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国
- 作品数:21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徐懋庸的文艺理论研究
- 徐懋庸三十年代陆续写成并合集出版的《街头文谈》、《文艺思潮小史》、《怎样从事文艺修养》等集中地反映了他对文艺理论问题的基本看法,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唯物论的文艺思潮观,初步形成了个人特色的文学理论的基本体系.
- 李先国
- 关键词:文艺理论现实主义
- 文献传递
- 微时代的文化狂欢——《新闻哥》的诙谐文化
- 《新闻哥》是腾讯新闻适配移动端的富于创意的特色栏目,满足了用户的深度阅读需求。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看,《新闻哥》中文字、图片、视频一齐发力,各种新闻媒介交叉运用,以两性话题为素材的诙谐文化体现一种独特审美,其任意联想式写作...
- 李先国
- 关键词:诙谐狂欢创意审美
- 文献传递
- 文艺学的从游体验式教学被引量:2
- 2010年
- 中国传统文艺教育中主张从游式教学,它也具有体验式教学的特征,文艺学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从游体验式教学:从游教材,体验教学;从游作品,体验审美;从游理论,体验批评。文艺学的从游体验式教学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上具有积极意义。
- 李先国
- 关键词:文艺学从游
- 从想象论文学批评
- 2010年
- 对文学批评的想象性的认识是近二十年来文艺理论研究中一个突出现象。这种现象是受到王德威的一本论文集《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的影响而发生的,先是在文学史写作研究中运用得比较多,后来转到对文学批评的想象性的认识。从最近一两年的文论来看,人们已普遍接受了文学批评的想象性。
- 李先国
-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艺理论
- 《十月围城》的伦理隐喻
- 2010年
- 电影《十月围城》涉及五对父(母)子(女)关系。从宗法制角度来看这五对关系,参照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中国现代文学对狂人形象的塑造,《十月围城》中作为儿女的形象主要体现为三种:长子形象、幼子形象和浪子形象。影片通过长予早逝、幼子失怙、浪子欲回头而不知所归的叙述,隐含了期望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去赢得民族的强大与复兴的伦理主题。
- 李先国
- 关键词:《十月围城》浪子隐喻
- 形式批评想象的两次高峰
- 2011年
- 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抒情文学的形式批评想象达到了高峰,20世纪80年代关于叙事文学的形式批评想象达到了高峰。两次形式批评想象的高峰的形成都与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关,一与佛学东渐有关,一与西学东渐有关。
- 李先国肖翠云
- 关键词:魏晋时期
- 形式批评想象的两次高峰
- 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抒情文学的形式批评想象达到了高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叙事文学的形式批评想象达到了高峰。两次形式批评想象的高峰的形成,一与佛学东渐有关,一与西学东渐有关。
- 李先国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
- 批评想像的诗性学理之路——许霆中国新诗研究的启示
- 2007年
- 纵观许霆的中国新诗研究,其批评想像沿着两个途径进行:一是从局部到整体,在对局部的分析描述中逐步走向对历史的宏观统摄;二是由具体到抽象,由对历史的具体分析上升到新诗特性的普遍规律的探索。这是批评想像由诗性走向学理的有效途径,体现出作品解读与理论梳理相结合、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相结合、宏观观察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特点。
- 李先国
- 关键词:诗性学理新诗研究
- 美剧《尼基塔》的新闻价值观被引量:1
- 2015年
- 电视新闻报道在《尼基塔》中主要有三点作用:一是电视新闻报道成为情报人员搜集情报的重要来源,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的理由。二是对新闻报道的运用体现了主人公的媒介素养,从而刻画了人物性格。三是对新闻报道的虚假性或因为报道采访不深入而带来的表面新闻,表现编剧对此现象的讽刺与批判。
- 李先国
-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
- 从“想象”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读《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一无论是从中国文学发展历程还是从当前的文学创作现状来看,没有人能够否定文学创作与政治的联系。当今的三农问题、打工文学以及文化研究的兴起,都说明了文学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面对现实问题而研究它们,在《文学政治学的创构——百年来文学与政治关系论争研究》的作者刘锋杰等人看来,就不能完整地解释当代的文化与文学问题。
- 李先国
- 关键词:创构政治理想文化心理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