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培培

作品数:93 被引量:344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专利
  • 4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6篇微生物
  • 22篇土壤
  • 17篇促生
  • 17篇促生菌
  • 15篇有机磷
  • 15篇秸秆
  • 13篇根际
  • 12篇小麦
  • 12篇潮土
  • 11篇芽孢杆菌
  • 10篇芽孢
  • 9篇生物菌
  • 9篇微生物菌
  • 9篇微生物菌种
  • 9篇还田
  • 9篇杆菌
  • 8篇烟草
  • 8篇烟草根际
  • 8篇烟草种植
  • 8篇保水

机构

  • 7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1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职业...
  • 1篇开封文化艺术...

作者

  • 91篇李培培
  • 57篇韩燕来
  • 42篇姜瑛
  • 38篇汪强
  • 35篇李慧
  • 34篇王祎
  • 16篇杨先明
  • 16篇谭金芳
  • 14篇杜铮
  • 13篇李晨阳
  • 12篇王慧荣
  • 9篇王小芬
  • 9篇温凯
  • 9篇沈建忠
  • 9篇崔宗均
  • 9篇江海洋
  • 9篇王战辉
  • 8篇王献
  • 7篇高红梅
  • 7篇苏新宏

传媒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土壤通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进展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8篇2024
  • 3篇2023
  • 10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1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苍白假芽孢杆菌株X21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苍白假芽孢杆菌株X21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的新用途技术领域。所述菌株X21具有解磷能力,降解磷的浓度达421.15mg/L以上,将难以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利用的磷,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
韩燕来田志强姜瑛王祎李培培谭金芳李慧
一种沙福芽孢杆菌株X3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沙福芽孢杆菌株X3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的新用途技术领域。所述菌株X3具有解磷能力,降解磷的浓度达476.6mg/L以上,将难以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利用的磷,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植物的生...
姜瑛李培培王亮赵玮莉马月红刘晓丹王祎
文献传递
一种烟草根际促生菌YC9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烟草根际促生菌YC9及其应用,烟草根际促生菌为烟草根际促生菌YC9,分类命名为蜡样芽孢杆菌(<I>Bacillus cereus</I>),2014年10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汪强王国文姜瑛王祎李培培李慧杜铮刘星张影苏新宏
文献传递
豫南黏板土壤分层酸化和耕层速效磷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22年
黄淮海平原南部以黄褐土和砂姜黑土等为代表的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为深入认识该类型黏板土壤垂直剖面上pH值和耕层养分的空间变异情况,以豫南西平县为例,对县域范围内63个耕地样点进行pH值和速效磷测定,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ArcGIS技术分析不同深度土壤pH值和耕层土壤(0~20 cm)速效磷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分析了pH值与速效磷(AP)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典型黄褐土和典型潮土0~10、10~20和20~30 cm的pH均值依次分别为4.98、4.93、5.31和5.46、5.81、6.26,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土层间差异不显著;典型砂姜黑土3个土层的pH均值分别为5.23、5.43、6.03,20~30 cm土层pH值比0~10、10~20 cm土层显著增加,其中比0~10 cm土层增加0.8~1个pH单位;石灰性砂姜黑土和湿潮土20~30 cm土层pH值也显著高于0~10、10~20 cm土层。0~20 cm土层典型黄褐土、典型砂姜黑土、湿潮土、典型潮土和石灰性砂姜黑土的AP含量范围分别为8.85~54.75、4.27~37.49、8.22~51.80、6.07~34.82和13.22~22.85 mg·kg^(-1),AP含量低值区呈块状分布在研究区域中部,高值区呈点、片状分布在研究区域四周。在0~20 cm耕层中典型黄褐土、典型砂姜黑土和湿潮土的pH值与AP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综上,豫南黏板土壤表现明显的分层酸化现象,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酸化减缓,而耕层AP含量分布不均匀,受土壤类型和pH值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平原南部黏板土壤酸化改良提供数据支撑。
陈文举李培培文倩黄柯铭王梦宇许恒化党领韩燕来
关键词:PH速效磷
一株球毛壳菌、生物防治菌剂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球毛壳菌、生物防治菌剂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G3,保藏编号为CGMCCNO.40837。本发明所提供的球毛壳菌G3具有产生IAA、...
韩燕来任春霖李世莹李芳李培培王祎
运用CT扫描分析改良砂姜黑土犁底层的孔隙特征
2024年
砂姜黑土质地黏重,长期旋耕导致犁底层紧实,严重影响土壤孔隙质量。本研究依托豫南砂姜黑土区连续3年的耕作和培肥大田改良试验,对常规旋耕(CK)、深耕(DT)、深耕配施生物炭(DT+B)和深耕配施有机肥(DT+M)4个处理的犁底层进行土壤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其图像重构软件分析、水分入渗等物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分析改良后犁底层土壤孔隙特性及水分入渗性能,以有助于深入认识和评价土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犁底层土壤总孔隙率和最大孔隙直径表现为DT+B>DT+M>DT>CK;与CK相比,DT+B处理的小直径孔隙(<40μm和40~60μm)数量显著降低36.6%和38.5%,而具有导水和透气功能的大直径孔隙(200~300μm和>300μm)数量显著增加64.3%和69.4%。深耕培肥处理还显著提高犁底层饱和导水率及改善容重、紧实度等物理指标,提高水分入渗能力,以DT+B处理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大孔隙结构与土壤水力学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表明,深耕配施生物炭有效改善犁底层的土壤孔隙质量及其他物理障碍。本研究结果可为砂姜黑土改良提供技术方法和参考依据。
刘彩红尚元一李子轶李培培
关键词:砂姜黑土CT扫描孔隙特征水分入渗
一种烟草根际促生菌YC8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烟草根际促生菌YC8及其应用,烟草根际促生菌为烟草根际促生菌YC8,分类命名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2014年10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
姜瑛张影汪强韩燕来王祎李培培李慧王慧荣杜铮杨先明李晨阳侯占领
文献传递
一种玉米根际促生菌YM3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玉米根际促生菌YM3及其应用,玉米根际促生菌为玉米根际促生菌YM3,分类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014年10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
韩燕来姜瑛汪强王献李培培王祎李慧
文献传递
不同CO_(2)浓度下潮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
2024年
农业生产受CO_(2)浓度的显著影响。土壤真菌是有机质降解和养分循环的关键推动者,其对CO_(2)浓度升高的反馈尚不明确。本研究选用华北平原典型潮土作为供试土壤,设定大气、2%、4%、6%四种不同体积比的CO_(2)浓度进行微宇宙培养实验,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真菌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和6%CO_(2)浓度下,真菌α多样性显著下降。优势真菌门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门、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的相对丰度随CO_(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子囊菌门丰度随CO_(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优势真菌属包括被孢霉属(Mortierella)、镰刀菌属(Fusarium)、Citripora、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腐质霉属(Humicola),其中Citripora相对丰度随CO_(2)浓度升高而降低,被孢霉属在2%CO_(2)浓度下倍增;腐质霉菌(Humicola phialophoroides)、盖姆斯帚枝霉(Sarocladium hominis)与CO_(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Citripora afrocitrina与CO_(2)浓度呈负相关。2%CO_(2)浓度下的真菌网络结构与对照基本一致,但边数显著增加;4%和6%的CO_(2)浓度下,真菌共存网络发生了显著变化,真菌群落明显分化成两个模块;基石真菌分别是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云南木霉(Trichoderma yunnanense)和刺孢霉属未定名种(Spizellomyces sp.)。本研究明确了潮土真菌对不同CO_(2)浓度的响应规律,为研究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
司亚坤冯彪牛银星王祎李慧李培培李芳韩燕来
关键词: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网络结构
一种利用菇渣为主要原料的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育苗基质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利用菇渣为主要原料的水稻育苗基质及其制备方法。由菇渣、蛭石和脲甲醛组成,其中,蛭石在整个水稻育苗基质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10‑30%,脲甲醛的添加量保证每kg水稻育苗基质...
韩燕来李培培王祎姜瑛汪强李慧王宜伦谭金芳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