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莲 作品数:13 被引量:279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护理干预对产妇胎膜早破发生新生儿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妇胎膜早破发生新生儿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胎膜早破产妇1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护理后新生儿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眼结膜感染、口腔黏膜感染、血液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生率,记录新生儿并发症发生、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新生儿均有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眼结膜感染、口腔黏膜感染、血液感染、胃肠道感染出现,观察组总发生率为11.11%高于对照组32.22%(P<0.05);2组新生儿均有出现压疮、便秘、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56%和18.8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健康教育、母婴安全管理、新生儿日常指导、护理技术操作以及母乳喂养指导的满意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胎膜早破新生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李海莲 黄丽霞 张彦敏 赵明霞关键词:护理干预 产妇 胎膜早破 新生儿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儿科进行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品管圈活动干预的13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本科成立品管圈小组后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132例作为观察组,科室通过成立品管圈活动组对患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拟定干预对策,观察患儿静脉炎情况的变化,总结降低患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为制定规范化标准提供依据。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干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患儿的静脉炎严重程度也有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对儿科静脉留置针导致的并发症进行控制,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对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促进标准话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褚丽敏 李海莲 邓永敏 谷立彩 许晓丽 王召红 高金玲关键词:品管圈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儿科 奥美昔芬联合两地汤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ER、PR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盐酸奥美昔芬联合两地汤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盐酸奥美昔芬片治疗,研究组予以盐酸奥美昔芬片及两地汤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应用免疫化学法检测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PR、ER及VEGF阳性表达率,并观察2组患者的潮热、手足心热、腰膝酸软、便干尿黄评分,统计2组治疗1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ER、PR阳性表达率及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的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昔芬联合两地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能够明显下调PR、ER阳性表达,上调VEGF阳性表达,同时可明显缓解症状。 李海香 李海莲关键词:两地汤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收治的产后42 d FSD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产后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持续观察3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膀胱初感充盈量与最大充盈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膀胱初感充盈量与最大充盈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1个月性生活次数与性高潮频率都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性交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FSD能有效改善膀胱的生物学功能,提高盆底肌力,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从而提高性生活质量。 黄丽霞 谷玉红 房桂英 张红真 王盼 赵玉慧 李海莲关键词:生物反馈电刺激 心理干预 女性性功能障碍 盆底肌力 性生活质量 促进血液循环疗法对更年期女性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促进血液循环对更年期女性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80例更年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卵巢功能下降程度分为卵巢功能下降组[卵泡刺激素(FSH)>10 U/L,A组,n=40]与卵巢功能衰竭组[FSH>40 U/L且雌二醇(E2)<10~20 pg/ml,B组,n=40],A、B组组内随机分为A1、A2组与B1、B2组各20例,A1、B1组采用谷维素治疗,A2、B2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仿生物神经电刺激促进血液循环方案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更年期症状及性功能的改善情况,检测患者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卵巢容积、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卵巢血流搏动指数(PI)、卵巢间质收缩期峰值(PSV)及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流速(S)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比值,并留取外周静脉血,测定FSH、E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更年期症状评分均降低,A2组、B2组评分降低幅度高于A1、B1组(P<0.05),A2组评分低于B2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性功能量表评分均上升,A2组、B2组评分上升幅度高于A1、B1组(P<0.05),A2组评分高于B2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A2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RI降低,PI、PSV、S/D上升,与A1组、B1组及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1、B2组FSH高于A1、A2组(P<0.05),E2水平低于A1、A2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A2、B2组FSH水平均降低,E2水平均上升(P<0.05),A2组FSH低于B2组,E2水平高于B2组(P<0.05)。结论采用仿生物神经电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疗法可改善更年期卵巢功能下降与衰竭患者性功能及更年期症状,调节雌激素水平紊乱,且以更年期卵巢功能下降患者卵巢血供、性功能及更年期症状改善更明显。 李海莲 黄丽霞 张红真 房桂英 张彦敏 滑芳关键词:卵巢功能 围绝经期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49 2017年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及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3例,2级7例,3级32例,4级30例,5级28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90例,占90%;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18例,2级24例,3级25例,4级20例,5级13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58例,占58%。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96/100),对照组的满意率仅为77%(77/100),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率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黄丽霞 谷玉红 房桂英 张红真 刘俊霞 李海莲 王盼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 护理干预 盆底肌力 子宫脱垂 个性化综合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所分娩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43 2019年 目的探讨针对性个性化综合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共4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产妇焦虑、抑郁程度,比较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79. 0%高于对照组的6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早产、产褥感染、产妇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0. 0%、1. 5%、2. 0%低于对照组的18. 5%、5. 0%、6.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围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 5%、3. 0%低于对照组的12. 5%、7.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性个性化综合护理可改善胎膜早破孕妇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剖宫产率,降低孕妇并发症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 李海莲 刘晓倩 褚丽敏 李海香 黄丽霞 赵明霞 张彦敏关键词:胎膜早破 新生儿感染 胎膜早破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感染情况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34 2018年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感染情况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月病例资料齐全的708例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新生儿感染情况,调查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因素;另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胎膜早破产妇122例,随机分为护理A组和B组,各61例,A组针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B组61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708例PRO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感染率为4.38%(31/708);PROM病程>48h的新生儿感染风险最高,随着PROM病程的增长新生儿感染率也将增长,各PROM病程阶段感染风险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28~32孕周PROM产妇发生新生儿感染风险最高,各PROM病程阶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A组PROM产妇破膜临产延长时间为(45.39±14.32)d长于护理B组(P<0.001);护理A组PROM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17.68±31.85)ml和宫内感染率4.92%(3/61)与护理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A组阿氏评分(Apgar)评分、出生体质量分别为(9.38±0.21)分、(3.41±0.27)kg高于护理B组(P<0.001);护理A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64%(1/61)、4.92%(3/61)低于护理B组(P<0.001)。结论胎膜早破病程延长可造成新生儿感染率上升,及时的综合干预护理则能够抑制宫缩,增加胎肺成熟率,减少感染率,改善分娩结局。 李海莲 黄丽霞 储丽敏 李海香 赵明霞关键词:胎膜早破 新生儿感染 综合护理 干预效果 产妇胎膜早破后新生儿感染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分析产妇胎膜早破发生新生儿感染的有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产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4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有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生产方式、宫内感染情况、产褥期感染率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68.50%高于对照组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总感染率为26.00%低于对照组的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8±0.44)分高于对照组的(8.26±0.68)分,体重为(3.45±0.48)kg大于对照组的(2.43±0.34)kg,新生儿感染率、胎儿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2.50%、11.00%和2.50%低于对照组的32.73%、20.00%和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产妇进行有效综合护理干预,可增加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率,改善母婴结局。 李海莲 褚丽敏 李方伟 李海香 黄丽霞 王纯玲关键词:胎膜早破 新生儿 产妇 不典型宫外孕抢救成功1例 2010年 患者,女,27岁,于2009年5月5日10:00入院。于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耳呜,周身无力,食欲不佳,大便次数多,稀便,3次/d,无脓血便,无腹痛,无明显心悸,未予以诊治。入院10min前患者排便时出现晕厥,伴出汗,大便失禁,伴意识丧失约10min,自行清醒,无抽搐,急呼120到我院急诊科。 李海莲 黄丽霞关键词:妊娠 误诊 贫血 晕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