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帅

作品数:18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北京市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鬼针草
  • 4篇学成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化学成分
  • 3篇中医
  • 2篇动脉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衰竭
  • 2篇提取物
  • 2篇通路
  • 2篇醛糖
  • 2篇醛糖还原酶
  • 2篇化学成分研究
  • 2篇黄酮
  • 2篇黄酮苷
  • 1篇丁香
  • 1篇丁香酚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物

机构

  • 12篇黑龙江中医药...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8篇李帅
  • 5篇匡海学
  • 3篇梁群
  • 3篇郭淑贞
  • 2篇王栋
  • 2篇杨洋
  • 1篇刘中申
  • 1篇王秋红
  • 1篇申丽梅
  • 1篇毕克滨
  • 1篇韩凤娟
  • 1篇方东军
  • 1篇陶波
  • 1篇朱永志
  • 1篇李晓宁
  • 1篇李超然
  • 1篇殷惠军
  • 1篇肖洪彬
  • 1篇王青青
  • 1篇毕明刚

传媒

  • 3篇中草药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掌参块茎化学成分研究
该文首次对手掌参块茎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手掌参块茎的95%乙醇提取物经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硅胶制备性薄层层析,分得了Ⅰ-Ⅸ等九个单位化合物.经过分别测定其物理常数、结合化学反应结果、薄层层析对照,并解析UV、I...
李帅
关键词:化学成分
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的流程管理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已逐渐应用于商业、教育、军事和政府等其他组织,项目管理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它从根本上改善了项目的管理效率. 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自2005...
李帅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中医理论项目管理
文献传递
“中风1号”对急性脑出血大鼠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中风1号”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GSK-3β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风1号组、甘露醇组,每组10只。评估大鼠术后24 h、3 d、7 d神经功能评分,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大鼠术后24 h(给药前),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造模成功。术后3、7 d,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中风1号组、甘露醇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I3K、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GSK-3β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风1号组、甘露醇组PI3K、Akt蛋白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GSK-3β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中风1号”可减轻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GSK-3β蛋白表达有关。
梁群杨洋李帅潘郭海容朱永志
关键词:脑出血中风1号神经功能PI3K/AKTGSK-3Β
特异性下调热休克蛋白A12B加重脂多糖诱导细胞炎症大鼠腹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特异性下调脂多糖(LPS)诱导细胞炎症大鼠腹主动脉内皮细胞(RAAEC)热休克蛋白A12B(HSPA12B)的表达,观察不同表达水平HSPA12B对RAAE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HSPA12B对脓毒症内皮功能调控的潜在机制。方法使用针对HSPA12B mRNA序列设计的siRNA转染RAAEC,构建LPS诱导细胞炎症模型。分三组,即空白对照组(RAAEC+20%DMEM培养基)、LPS模型组(RAAEC+20%DMEM培养基+1mL PBS将1 mg LPS溶解后的溶液)、LPS+siRNA转染组(基因转染后RAAEC+1mL PBS将1mg LPS溶解后的溶液)。观察各组RAAEC中HSPA12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及内部超微结构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内皮细胞内皮素-1(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含量变化。结果LPS+siRNA转染组HSPA12B mRNA及蛋白水平与LPS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调(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到LPS+siRNA转染组细胞膜呈虫蚀样变,胞质内空泡明显增多,线粒体肿胀变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模型组、LPS+siRNA转染组ET-1含量增高(pg/m L:405.28±37.95 vs.1141.18±115.27 vs.1487.09±108.18,P<0.05),且LPS+siRNA转染组高于LPS模型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siRNA转染组e NOS含量降低(μU/g:1687.98±81.38 vs.940.16±50.79 vs.658.37±55.06,P<0.05),且LPS+siRNA转染组低于LPS模型组(P<0.05)。结论特异性下调LPS诱导RAAEC细胞炎症大鼠HSPA12B的表达,能降低RAAEC对炎症反应的耐受能力,加重RAAEC损伤程度。
梁群潘郭海容田圆杨洋李帅
关键词:细胞炎症反应内皮细胞损伤
鬼针草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
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又名婆婆针,为菊科鬼针属植物,药用全草.该论文对鬼针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和动物体内活性实验进行了研究,为鬼针草的有效物质基础研究和临床用药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
李帅
关键词:鬼针草黄酮苷醛糖还原酶糖尿病
文献传递
鬼针草化学成分的研究(Ⅰ)被引量:29
2003年
目的 研究鬼针草 Bidens bipinnat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并结合 HPL C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鬼针草的醋酸乙酯部位得到水杨酸 ( )、9,12 ,13 -三羟基 -10 ,15-十八碳二烯酸 ( )  9,12 ,13 -三羟基 -10 -十八烯酸 ( )、苄基 -O-β-D-吡喃葡萄糖苷 ( )、苯乙基 -O-β-D-吡喃葡萄糖苷 ( )、(Z) -3 -己烯基 -O-β-D-吡喃葡萄糖苷 ( )、丁香酚苷 ( )、3 -甲基 -2 -(2 -戊烯基 ) -4-O-β-D-吡喃葡萄糖基 -△ 2 -环戊烯酮 ( )。结论 以上 8个化合物中除水杨酸外 ,其余 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李帅匡海学冈田嘉仁奥山徹
关键词:鬼针草有机酸
生地对SD大鼠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研究生地对SD大鼠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7周高脂饲料及STZ腹腔注射诱导SD大鼠成糖尿病模型,除正常组外均予高脂饲料及对应的预防措施,21周后测量大鼠空腹血糖、24 h尿量及尿蛋白、脏器湿重指数及HE染色,IL-18等指标,分析各组大鼠心、肝、肾脏病变程度,探讨生地对糖尿病并发症是否有预防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生地干预后SD大鼠体重升高;空腹血糖、24 h尿量及尿蛋白显著降低(P <0. 01); ALT较模型组下降(P <0. 05);右肾和心脏湿重显著减轻(P <0. 01);治疗组轻微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较模型组轻;治疗组心肌细胞轻度水肿,未见排列紊乱。结论:21周干预下,生地对2型糖尿病心、肝、肾病变有一定预防作用。
刘丽婷郑兰奇林稼樱李帅王青青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
心力衰竭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建立心力衰竭气虚证的病证结合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将44只昆明种(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四君子汤加减组(12.89 g·kg^(-1))。模型组及四君子汤加减组给予主动脉弓缩窄术(TAC)处理,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缩窄。采用超声心动图、病理学检测对心力衰竭进行疾病模型判断及药效学评估;从宏观表征、微观生物学、方剂反证3个层面分别对小鼠的一般性体征、体质量、旷场、抓力、线粒体超微结构等宏、微观表征进行采集,并测定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表达,以判断证候类型。结果:TAC术后8周,相较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1),四君子汤加减可显著改善小鼠LVEF(P<0.05)。心脏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壁增厚,四君子加减可显著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在6~8周,相较于假手术组及四君子汤加减组,模型组小鼠出现显著的毛发不齐,毛发枯黄、活跃度降低及精神萎靡的情况。同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增长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加减组体质量增长值明显上升(P<0.05)。在6~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旷场距离及旷场速度均明显下降(P<0.05),而四君子汤加减组在第8周明显改善旷场距离及旷场速度(P<0.05)。在6~8周,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抓力最大值明显下降(P<0.05),而四君子汤加减组TAC术后8周抓力最大值明显增加(P<0.05)。腓肠肌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肌组织基质不均匀,线粒体肿胀,体积变大,基质溶解,嵴缺失,空泡化;四君子汤加减组可改善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基质空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腓肠肌分裂蛋白动力相关蛋白1(DRP1)表达显著增高(P<0.01),线粒体融合素1(MFN1)表达明显降低(P<0.05)。同时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加减
于江唐家杨李帅李想普海崟彭煜李芳赫郭淑贞
关键词:心力衰竭气虚证动物模型四君子汤
脓毒症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价值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脓毒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鉴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全身炎症,指导治疗策略,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些共性特征的基础上,不同的生物分子在脓毒症病理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对脓毒症诊疗具有各自的应用价值。本文对近年来研究发现的相关生物标志物以作用机制为依据进行了分类,综合评估了各类生物标志物对脓毒症诊疗的应用价值,并详细论述了以生物标志物为靶点的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与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帅梁群
关键词:脓毒症生物标志物中医药干预
鬼针草有效成分的研究(Ⅱ)被引量:53
2004年
目的研究鬼针草Bidensbipinnata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色谱分离并结合SephadexLH-20和HPLC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鬼针草的正丁醇部位得到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海生菊苷)()、6-O-(6″-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噢()、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七叶苷()、(E)2-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正己烷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戊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正丁基O-α-D-呋喃果糖苷()、正丁基O-β-D-呋喃果糖苷()、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结论以上12个化合物中除海生菊苷和异奥卡宁-7-O-β-D-吡喃葡萄糖苷外,其他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鬼针草中分离得到。
李帅匡海学冈田嘉仁奥山徹
关键词:鬼针草黄酮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