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斌
- 作品数:18 被引量:167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L-精氨酸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的根本方法.尽管近年来小肠移植的成功率有了较大提高,但缺血再灌注损伤、排斥反应和感染等仍是影响小肠移植结果的主要因素.反复多次的短暂缺血可以使机体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这一现象被称为缺血预处理....
- 曹斌李宁黎介寿
- 关键词:小肠移植L-精氨酸缺血预处理再灌注
- 文献传递
- 含中长链或长链三酰甘油的肠内营养制剂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比较腹部手术后含中长链和长链三酰甘油肠内营养制剂营养支持的效果。 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成中长链三酰甘油和长链三酰甘油两组 ,每组各 15例。术后第 3天开始通过空肠造口管行肠内营养支持 ,应用 10天 ,总热量摄取为 12 5 .5 2kJ/ (kg·d)。监测指标包括氮平衡、血生化、血脂和游离脂肪酸。 结果 :手术后病人氮平衡、体重和游离脂肪酸水平明显下降 ,肠内营养支持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 ,两组病人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消化吸收功能和营养负荷正常的病人使用中长链三酰甘油和长链三酰甘油的肠内营养制剂均能很好地吸收和代谢 ,使营养状况得到显著地改善 ;应用含中长链三酰甘油的肠内营养制剂也不会造成长链三酰甘油的蓄积。
- 朱维铭李宁曹斌刘放南陈永明顾军黎介寿
- 关键词:腹部创伤肠内营养
- 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附国内首例报告)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同种异体肝小肠联合移植 ,并就肝肠联合移植适应证、排斥诊断与治疗、感染防治、肠功能恢复与营养支持进行讨论。方法 供肠长 380cm ,供肠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 ;供肝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采用FK5 0 6 +激素 +骁悉 +赛尼哌方案。排斥监测采用内镜指导下肠粘膜活检病理学检查及临床观察。并采取措施防治感染和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结果 病人恢复顺利 ,移植肠和移植肝功能良好 ,未发生排斥反应 ,术后 3个月时已摆脱全肠外营养 ,依靠肠内营养维持营养状态。结论 肝小肠联合移植对肠衰竭合并全肠外营养所致肝功能损害病人 ,是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李元新李宁陈规划李幼生朱晓峰朱维铭倪小冬朱亮曹斌李为苏罗开黎介寿
- 关键词:同种异体小肠移植营养支持肝功能衰竭肠衰竭
- 腹腔镜与开放全胃切除术后食道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食管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该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外科收治的221例行腹腔镜或开放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G)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影响术后食管吻合口漏(EAL)的危险因素。结果221例病人术后并发EAL11例(4.98%),其中开放手术114例,术后1例出现EAL(1/114,0.88%);腹腔镜手术107例,术后10例出现EAL(10/107,9.36%),差异明显(P=0.004)。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全胃切除术后EAL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和术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全胃切除术后EAL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的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前应重视营养干预,以减少发生EAL的风险。应用线型切割缝合器行食道空肠吻合的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具有较高的食道吻合口瘘风险。
- 曹斌
-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并发症
- 一种新的幼猪小肠自体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02年
- 以 1 0头健康白色杂种猪为实验对象 ,术中隔离远段回肠 50cm ,阻断该肠段系膜动静脉 ,向动脉远心端灌注 4℃乳酸林格液 ,灌注液经开窗的静脉流出。灌注至流出液清亮后将该段肠管置入 4℃乳酸林格液的无菌引流袋中保存 60min。其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动静脉裂口。保存结束时 ,解除阻断的静脉和动脉 ,恢复肠道灌流。实验肠段近端封闭 ,远端外置造口。结果示 1 0头猪均完成冷灌注和保存、血管裂口缝合及恢复灌流等手术操作 ,除 2头猪因输液反应或寒冷导致死亡外 ,8头猪完成 72h观察 ,证实实验肠段均存活。认为本实验动物模型制作简便、成功率较高 ,是研究小肠移植物保存和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模型。
- 傅廷亮胡敬富张佃良胡玉红曹斌
- 关键词:猪模型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 原发性胃淋巴瘤47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朱俊强曹斌
-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特征性
- L-精氨酸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我们应用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在供肠获取前不同时间点给予供体L-精氨酸(L-Arg),观察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小肠细胞凋亡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曹斌李宁吴文溪黎介寿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移植模型L-精氨酸酸预处理细胞凋亡
- 同种异体非整块肝脏-小肠联合移植
- 2004年
-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同种异体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 ,重点讨论外科技术 ,并与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技术进行比较。方法 患者因短肠综合征和全肠外营养 (TPN)肝病接受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 ,植入小肠 3 80cm。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 ;供肝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供体热缺血时间为 2min 3 0s ,移植肠冷缺血 6h 40min ,移植肝冷缺血 8h 7min。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FK50 6+激素 +骁悉 +赛尼哌。结果 患者恢复顺利 ,未发生排斥反应 ,至今仍存活 ,已恢复完全肠道营养。结论 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技术适合于成年受体 。
- 李宁李幼生李元新朱维铭倪小冬朱亮曹斌李为苏罗开黎介寿
- 关键词:小肠移植肝移植肝肠联合移植
- 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状况,分析影响营养达标的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有效护理措施改善胃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状况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肠内营养制剂第3天供给热量能否达到患者需求[104.6kJ/(kg.d)]的60%,将82例患者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的主要因素。结果82例患者中17例(20.73%)达标。达标组患者体质量水平、术中出血量、肠内营养不耐受例数显著低于/少于未达标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体质量、术中失血量、肠内营养不耐受对早期营养达标有影响。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体质量越重、术中失血量越多、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越高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达标的危险大。
- 周飞燕许勤陈丽曹斌杨力
- 关键词:胃癌胃癌根治术肠内营养影响因素
-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和空肠造口(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6月~9月施行PEG/PEJ共4例.其中,3例行PEG胃肠内营养,1例行PEJ胃减压和空肠营养.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例肥胖病人因腹壁较厚致穿刺失败.所有病人术后均未出现腹膜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PEG/PEJ是行长期肠内营养和/或胃肠减压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安全、经济等优点.
- 曹斌夏建国仲建华杨力
- 关键词:肠内营养胃造口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