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花
- 作品数:7 被引量:7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施志明治疗卵巢癌的经验被引量:15
- 2008年
- 李明花金佳鹤
- 关键词:卵巢肿瘤中药疗法名医经验
- 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与肿瘤相关因子及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1)研究肺癌相关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探索这些指标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使证型客观化,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2)研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 李明花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肿瘤因子化疗敏感性
- 益气养阴解毒方延长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疾病无进展生存期的研究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研究中药益气养阴解毒方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一线化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S-SCLC)患者72例,将其中一线化疗有效的患者按疗效分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和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三层,再分别将各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化疗+益气养阴解毒方口服)和对照组(单纯化疗),研究组中药疗程至少半年,评价中药对患者PFS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中位PFS为(11.00±0.67)个月,对照组为(6.00±1.00)个月,研究组患者的PFS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间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CD4+细胞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患者化疗后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转铁蛋白、CD4+细胞数、CD3+CD4+/CD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却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与祛邪兼顾的益气养阴解毒方对于延长SCLC患者一线化疗后的PFS及总体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能明显缓解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李明花董志毅苏晋梅张勤韩明权鞠立霞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PFS化疗益气养阴解毒
- 中药抗癌2号方加减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中药抗癌2号方加减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对照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抗癌2号方加减,中药加HIFU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HIFU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ECOG评分及肝区隐痛症状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瘤体大小变化情况。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KPS评分、ECOG评分及肝区隐痛症状等方面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以及在稳定肿瘤标志物AFP、CEA水平和瘤体缓解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在生存期改善方面略优于中药对照组。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基本保持稳定,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抗癌2号方加减联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扶正祛邪兼顾,既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安全有效减少瘤体负荷,也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且有改善患者生存率的趋势。
- 王宇立李明花史文翡朱为康吴瑛侯帼帧李雁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高强度聚焦超声
- 中医药辅助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辨析被引量:15
- 2021年
-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的临床应用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了飞跃式的进步,但会造成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且仍有近半数患者难以从中获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PD-1单抗不同治疗阶段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风热犯肺、脾虚痰湿、气滞血瘀、气阴两虚4种证型,分别以桑菊饮、参苓白术散、血府逐瘀汤、生脉饮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对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并附验案1则。
- 李明花柴水珍董志毅鞠立霞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程序性死亡受体-1免疫治疗
- 抑癌方对结肠癌转移潜能及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观察结肠癌细胞的转移潜能(迁移、侵袭力)是否和血管生成拟态(VM)存在相关性;探讨抑癌方对结肠癌转移潜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VM有关。方法:以实验中可以形成VM的人结肠癌细胞为VM(+)组,不能形成VM的人结肠癌细胞为VM(-)组,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其迁移、侵袭能力;对VM(+)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分组如下:抑癌方处理过的中药组和未经处理的空白对照组,划痕、侵袭实验观察其迁移、侵袭能力,体外三维培养法观察其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情况。结果:三维培养环境下,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可以形成VM为VM(+)组,HT29不能形成VM为VM(-)组,VM(+)组的迁移、侵袭力明显强于VM(-)组(P<0.05),且VM密度和细胞的迁移呈正相关(r=0.994,P<0.05),VM密度和侵袭力呈显著正相关(r=0.998,P<0.05);经抑癌方处理的中药组其迁移、侵袭力明显弱于未处理的对照组(P<0.05),中药组的VM密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的迁移、侵袭能力和VM存在相关性,抑癌方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和抑制VM的形成有关。
- 刘见荣徐燕丰可飞李文管宇罗梅宏李明花侯风刚
- 关键词:抑癌方结肠癌血管生成拟态迁移
- 血根碱对人肺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根碱对人肺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初步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血根碱对肺腺癌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析血根碱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RT-q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血根碱对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基因和核心蛋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血根碱(1~10μmol/L)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地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的活力(P<0.05);低浓度1μmol/L作用48 h后,A549和H197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血根碱(1、2.5、5μmol/L)可显著下调Wnt/β-catenin通路中核心分子β-catenin及上游磷酸化GSK3β、DVL2蛋白表达,进而抑制下游靶基因TCF/LEF,CyclinD1的mRNA水平(P<0.05),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血根碱可能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起到抑制人肺腺癌细胞迁移、侵袭的作用。
- 杨佳陈旻李明花钦敬茹王中奇
- 关键词:肺腺癌迁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