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林

作品数:44 被引量:51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5篇建筑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城市
  • 14篇污染
  • 10篇点源
  • 10篇非点源
  • 9篇点源污染
  • 9篇非点源污染
  • 6篇景观
  • 5篇径流
  • 5篇降雨径流
  • 4篇城市非点源
  • 4篇城市非点源污...
  • 3篇事件平均浓度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污染物
  • 3篇SWMM模型
  • 3篇城市群
  • 3篇初期冲刷
  • 3篇大气污染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中部城市群

机构

  • 43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山东师范大学
  • 5篇航天宏图信息...
  • 3篇上海市城市化...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河南建科市政...
  • 2篇河南省城乡规...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吉林省教育学...
  • 1篇沈阳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作者

  • 44篇李春林
  • 29篇刘淼
  • 29篇胡远满
  • 10篇孙凤云
  • 8篇徐岩岩
  • 8篇陈探
  • 5篇常禹
  • 4篇睢晋玲
  • 4篇吴义林
  • 3篇焦琳琳
  • 3篇熊在平
  • 3篇刘冲
  • 3篇申丹
  • 2篇布仁仓
  • 2篇范钦栋
  • 2篇宫继萍
  • 2篇赵明华
  • 1篇刘娜
  • 1篇孙菊
  • 1篇李俊英

传媒

  • 12篇生态学杂志
  • 7篇生态学报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遥感信息
  • 1篇航天返回与遥...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中国生态学学...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的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措施控制效果模拟被引量:35
2017年
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水生态、水安全和水环境问题,以低影响开发(LID)为核心理念,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新型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本研究利用芝加哥雨型和沈阳暴雨强度公式构建了不同重现期的降雨过程线,然后利用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前、城市化后和LID措施后3种情景方案的水文水质过程.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大,LID措施减少的径流量逐渐增大,研究区径流量基本达到城市化前的水平.LID措施对总悬浮颗粒物(TSS)、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量较大,但TSS和COD排放量仍然远远高于城市化前,总氮(TN)和总磷(TP)的污染物排放量接近于城市化前的自然状态.随着雨强的增大,径流流速增大,LID措施消减的TSS、TP和COD量逐渐减小.
李春林刘淼胡远满睢晋玲吴义林刘冲孙凤云
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9年
在人类活动越来越多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总结了生态承载力概念演变,介绍了生态承载力主要研究方法:初级生产力法(NPP)、生态足迹法、能值生态足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碳氧平衡法、状态空间法、综合评价法与模型法,并对其优缺点分别进行评述;最后对当前生态承载力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
曲修齐刘淼李春林胡远满尹红岩齐丽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
沈阳市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被引量:31
2013年
研究探讨城市降雨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对于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沈阳市典型区域为例,对坡顶屋面、平顶屋面和路面3种典型下垫面的降雨径流进行了监测,分析的污染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S)、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主要重金属(Cd、Cr、Cu、Ni、Zn)。利用M(V)曲线和污染物初期冲刷率(MFF30),分析了不同降雨径流事件的初期冲刷强度和发生强冲刷、弱冲刷的概率。结果显示:研究区较易产生初期冲刷现象,约有50%—90%的降雨事件能产生初期冲刷现象。3种下垫面发生初期冲刷的强度依次是:平顶屋面>坡顶屋面>路面。降雨历时和干期长度与初期冲刷效应具有正相关关系,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与初期冲刷先是正相关关系,但当稀释效应大于冲刷效应时,呈现负相关关系。重金属污染物较容易发生初期冲刷现象,而TN易发生强初期冲刷。
李春林刘淼胡远满徐岩岩孙凤云陈探
关键词:降雨径流初期冲刷非点源污染
沈阳市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
探讨城市降雨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对于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沈阳市典型区域为例,对坡顶屋面、平顶屋面和路面3种典型下垫面的降雨径流进行了监测,分析的污染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S)、总氮(TN)、总磷(T...
李春林刘淼胡远满徐岩岩孙凤云陈探
关键词:水污染降雨径流环境治理
水环境约束下的微山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水环境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现有的水环境限制下,如何减少污水及污染物的排放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
李春林
关键词:产业结构
沈阳城市三维景观空间格局分异特征被引量:15
2015年
城市三维景观的研究有助于景观生态学研究向三维的发展和指导城市科学规划。本文利用Quick Bird影像提取了沈阳建成区的建筑三维信息,采用5个景观指标(平均高度、景观高度标准差、容积率、建筑体形系数和建筑密度)及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沈阳市建筑景观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建成区的建筑景观主要以平房和多层建筑为主,中高层以上建筑数量最多的是铁西区,其他各区均有分布。沈阳市建成区不同高度的建筑在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状态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同时,沈阳市建成区的各个行政区不同高度的建筑也在各自行政区呈现聚集分布状态。沈阳市建成区的建筑密度与容积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区域面积比重相对较少,城市土地利用强度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陈探刘淼胡远满常雄凯李春林徐岩岩施拓
关键词:城市建筑景观
土地利用变化对京津冀热环境时空演变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选取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利用Getis-Ord Gi*指数、贡献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究了2001~2020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夏季昼夜区域热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夏季昼夜相对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白天,西北部和东南部的相对地表温度都较高.夜晚,西北部以冷点为主,而热点主要聚集于东南部.京津冀城市群主要以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耕地、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林地和草地主要位于西北部.其中,耕地面积最大,约占总体面积的45.5%.然而自2001~2020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降低了5.2%,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2.3%.土地利用在夏季昼夜的相对地表温度变化较大.水体在白天的相对地表温度基本低于0℃,对区域热环境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在夜晚水体的相对地表温度则位于3~4℃,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草地在白天对区域的降温作用不明显,而在夜晚的降温作用明显强于林地.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区域热环境的昼夜影响,将有助于理解区域热环境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从而为区域层面的热岛缓解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徐宏超李春林王昊刘淼胡远满
关键词:土地利用京津冀城市群
沈阳市降雨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被引量:21
2014年
城市降雨径流作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主要驱动力,是城市非点源污染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以沈阳市典型区域为例,研究了坡顶屋面、平顶屋面和路面3种下垫面降雨径流的总悬浮颗粒物(TSS)、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主要重金属(Cd、Pb、Cr、Cu、Ni和Zn)共10种污染物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污染物的浓度峰值提前于径流峰值;路面径流的污染程度重于屋面径流,TN是屋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TSS、TN、TP、Pb和Cr则是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TSS超过了国家污水二级排放标准,其余污染物均超过了国家V类地表水标准;径流中TSS与除TN以外的其他8种污染物有较强相关性,氮、磷营养元素与降雨量和雨强大小呈显著正相关,COD则易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释放到径流中;与其他国家和城市对比发现,沈阳屋面径流中TSS、TN、TP和COD较少,但却有一定的重金属污染;路面径流中TSS和TP浓度较高,但TN和COD浓度较低,且重金属中Pb、Cr、Cu和Zn的污染较严重。
李春林刘淼胡远满布仁仓孙凤云宫继萍陈探
关键词:降雨径流事件平均浓度非点源污染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20年时空格局演变被引量:14
2021年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UGI)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研究快速城市化背景下UGI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形态演变,对优化城市绿色空间网络与布局、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谷歌地球引擎(GEE)平台计算了2000—2019年共约4800景Landsat影像的植被指数和水体指数,采用指数阈值分割方法,解译得到了辽宁中部城市群20年的UGI。在此基础上,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分析了20年(2000—2019年)连续时间尺度上辽宁中部城市群UGI景观格局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20年间,辽宁中部城市群UGI面积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170.28 km^(2)增长到2019年275.68 km^(2),增幅达62%,但由于持续的城市扩张,其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例不断下降,由2000年的25.73%下降到2019年的19.72%,表明城市绿地空间建设滞后于城市空间扩张。研究期内,城市群UGI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优势景观斑块的主导性减弱,景观形态趋于不规整且复杂化,且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分散,景观斑块之间的结合度变差。此外,UGI核心区随城市扩张被逐渐蚕食,并转化为边缘区、桥接区、分支和环岛区等其他类型的UGI或非UGI景观,其占UGI总面积的比例从2000年的46.2%下降到2019年的37.26%;城市边缘区UGI变化最为剧烈,更易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研究可为快速城市化区域UGI空间网络布局与优化和基于UGI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李空明李春林曹建军王昊刘淼吕久俊郝真
关键词:辽宁中部城市群形态学
液滴界面可控导入沉淀剂制备单分散均匀微球
均一尺寸微米功能材料在诸如催化、高分子化学、医药化工以及高效分离等领域都受到普遍关注.现有常规方法很难满足制备单分散、均一性微米材料的要求,微流控技术是制备单分散微米功能材料热点技术之一[1-3].本文采用微流控技术,在...
李春林解华刘娜刘中民
关键词:微流控液滴微球单分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