘油、HDL-C水平与单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病程、吸烟史、收缩压、LDL-C和HbA1c;保护因素有25-羟基维生素D3(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显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
农晰婷成淑英李楠赵洁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糖代谢异常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就诊的糖代谢异常(IGT)者38例(IGT组)及2型糖尿病(T2DM)患者42例(T2DM组),于我院健康体检中心随机抽取健康对照20名(C组)。分别对三组人群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使用肌电图仪分别检测三组人群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再将三组人群依据Hcy浓度分别于组内分为亚组1(Hcy<15μmol/L)和亚组2(Hcy≥15μmol/L)。结果 IGT组和T2DM组分别与C组比较,血浆Hcy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下降(P<0.05)。三组人群内各亚组间进行比较,正常对照组亚组间,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IGT亚组间,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M亚组间,亚组2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时,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神经系统损伤不显著,高浓度血糖伴随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了神经系统的损伤。
润琳王芳李小凤王翔杜军辉成淑英张利红农晰婷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代谢异常同型半胱氨酸周围神经病变
抵抗素、C反应蛋白与早期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抵抗素、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早期T2DM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临床确诊的T2DM患者,按有无微血管并发症分为微血管并发症组(DMA组)和无微血管并发症组(NDC组),每组30例。另选取24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组的血浆抵抗素含量,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结果①DMA组血浆抵抗素、血清CRP含量均高于NDC组及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抵抗素与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582、0.433、0.435、0.342、0.485,P均<0.05),与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甘油三酯(TG)、体质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无相关性;血清CRP与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浆抵抗素、HOMA-IR、FIns、HbA1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8、0.240、0.283、0.279、0.318,P均<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35,P<0.05)。结论血浆抵抗素、血清CRP可能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成淑英荆爱玉杨春燕马建全袁晓红陈波
关键词:抵抗素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C反应蛋白
不同年龄性别代谢综合征患者能量负平衡特点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性别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能量负平衡特点,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国际体力活动问卷测量384例MS患者摄入量和消耗能量,采用人体组成分析仪测算患者脂肪含量、脂肪百分比、瘦体质等。比较不同年龄性别MS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身高、脂肪百分比含量、瘦体质、能量摄入及能量消耗的差异。结果51岁以上女性MS患者腰围/身高低于男性患者(P<0.05)。各年龄组女性MS患者脂肪百分比含量大于男性患者(P<0.01)。女性MS患者的瘦体质小于男性患者(P<0.01)。各年龄组女性患者能量摄入低于男性患者(P<0.05)。21~30岁男性患者能量摄入高于其他年龄组同性患者(P<0.05)。21~70岁男性患者能量摄入均高于71~80岁男性患者(P<0.05)。结论加强疾病知识的教育,根据患者的腰围身高比、身体成分、能量摄入量及能量消耗量等自身特点建立能量负平衡,对MS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金惠张晓燕吕阳梅缪艳霞乔良美周玲成淑英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能量负平衡护理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SIRT1、UCP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通过吡格列酮的干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沉默调节蛋白1(sirtuin type 1,SIRT1)、线粒体脱偶连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表达变化,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吡格列酮治疗组,每组2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使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以及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吡格列酮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吡格列酮10 mg/(kg·d)灌胃8周。测定各组实验结束时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游离脂肪酸、空腹胰岛素; 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real-time PCR法测定肝脏SIRT1、UCP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FBG、TC、TG、LDL-C、ALT、AST、FFAs、FINs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升高(P <0. 05)。吡格列酮组FBG、TC、TG、LDL-C、ALT、AST、FFAs、FINs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免疫组化和mRNA水平上显示模型组SIRT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5),吡格列酮组SIRT1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 <0. 05),并且模型组UCP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 <0. 05),吡格列酮组UCP2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 <0. 05)。结论 T2DM合并NAFLD大鼠肝脏中SIRT1表达下降,UCP2表达上升,而吡格列酮可以增加SIRT1的表达,减少UCP2的表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损伤。
李楠徐静成淑英王翔农晰婷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吡格列酮
瑞舒伐他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2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两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饮食,常规控制血糖和血压至正常水平。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d,加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1次/d。连续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检测24h尿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经过14d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疲乏无力、腰背酸困,四肢及颜面水肿及肾功情况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血Scr、BUN、TC、TG、LDL-C和UAER测定值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对照组Scr、BUN和UAER测定值较治疗前减低(P<0.05),而TC、TG、LDL-C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Scr、BUN、TC、TG、LDL-C和UAER变化值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中CRP、IL-6和TNF-α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可以减轻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抑制体内炎症因子的危害,效果显著。
李明门敏王丽萍成淑英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前列地尔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炎症因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及双下肢动脉,探测有无动脉硬化斑块,并根据大血管病变程度将90例患者分为动脉硬化斑块组(DMA,63例)和无动脉硬化斑块组(NDC,27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NC组);采用氧化酶法测定两组患者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双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VCAM-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有无大血管并发症,血清VCAM-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在分别校正了性别,TG、TC、FBG、HDLC、LDLC的影响因素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清VCAM-1与2型糖尿病直接相关,且以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更为明显(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CAM-1水平增高,VCAM-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成淑英李楠张利红田竹芳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动脉硬化
血糖波动幅度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颈内中膜厚度(CIMT)将86例患者分为内中膜正常组(26例)、内中膜增厚组(28例)及斑块形成组(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72小时血糖,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EG),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1)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发现,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期间,斑块形成组最大血糖峰值与正常组及内膜增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形成组LAGE与内膜正常组及内膜增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AGE与颈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相关,粗OR值=1.676,P=0.001,95% CI(1.42 ~ 2.27),校正了年龄、病程、BMI、血压等影响因素后,LAGE仍然与颈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相关[OR=3.96,P=0.023,95% CI(1.20~ 13.0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可影响颈动脉硬化进程.
成淑英李楠张利红农晰婷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