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岩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小鼠
  • 2篇TA2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蛋白质组学研...
  • 1篇凋亡
  • 1篇凋亡途径
  • 1篇胸腔

机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作者

  • 9篇李岩
  • 7篇孙保存
  • 5篇张诗武
  • 4篇谷彦军
  • 2篇王璇
  • 2篇黄纯
  • 2篇徐少艳
  • 2篇张真发
  • 2篇容哲
  • 2篇崔艳芬
  • 2篇王长利
  • 2篇张丹芳
  • 2篇贾兴红
  • 1篇刘凤勇
  • 1篇赵秀兰
  • 1篇岳东升
  • 1篇杨冉
  • 1篇李熳
  • 1篇陈辉
  • 1篇阚学峰

传媒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乳腺癌早期诊断和转移预测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孙保存张诗武张丹芳谷彦军李岩牛瑞芳钱碧云
该研究利用双相电泳(2-DE)和质谱(MS)技术鉴定出一组乳腺癌发生和转移相关蛋白,并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大样本临床病例验证。结果表明n-Clusterin与乳腺癌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Actin、14-3-3、...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癌蛋白质组学
线粒体凋亡途径在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中的作用
2011年
目的:比较TA2小鼠正常乳腺、乳腺癌前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通过检测线粒体凋亡途径中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e-9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初步确定线粒体凋亡途径在ITA2小鼠自发乳腺癌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正常TA2成年雌鼠的乳腺组织(NC组)和TA2自发性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SBC-b组)和乳腺癌组织(SBC-t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乳腺上皮细胞中PCNA、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并计算增殖指数(PI);采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Rea[-★me PCR和Westem blot方法检测组织中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染色,Real-tinmePCR以及Western blot结果一致显示,SBC-b组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均明显高于NC(P<0.0l或P<0.05);SBC-t组中除Bcl-2高于NC外,其余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NC(fJ<0.01),但hcl-2,bax和Caspase-3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NC(P<0.01),Caspase-9mRNA略高于NC,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途径可能参与了TA2鼠自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其通过刺激部分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破坏了TA2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以致乳腺癌发生.
王璇黄纯李熳谷彦军李岩崔艳芬徐少艳孙保存
关键词:TA2增殖凋亡
原发性支气管类癌的手术治疗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及疗效,评价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支气管类癌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最新2004年WHO肺癌病理组织学分类标准分为典型类癌(typicalcarci-noid,TC)和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并根据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肺癌分期标准进行TNM分期。结果5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加淋巴结清扫术(97年以前行淋巴结采样切除术,98后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影像类型、病灶大小与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类癌术后总体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8.5%,TC预后明显优于AC(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8%、81.2%和52.7%、52.7%,P<0.05),N0期预后明显优于N1+N2期(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2.6%、75.0%和40.7%,P<0.05)。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影像类型、病灶大小、术后放化疗及复发亦对预后有影响(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N分期是预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改变,诊断最终需要组织病理学依据,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作用,刷片、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则无诊断意义。病理类型、N分期是重要预后因素。
李岩张真发王长利
关键词:类癌手术预后
不同微环境对黑色素瘤细胞侵袭能力和局部微循环模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明确不同微环境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和微循环模式的影响,并阐述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恶性黑色素瘤单细胞悬液 B16分别接种至 C57小鼠腹腔和后肢肌肉组织中,于接种肿瘤后第18天后处死动物,取腹腔内肿瘤组织和小鼠后肢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SP 法)CK18染色对后肢组和腹腔组肿瘤细胞恶性侵袭表型进行比较,并比较在不同微环境生长下肿瘤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Real time PCR 方法从蛋白水平和 mRNA 水平比较腹腔组和后肢组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 MMP-9的表达差别;并对肿瘤组织内不同微循环模式进行计数。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腹腔组相比,后肢组肿瘤细胞 CK18、HIF-1α表达明显增高(t=8.142,t=3.645,P 均<0.05),同时也表达更高的肿瘤侵袭相关蛋白,肿瘤细胞表达 MMP-2和 MMP-9均明显高于腹腔组(t=4.916,t=7.782,P 均<0.05),Real time PCR 检测结果也显示后肢组 MMP-2和 MMP-9 mRNA 表达也明显高于腹腔组(t=36.814,t=26.025,P 均<0.05)。在后肢组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是肿瘤细胞获得营养的主要方式,而腹腔组肿瘤细胞获得营养供应方式主要通过内皮依赖性血管。结论不同生长微环境影响黑色素瘤细胞的恶性表型转化,致使肿瘤细胞分泌更多肿瘤侵袭转移相关蛋白,促进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增高促进了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
张诗武孙保存张丹芳李岩容哲赵秀兰
关键词:黑色素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微循环血管生成拟态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与小切口根治性切除的急性期反应比较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检测两种手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机体的创伤情况大小。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临床诊断为I期和部分I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开胸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效果,并检测患者血清中CRP、TNF-α、IL-6和IL-10的含量,以辅助判断机体的急性期反应程度,比较两种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情况。结果:从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共有65位患者入组,其中行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30例,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35例,两种手术患者的带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无明显差别;胸腔镜手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止痛药服用时间短。胸腔镜手术后1天血清CRP、TNF-α、IL-10的含量均低于小切口开胸手术(48.84±16.89vs65.28±19.80;67.54±18.43vs81.38±21.72;55.49±9.87vs74.28±14.97)。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小切口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低、对机体的创伤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优于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
王长利张真发王勐苏延军尤健宫立群阚学峰陈辉岳东升杨冉李岩
关键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小切口开胸手术急性炎症反应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妊娠及分娩后TA2小鼠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变化在自发乳腺癌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自发乳腺癌和妊娠及分娩后不同时间,TA2小鼠T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的变化,探讨妊娠及分娩在TA2小鼠自发乳腺癌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TA2小鼠分为正常未妊娠组、自发瘤组、妊娠5、10、20天组和分娩后1、7、14、21天共9组,采用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测定小鼠脾脏CD3+、CD4+、CD8+T细胞亚群,计算CD4/CD8,并测定血清IL-2水平。结果:与正常未妊娠组比较,TA2小鼠妊娠及分娩后不同时间内CD3+T细胞亚群百分比均有下降(P<0.01),在妊娠10天下降至最低(P<0.01),CD4+细胞百分比、CD4+/CD8+在妊娠20天降至最低(P<0.01;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升至最高(P<0.01)。与自发瘤组比较,除妊娠10天CD3+T细胞亚群百分比与荷瘤小鼠无明显差别外,其他各组均高于自发瘤组(P<0.05或P<0.01);妊娠期各组CD4+、CD8+、CD4/CD8均与自发瘤组无差别。IL-2在妊娠期间有所下降,以10天和20天组下降显著(P<0.05),分娩后1天恢复至正常未妊娠时水平,但在分娩后7、14、21天又逐渐下降,在分娩后21天明显低于正常未妊娠组(P<0.01),甚至与自发瘤组接近(P<0.01)。结论:妊娠和分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TA2小鼠T细胞亚群分布和IL-2水平的变化,使其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成为TA2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的可能诱因之一。
王璇谷彦军黄纯李岩崔艳芬徐少艳张诗武孙保存
关键词:TA2妊娠T细胞亚群IL-2
津白Ⅰ和津白Ⅱ杂交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及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津白Ⅰ和津白Ⅱ小鼠杂交后的杂交一代自发性乳腺癌发生,分析父系遗传和母系遗传在TA1和TAⅡ自发性乳腺癌小鼠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TAⅠ雄性小鼠和TAⅡ雌性小鼠杂交,TAⅠ雌性小鼠和TAⅡ雄性小鼠杂交,产生的杂交一代分别命名为F1代和F1’代,再各自交配,记录杂交一代雌鼠发瘤情况,并与TAⅡ自发性乳腺癌相比较。结果:9只F1代雌鼠中有8只发瘤,平均发瘤时间为201天,发瘤时平均生产7.67次;8只F1’代雌鼠中有3只发瘤,平均发瘤时间为190天,发瘤时平均生产5.67次。F1代自发瘤发瘤时间明显短于F1’代和TAⅡ自发性乳腺癌小鼠(P<0.05)。结论:母系遗传在TAⅡ自发性乳腺癌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F1和F1’小鼠自发性乳腺癌发生时间比TAⅡ小鼠明显缩短。Rb基因突变可能是引起TAⅡ自发性乳腺癌发生的一个较为重要原因。
李岩张诗武贾兴红谷彦军容哲孙保存
关键词:小鼠乳腺肿瘤
津白Ⅱ小鼠自发乳腺癌病理相关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津白Ⅱ小鼠自发乳腺癌病理相关特征。方法:从2005年3月~2006年10月共收集津白Ⅱ自发乳腺癌小鼠59只,记录其发瘤时间、生产次数、发瘤部位、发瘤数目,并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质。结果:59只津白Ⅱ自发乳腺癌小鼠的发瘤时间平均为330d,生产次数平均为2.7次,肿物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左下腹、左前胸、右前胸、右下腹及颈背部。有12只小鼠的肿物是多发的,其余均为单发,经病理证实其多为乳腺腺癌。结论:津白Ⅱ小鼠经过长期的连续传代后其自发乳腺癌的特征与以前的报道有所差异。
朱悦张诗武贾兴红刘凤勇李岩王欣孙保存
关键词:小鼠乳腺癌
妊娠相关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2007年
妊娠相关乳腺癌(PABC)预后很差,肿瘤易于发生转移,所以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PABC发生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妊娠相关激素的作用和妊娠哺乳后乳腺的复旧上,妇女妊娠期间雌二醇、孕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水平升高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妊娠哺乳期间乳腺组织的变化提供了有利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微环境。
李岩孙保存
关键词:乳腺肿瘤激素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