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波

作品数:21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成像
  • 6篇体层摄影
  • 6篇体层摄影术
  • 5篇X线
  • 5篇CT表现
  • 5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肿瘤
  • 4篇机体
  • 4篇计算机体层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病理
  • 3篇体层成像
  • 3篇胃肠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计算机体层成...
  • 3篇肠道
  • 2篇地震

机构

  • 12篇成都市第一人...
  • 1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9篇李文波
  • 8篇林伟
  • 3篇周瀚
  • 3篇赖力
  • 3篇钱树森
  • 3篇兰琦
  • 3篇吴筱芸
  • 3篇李钟
  • 3篇白林
  • 2篇付凯
  • 2篇赵世煜
  • 2篇蒲红
  • 2篇傅凯
  • 1篇韩盛玺
  • 1篇祚波
  • 1篇陈和平
  • 1篇史智勇
  • 1篇张波莉
  • 1篇陈加源
  • 1篇蒋瑾

传媒

  • 3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四川肿瘤防治
  • 1篇四川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CT和M...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胸腺瘤WHO病理分类及其CT表现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分析恶性胸腺瘤的CT表现,以便于分类、分期和选择治疗。方法:分析2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的WHO分类恶性胸腺瘤的CT表现,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恶性胸腺瘤WHO分类B1型3例,B2型6例,B3型4例,C型(胸腺癌)8例。CT表现:心脏大血管受侵11例,主要表现肿块的心脏大血管接触面(mass-cardiovascular inferface,MCI)呈灌铸型生长。纵隔胸膜-肺受侵13例,主要表现为肿块-肺接触面(mass-pulmonary interface,MPI)增厚呈尖角或锯齿征。胸膜种植3例。肺门、肺内转移4例。C型(胸腺癌)更具侵袭性,远处转移多见。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准确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作出评估。
李文波白林付凯蒲红赵世煜
关键词:恶性胸腺瘤
肺段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症32例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林伟李文波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放射摄影术胸部影像学分析
手推半剂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提高对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诊断水平。方法:对53例经手术及临床治疗证实的垂体微腺瘤患者的磁共振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扫的检出率为54.72%,手推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垂体微腺瘤检出率为98.11%,延迟后检出率为73.58%。结论:手推半剂量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垂体微腺瘤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史智勇祚波李文波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核磁共振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道淋巴瘤(primary intestinal lymphoma,PIL)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提高此类肠道肿瘤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原发性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CT征象,包括肿瘤部位、累及肠管长度、肠壁增厚程度、动/静脉期强化程度、淋巴结数目及大小。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8例PIL位于小肠,5例回盲部,4例同时累及回肠末端和升结肠,4例升结肠,2例直肠。病灶累及肠段范围较长或呈多节段分布,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肠壁增厚,部分病例可于狭窄肠腔内见残留气体影,少数继发肠套叠、肠梗阻、肠内瘘。大多数病灶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动脉瘤样扩张及淋巴结“夹心面包”征是肠道淋巴瘤特征性表现。结论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具有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魏渭林伟胡小艳罗厚丽李文波
关键词:肠肿瘤淋巴瘤非霍奇金计算机体层成像
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8例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探讨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8例均为非霍杰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来源15例,T细胞来源3例;CT表现主要为胃肠壁增厚,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部分可有坏死,可伴或不伴周围及腹腔淋巴结肿大。动脉瘤样扩张是小肠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有较明显的CT表现特征,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李文波林伟钱树森
关键词:淋巴瘤胃肠道计算机体层成像
十二指肠球降交界部异物致胆总管十二指肠瘘1例报告
2007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反复上腹痛胀、消瘦11个月,吞咽困难、恶心、呕吐6个月,发现腹部包块5月于2006年8月14日来我院就诊。既往20年前曾经行胆囊切除术。11个月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上腹疼痛不适,逐步加重,伴纳差腹胀,消瘦,体重减轻5kg;B超检查无异常发现,6个月前出现慢性吞咽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治疗无效。
陈和平白林李文波梁晨韩盛玺
关键词:胆总管十二指肠瘘胃镜检查术恶心漏诊
胆道造影所示的“软藤征”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63例分析
2000年
目的 :探讨“软藤征”的病因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 63例经内窥镜进行胰胆管造影 (ERCP)示“软藤征”的胆道梗阻病例进行分析 ,并分析“软藤征”与癌性病变、良性病变的关系。结果 :5 8.73 % ( 3 7/ 63 )的“软藤征”征象系恶性肿瘤引起 ;41.2 5 % ( 2 6/ 63 )为良性病变所致。结论 :“软藤征”是各种肝外胆管急性梗阻引起肝内胆管扩张的X线征象之一 。
林伟李文波蒋银春陈世富
关键词:ERCP胆管梗阻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分析符合标准的40例患者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患侧MTT高于镜像区,CBF低于镜像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与镜像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MTT低于Ⅱ期,CBF高于Ⅱ期,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BV二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狭窄31例,其中CT灌注成像异常27例,阳性率87.10%;CT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无狭窄9例,其中CT灌注成像异常3例,阳性率3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TIA病因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钱树森李文波林伟唐康宁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病理分类与CT表现——附7例报告
2007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病理分类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病例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胃肠道间质肿瘤均为单发。良性2例,恶性5例,发生于胃4例,空肠者3例。CT表现:良性间质瘤直径小于5 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分叶;恶性间质瘤,直径大于5 cm,肿块内出现明显的多灶性坏死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有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林伟李文波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多层螺旋CT诊断脾脏淋巴瘤14例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脾脏淋巴瘤的CT资料,探讨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3例继发,1例原发。弥漫粟粒型5例,增强扫描见脾脏弥漫或粟粒状低密度影;多发肿块型7例,表现为脾内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直径1.6~6.5 cm;单发肿块型2例,表现为脾脏内单发肿块,轻度强化,其中1例可见钙化及坏死。12例伴有脾外淋巴瘤。结论 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腹腔内脾外病变的CT表现有助于诊断。
李文波林伟钱树森
关键词:淋巴瘤脾脏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