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
- 作品数:20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交通运输工程艺术更多>>
- 时间透视: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茵加登现象学文学理论管窥被引量:1
- 1999年
- 说到时间,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钟表。它赋予时间以具体单位,是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这是近代物理学以来人们建立的时间概念。茵加登现象学所讲的时间与这种以钟表计量的时间不同,它是所谓现象时间。现象时间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与“时间透视”有密切关联。为了方便理解,可...
- 李克
- 关键词:文学作品艺术表现方式文学理论现象学《孔乙己》动态过程
- 论萨特哲学虚无与自由的关系
- 2008年
- 自由来自于虚无,而虚无则是对否定和非存在的肯定,它在面对本质时必然要超越本质,这就是萨特哲学中自由诞生的秘密。但超越以本质的存在为前提,自由在超越本质时又难以回避本质。
- 李克
- 关键词:虚无非存在
- 哲理与艺术的交融——萨特小说《墙》的例证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人们常把《墙》看作反映西班牙战争的写实作品,把小说主人公视为反法西斯的“革命战士”。本文认为《,墙》不是单纯的写实作品,伊比埃塔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战士。《墙》蕴涵着丰富哲理,应参照萨特的哲学才能对作品主旨、人物塑造等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 李克
- 英加登论审美经验被引量:1
- 2002年
- 英加登对审美经验的阐述中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 ,如审美愉快在审美经验中的地位 ,审美经验的“分离”和“瞬间”性质 ,审美经验与审美对象的关系等。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论述 ,并对英加登的审美经验理论作了概要分析。
- 李克
- 关键词:审美经验审美对象艺术作品
- 自欺与自由——萨特哲学对人的存在的揭示被引量:8
- 2011年
- 自欺是萨特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它指出了自欺与说谎的区别,探讨了自欺的一般结构。萨特哲学讨论自欺,意在阐明人的存在结构,揭示人是自由的以及这个自由的特性。自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存在状态,源于人是自由的,但人又恐惧和逃避自由。
- 李克
- 关键词:自欺虚无真诚
- 多次扰动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规律研究
- 李克
- 漫议文学作品与科学作品的区别——茵加登现象学文学理论管窥
- 1999年
- 长期以来,艺术理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艺术的特性问题。柏拉图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把艺术与技艺区别开来。文艺复兴时期。
- 李克
-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理论现象学文艺复兴时期柏拉图艺术理论
- 城市盾构隧道数字化智能建造发展概述被引量:37
- 2021年
- 面对以盾构隧道为代表的地下空间建设遇到的诸多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例如地层复杂,城市空间密集、施工范围狭小、临近结构敏感、生态环保要求高等,必须抓住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机遇,尝试利用智能化的手段推进隧道数字化建造发展.本文通过一系列实例分析指出,盾构隧道智能建造需要在研究基础技术的同时,通过新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先进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产生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适应、自决策等智能化的新型建造方式.在盾构隧道建造中充分运用5G时代所带来的技术优势,对规划、设计、建造、运维、管理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控,使隧道系统在局部区域、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多技术融合与应用将会成为隧道工程智能建造的核心,通过实现从规划与设计到施工与运维各阶段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使地下空间建设与智慧城市的发展接轨.
- 陈湘生李克李克洪成雨包小华崔宏志
- 关键词:盾构隧道地下空间数字化多技术融合运维管理
- 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揭示——对萨特《墙》的解读被引量:5
- 2006年
- 人们常把《墙》看成写实作品,认为它“反映了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判定小说主人公伊比埃塔是“革命战士”。本文认为,《墙》不是单纯的写实小说,伊比埃塔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战士。《墙》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理念作了生动表现。小说在具体描写、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意象上都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有密切联系。
- 李克
- 关键词:革命者
- 语言学的变革与文学研究——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述评被引量:3
- 1999年
- 二十世纪语言学变革与文学研究关系密切,它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支点”或参照系,对文学研究的影响是全面和深刻的。本文着重论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在观念上的变革对文学研究的启示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 李克
-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言语共时性历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