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颖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黄土旱塬黑垆土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的变化,为提高黄土高原地区氮素利用效率、检测土壤质量变化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利用PCR-RFLP技术和Real-time PCR技术分析无肥(CK)、有机肥(M)、氮肥+有机肥(NM)、磷肥+有机肥(PM)、氮磷肥+有机肥(NPM)等5种长期施肥处理对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结果】从5种施肥处理的氨氧化古菌氨单加氧酶A(amoA)的克隆文库中分别得到25、18、29、20、30种RFLP酶切类型。α多样性指数表明各施肥处理土样之间氨氧化古菌多样性差异显著,NPM处理产生的氨氧化古菌多样性最多,而M处理多样性最少。欧氏距离聚类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与对照(CK)处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类型趋同性系数最大,说明长期施肥处理使氨氧化古菌群落类型产生了较大变化。各施肥处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拷贝数不同,NPM处理的氨氧化古菌丰度最高,与其它施肥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基于amoA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5种施肥处理的主要的优势氨氧化古菌与来自土壤/淡水沉积物的未培养氨氧化古菌聚为一类。【结论】长期不同施肥改变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
- 武传东辛亮李秀颖王保莉曲东
- 关键词:长期施肥氨氧化古菌
- 富集培养下不同渤海沉积物中铁还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被引量:3
- 2012年
- 以不同水质海区的渤海沉积物为材料,在葡萄糖为碳源富集条件下,经室内恒温短期厌氧培养后,采用细菌16SrDNA的PCR-RFLP技术分析沉积物中铁还原菌的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用限制性内切酶HhaⅠ进行PCR-RFLP分析铁还原菌共获得9个酶切分型(OTUs);采用α多样性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表明,不同处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s)大小均为14C>14P>6P>3C>6C>3P;Margalef指数(dMa)为14P>6P>14C>6C>3C>3P;物种均匀度指数(E)为14C>3C>14P>6P>6C>3P。各处理都出现相同的优势类型,且存在比例上的不同。通过对部分铁还原菌16SrDNA序列比对发现,获得的铁还原菌大多为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和类芽孢杆菌。与对照相比,葡萄糖富集培养改变不同水质海区铁还原菌群落结构组成。
- 李秀颖周莉娜王保莉曲东
- 关键词:葡萄糖铁还原菌多样性沉积物