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琦
- 作品数:23 被引量:6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脾脏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诊断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脾脏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SMZL)侵犯骨髓的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SMZL侵犯骨髓患者的临床病理档案资料,并行骨髓活检标本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染色检查。其中18例行全血细胞计数以及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涂片和流式细胞学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11例外周血涂片可见绒毛淋巴细胞;骨髓涂片15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20.0%);6例可见绒毛淋巴细胞。18例患者的流式细胞学检测(FCM)结果显示18例为CD19^+CD20^+FMC7^+CD22^+CD10-CD2-CD3-CD7-。22例患者的骨髓活检切片示22例(100%)出现骨髓侵犯,4例(18.2%)轻度侵犯,11例(50.0%)中度侵犯,7例(31.8%)为重度侵犯。分布方式:16例(72.7%)血窦内分布,14例(63.6%)为间质型分布,11例(50.0%)为灶性分布,1例(4.5%)为弥漫型分布;2例(9.1%)可见反应性生发中心,CD23染色示滤泡树突状细胞网阳性,bcl-2染色示生发中心阴性。2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瘤细胞抗原表达均为CD20^+PAX5^+CD3-CD5-CD10-cyclin D1-CD23-CD43-AnnexinA1-CDllC-CD25-。2例(9.1%)CD38^+,2例(9.1%)CD138^+。结论SMZL侵犯骨髓具有多种侵犯方式,单纯窦内型罕见,免疫表型缺乏特征性,需要与多种小B细胞淋巴瘤鉴别。
- 孙琦张培红刘恩彬刘薇李占琦杨晴英方立环孙福军陈辉树邱录贵
- 关键词:脾肿瘤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病理学观察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侵犯骨髓的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4例DLBCL侵犯骨髓的骨髓活检HE染色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20例免疫组化(IHC)法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将其中10例髓外部位原发的NHL患者的骨髓与髓外部位瘤细胞的形态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DLBCL侵犯骨髓的方式依次为:弥漫型14例,间质型6例,混合型2例,结节型1例,窦内型1例。侵犯程度为重度15例,中度4例,轻度5例。瘤细胞形态学类型为中心母细胞型21例,免疫母细胞型3例。瘤细胞表达CD20、CD45RN、Pax5等一种或多种B细胞的标记。不表达CD3、CD4580、CD5、CD10、TdT、CyclinD1、CD38、CD68、MPO。10例髓外原发淋巴瘤患者的骨髓与其髓外部位瘤细胞形态一致。结论DLBCL侵犯骨髓多具有特殊的骨髓病理学特点。少数轻度、间质型浸润以及混有较多小淋巴细胞者,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骨髓活检对于DLBCL侵犯骨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刘恩彬陈辉树张培红李占琦孙琦杨晴英方立环孙福军孙瑞杰
- 关键词:骨髓侵犯骨髓活检病理形态
- 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 目的:研究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47例淋巴瘤侵犯骨髓的骨髓活检标本,均进行光镜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gH、TCRγ基因重排。结果:47例骨髓活检标本中,B细胞...
- 刘恩彬陈辉树邱录贵杨晴英方立环李占琦冯敏钱林生
- 文献传递
- 儿童Burkitt淋巴瘤累及骨髓的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儿童Burkitt淋巴瘤(BL)的骨髓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儿童BL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其中行外周血及骨髓穿刺涂片20例、骨髓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染色18例、流式细胞学检查16例及MYC基因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11例。结果19例外周血涂片(1例外院会诊病例无外周血资料)和20例骨髓涂片均可见肿瘤细胞,比例分别为2.O%~81.0%和46.0%~98.5%,肿瘤细胞形态特点为胞质内可见数量不等的空泡。其中具有骨髓活检的18例均以异型淋巴细胞增生为主,胞体中等大,具有多个细小核仁;未见“星空”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20、PAX.5、CD10阳性,CD34、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TdT)、bcl-2、CD3阴性,Ki-67阳性指数均〉95%。20例中16例有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均检出异常细胞,比例为40.8%-96.2%,免疫表型为CD19、CD20、CD10、FMC7、CD22阳性,TdT、CD5阴性。8例κ、7例入阳性,1例为κ和λ双阴性。11例患者骨髓涂片MYC基因FISH检测结果为10例阳性,1例阴性。结论儿童BL具有独特的骨髓病理学特点,在骨髓涂片中,肿瘤细胞胞质可见空泡,而骨髓活检中肿瘤细胞胞质空泡难以见到,且缺乏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所具有的典型的“星空”现象,需结合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等结果综合诊断。主要与儿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及介于DLBCL和BL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鉴别。
- 孙琦陈振萍刘恩彬李占琦杨晴英孙福军马跃张洪菊张培红汝昆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原位杂交儿童
- 肝脾T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髓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张洪菊孙琦刘恩彬李占琦缐霂班宁溥
- 皮肤T细胞淋巴瘤及其归巢受体的研究进展
- 2007年
- 介绍了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CTCL)归巢过程中的受体包括特异性受体如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趋化因子CCR4、CCR10,非特异性受体如选择素家族、整合素家族的相对分子质量等特性,并将近年来关于各类受体和它们与相关配体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归巢受体的研究将为CTCL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 李占琦陈辉树
- 全文增补中
- 肝脾T细胞淋巴瘤的脾、肝及骨髓病理形态学观察被引量:7
- 2005年
- 刘恩彬陈辉树杨晴英方立环李占琦冯四洲
- 关键词:肝脾T细胞淋巴瘤脾脏骨髓多聚酶链反应病理形态学
-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探讨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ANKL患者的临床病理档案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全血细胞计数以及外周血涂片、骨髓穿刺与骨髓活检标本的形态学观察.用流式细胞学(FCM)及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进行免疫表型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结果 10例患者中,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为贫血(7例)与血小板减少(9例).6例外周血涂片可见大颗粒淋巴细胞.骨髓穿刺涂片示8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20.0%).6例可见大颗粒淋巴细胞.骨髓活检切片示轻度浸润5例,中度浸润3例,重度浸润2例.骨髓切片中8例为间质型浸润,2例呈弥漫型浸润,4例可见噬血现象(吞噬成熟红细胞).免疫表型方面,FCM检测示全部病例为CD2+sCD3- CD4- CD56+CD57-.9例CD7、5例CD16、4例CD8和1例CD5阳性.8例行免疫组织化学相关抗原检测:cCD3 4例、CD566例、T细胞内抗原1(TIA-1)6例、颗粒酶B4例和穿孔素2例阳性.10例TCRγ基因重排检测均为胚系构型.结论 ANKL是一种NK细胞来源的高度侵袭性淋巴组织肿瘤,需进行全面的外周血与骨髓的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才能确诊,需注意与多种NK细胞与T细胞淋巴瘤鉴别.
- 刘恩彬陈辉树张培红李占琦孙琦杨晴英方立环孙福军
- 关键词:穿刺术免疫表型分型
-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骨髓病理特点与鉴别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骨髓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方法 19例WM患者行骨髓穿刺(BMA)及骨髓活组织检查(BMB)进行形态学观察,用流式细胞术(FCM)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 进行免疫表犁分析.结果 11例BMA示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BMB示19例均见瘤细胞侵犯,其中17例主要为小淋巴细胞增生,2例主要为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增生.4例未见典型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骨髓侵犯呈弥漫型12例,结节型4例,间质型3例.FCM示14例瘤细胞CD19^+、CD20^+、CD22^+、CD5^-、CD10^-.IHC示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样淋巴细胞CD20^+、Pax5^+,浆细胞CD38^+、CD138^+、CD20^-、Pax5^-.结论 小淋巴细胞增生伴有浆细胞样分化是WM的典型骨髓病理组织学改变,IHC有利于识别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两种不同的细胞成分.形态学与FCM、IHC相结合有助于WM的诊断与鉴别.
- 刘恩彬张培红李占琦孙琦杨晴英方立环孙福军
- 关键词:骨髓检查免疫表型分型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组织中单圆核巨核细胞与染色体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获得性恶性疾患,主要见于老年人,其基本临床特征是骨髓组织中造血细胞形态异常和外周血中血细胞减少,其骨髓组织学改变主要包括较幼稚的粒系细胞增多及分布异常、红系细胞形态异常及成熟停滞和单圆核巨核细胞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增多。MDS患者大部分出现染色体异常,提示存在克隆性异常。
- 孙琦陈辉树刘恩彬李占琦杨晴英方立环孙福军
- 关键词:巨核细胞增多骨髓组织染色体变化血细胞减少组织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