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熙
- 作品数:6 被引量:4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利用衍射光学元件进行共形整流罩像差校正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7年
- 建立了共形整流罩的模型结构,分析了其成像特性,并提出了采用加入衍射元件的方法来设计共形整流罩后的校正板,软件模拟结果表明带有衍射面的校正板能够进一步地改善共形整流罩成像质量.
- 孙金霞孙强李东熙卢振武
- 关键词:整流罩像差校正衍射光学
- 基于Wassermann-Wolf方程的共形光学系统设计研究被引量:20
- 2007年
- 提出了基于多项式拟合Wassermann-Wolf曲面设计共形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完整的设计结果.共形光学系统要求导弹整流罩具有流线型几何外观以减少空气阻力,其次考虑导引头的光学系统设计,所以共形整流罩引入的像差通常高达几十甚至一百个波长量级,为导引头光学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多项式拟合Wassermann-Wolf曲面提供共形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建立Zernike多项式特殊优化函数取代传统的光学系统评价函数,克服了用传统光学设计方法设计共形光学系统时系统评价函数收敛缓慢的问题,实现了共形光学系统的设计.设计结果表明,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在整个目标视场范围内达到了衍射极限.
- 李东熙卢振武孙强刘华张云翠
- 关键词:ZERNIKE多项式
- 基于实际光线追迹的共形光学系统设计被引量:7
- 2008年
- 提出了基于实际光线追迹的共形光学系统设计方法,获得了较好的设计结果。共形光学系统具有偏心、倾斜特性,需用两个视场参量来描述——关联视场和瞬时视场。随着关联视场的变化,系统的球差与各类轴外像差呈现出动态变化特性。共形光学系统中,像散和彗差是最重要的两种像差,强烈地影响系统成像质量。与一般的光学系统相比,共形光学系统光学设计难度进一步提高。已发表的有关共形光学系统设计的文章都基于泽尼克多项式像差理论,限制了系统像差的进一步详细分析。为此,通过建立实际光线追迹像差模型有效克服了上述难点。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指导共形光学系统设计。最后在整个关联视场内得到较好的成像质量。
- 李东熙卢振武孙强陆子凤
- 关键词:光线追迹像差
- 共形光学系统设计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设计了一个红外波段共形光学系统,并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共形光学系统具有大偏心、大倾斜光学特性,因其特殊的光学结构须用瞬间视场和目标视场两个视场参量来描述,像差同时随两视场的变化而变化,使系统设计难度大幅增加。通过建立扩展形式的Wassermann-Wolf曲面结构、建立实际光线追迹模型与Zernike多项式模型相辅相成的像差评价体系,提出了共形光学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设计实例。实例结果表明,系统在整个目标视场范围内均得到较好成像质量。
- 李东熙卢振武陆子凤孙强
- 关键词:光线追迹像差
- 共形光学系统消色差设计
- 2009年
- 设计了一个红外波段消色差共形光学系统。共形整流罩采用流线型几何外表面,能够有效减少空气阻力,提高导弹飞行性能。但是上述表面破坏了球形整流罩的点对称几何特性,使该系统具有大倾斜、大偏心光学特性,引入依赖于目标视场和瞬时视场的动态像差特性。已报道的文献都是针对单色像差校正问题,而对于大目标视场下单色像差与色差校正难点一直没有相关研究报道。基于实际光线追迹结果、通过衍射元件色散特性和构建适当的光学系统结构,克服了导引头内部有限的空间限制,实现了系统消色差设计。最后设计实例结果表明,系统在整个目标视场范围内均得到较好的成像质量。
- 李东熙卢振武陆子凤孙强倪政国
- 关键词:导弹衍射光学像差
- 利用Wassermann-Wolf原理设计共形光学系统被引量:8
- 2008年
- 基于Wassermann—Wolf曲面原理,设计了一套共形光学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方法与传统光学系统不同,具有随目标视场变化的动态像差特性.系统主要参量f’为30mm,像空间F/#为1、0,工作波长为3~5μm,HFOR为24°(半目标视场),HFOV为1、0°(半瞬间视场)、设计结果表明,在整个目标视场系统成像质量达到较好水平.
- 李东熙卢振武孙强张云翠刘华张红鑫许文彬魏秀东
- 关键词:调制传递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