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章 作品数:31 被引量:64 H指数:5 供职机构: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中印南瓜远缘杂交种自交系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7 2020年 以母本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MO和父本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 Duch.)MA为对照,通过测定热胁迫前后植株叶片的相对电导率(E)、计算伤害率(RI)以及正向超亲优势PHA值和负向超亲优势NHA值,对36个中(MO)×印(MA)南瓜远缘杂交新种质的F5和F6自交系进行耐热性评价。结果显示,RI对材料耐热性差异区分度高,与植株耐热表型结果吻合,与植物耐热性负相关,可直观评价中印南瓜远缘杂种后代耐热性。供试南瓜材料在热处理之后,相对电导率(E)均升高,表明热处理破坏了叶片细胞膜;不同材料之间相对电导率增加幅度不同,表明材料间细胞膜热稳定性存在差异。中国南瓜MO比印度南瓜MA耐热性强,其RI值分别为0.24±0.10和0.65±0.29。以MO和MA的RI值为阈值,共筛选到16个耐热株系(PHA值为-8.3%^-87.5%,平均值为-54.1%,PHA绝对值越大,正向超亲优势越明显),14个不耐热株系(NHA值为3%~40%,平均值为24.3%),及6个耐热性介于亲本之间的株系。供试材料整体上的耐热性呈两级分化,耐热性增强效果明显。F4的耐热性存在分离,18SH和18SE的后代耐热性增强,18SF耐热性减弱。以RI值0.15为阈值,筛选到13个表现出超亲优势的耐热株系,包括源于18SH的10个F5株系,2个源于18SE的F5株系和1个源于18FB的F6株系。筛选的耐热优系,为培育适宜越夏栽培的耐热印度南瓜新品种提供有价值的亲本。 宋慧 王迎儿 古斌权 李林章 黄芸萍 张香琴关键词:中国南瓜 印度南瓜 种间杂种 细胞质 中印南瓜自交系田间耐热特性鉴定研究 2023年 随着我国平均气温逐年的升高,高温发生时间前移,持续时间延长,南瓜定植之后极易遭受高温胁迫。建立南瓜田间早期耐热性鉴定方法,对品种进行耐热性评价筛选,是缓解高温热害胁迫经济有效的措施。本试验以中国南瓜×印度南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自然高温环境下,通过比较植株两叶一心期、五叶一心期、团棵期和伸蔓期4个时期的单株叶片萎蔫程度,计算株系热害指数,经过多重比较,确定南瓜热胁迫的敏感时期,建立南瓜田间早期耐热鉴定方法。利用供试材料的单瓜种子数目,检验田间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南瓜团棵期的热害指数变异系数最大,是南瓜植株对高温胁迫的敏感时期。利用田间热害指数和单瓜种子数目2个指标可综合判断中印南瓜自交系的耐热特性。 宋慧 古斌权 李林章 黄芸萍 张香琴关键词:中国南瓜 印度南瓜 远缘杂交 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致病机制 被引量:17 2005年 细菌性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原有着广泛的寄主范围及地理分布,给作物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抗病育种是防治该病害的有效途径。最近,R.solanacearum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给马铃薯青枯病抗性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评述了近年来,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模式植物拟南芥在抗青枯病机理研究中的进展。 李林章 谢从华 柳俊关键词:致病机制 豇豆新品种特绿60的选育 2009年 特绿60是以宁波本地品种241-1为母本,以河北引进品种G36为父本,杂交后代经8代自交分离系统选育而成。早熟,春季栽培从播种至嫩荚采收约60d(天),夏季栽培约48d(天),全生育期80~100d(天)。嫩荚深绿色,长圆棍形,上下粗细均匀、色泽一致,荚长约60cm,单荚质量约18g。品质优良,水分含量高,粗纤维含量少,质地脆嫩,风味好。7~8月能正常生长,不易早衰,对锈病、白粉病、煤霉病的抗性比对照901强,每667m2产量2000kg以上,已在浙江省宁波、舟山、台州及上海等地推广应用。 黄芸萍 王毓洪 丁伟红 古斌权 李林章关键词:豇豆 系统选育 马铃薯体细胞杂种的青枯病抗性鉴定 被引量:5 2005年 本试验对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的双单倍体系81-15与二倍体野生种S.cha-coense的原生质体融合株系进行了青枯病抗性鉴定,其目的是对利用体细胞融合技术获得抗青枯病种质的有效性及抗性鉴定技术进行评价,获得抗病育种材料。结果表明:在鉴定的18个体细胞融合株系中,抗性分离表现为从感病(S)到抗病(R),多数表现为中感(MS)到中抗(MR)水平。田间病圃鉴定、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的结果显示:田间病圃鉴定的病情指数(DI)和人工接种鉴定病级(DS)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DI=-0.39+4 DS,r2=0.921),双侧翼SCAR标记SCA07446和SCA12980鉴定同时具有两个标记特异带的株系均为前两种鉴定表现为中感(MS)以上的材料。综合分析同时利用3种方法鉴定的结果:CHT-3、CHT-5、CHT-6、CHT-10、CHT-15等5个株系为抗病材料,证明体细胞融合是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抗性的有效途径。 李映 蔡兴奎 李林章 谢从华关键词:马铃薯 体细胞杂种 青枯病 抗性鉴定 葫芦科植物未授粉子房培育单倍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3年 综述了近年来葫芦科植物未授粉子房培养单倍体状况,及葫芦科植物未授粉子房培养的取材、基因型、温度、激素等几个因素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而对其当前问题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杨明贵 王毓洪 李林章 王超 陆莹莹关键词:葫芦科 未授粉子房 单倍体 甜瓜嫁接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005年 甜瓜果实质地松脆,味甜多汁,成熟时溢出芳香味,故又称梨瓜、香瓜,是古今中外人们普遍喜爱的高档果品,世界各国广为种植.然而,随着甜瓜生产不断发展,保护地面积迅速增加,由土传病害,自毒作用、土壤理化性质的劣变等因素导致的连作障碍日益严重,而嫁接换根能克服连作障碍,防治土传病害,从而增加产量,其作用显著. 王毓洪 黄芸萍 李林章 丁伟红关键词:果实质地 高档果品 嫁接换根 芳香味 梨瓜 不同种植密度对宁波地区青刀豆春季栽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本试验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处理条件下对青刀豆物候期、主要植物学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密植,对增加青刀豆的产量有显著作用。本试验中,以株距30cm,每穴留3株.为青刀豆春季栽培最佳种植密度。 李林章 丁伟红 陶忠富 陆袁波 王迎芝关键词:青刀豆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刀豆春季栽培产量的影响 2014年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青刀豆物候期、主要植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密植可显著增加青刀豆产量,本试验中,以株距30 cm、每穴留3株为青刀豆春季栽培最佳种植密度,青刀豆产量为800.1 kg/667 m2。 李林章 杨明贵 陶忠富 陆袁波 王迎芝关键词:青刀豆 种植密度 春季栽培 “阿鲁斯达令”等日本优质网纹甜瓜新品种引进与栽培技术研究 王毓洪 薛旭初 黄芸萍 李林章 张庆 张兆康 傅平跃 赵纪连 许久夫 该课题引种筛选成功适合宁波市春夏和秋冬季栽培的网纹甜瓜新品种2个,即阿鲁斯达令、埃梅拉鲁特,果实圆形,平均单瓜质量约1.6~1.7公斤,网纹美观,果肉厚3.6~3.9厘米,中心糖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17%,较抗白...关键词:关键词:网纹甜瓜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